乐天大和三年回洛阳入住履道坊宅院后,从未停止抒发对水国岁月的追思。其情依依,故时时摩挲着自江南携回的天竺石、华亭鹤、太湖石、白莲、折腰菱和青板舫,并眷爱操着吴侬软语的一群“习管磬弦歌者”[1](其中应有被刘禹锡昵称为“钱塘苏小小”[2]的一位江南女子)。诗人甚至请身在杭州的刺史裴夷于当地吟诵和题写其思念的诗句以慰其思念之情。[3]然最能体现乐天江南情结的,当属其藉履道园的建造,以建筑手段对水国景象所做的再呈现。为此,本章须在文字中至少部分重建这座九世纪的文人园林。
▲周臣《香山九老图》轴
绢本设色,明,177×106cm
现藏于天津博物馆
王铎在《中国古代苑园与文化》中曾绘有一幅“白居易洛阳履道里宅园想象平面图”,但正如侯乃慧指出的,此图中的西园白蘋洲、明月峡、水亭院混入了诗人六十岁任河南尹时在河南府造景的景观。[4]而且,此图在比例上亦不精确。为完成对白园的想象,需搜寻更多的文献资源。
清人徐松《唐两京城坊考》一书卷五叙履道坊谓:
“按居易宅在履道西门,宅西墙下临伊水渠,渠又周其宅之北,去集贤裴度宅最近”[5]。
此与白氏《履道新居二十韵》和《池上篇序》所述其宅位置——“履道坊西角,官河曲北头”[6]和“西闬北垣第一第”[7]完全一致。洛阳非比建康与苏、杭,并无那么多的河流流经市区,除洛水横贯其中,将洛阳分为南北两半而外,仅有伊水渠、通济渠等数条河渠流入城市,无从改变畦分棋布的总体格局。然而,这条伊水渠却对乐天的造园至关重要。
▲隋唐洛阳平面想象图
图源刘致平《中国居住建筑简史》
从刘致平先生据考古发掘所绘《隋唐代洛阳平面想象图》看,伊水渠是自定鼎门以东第七列第二坊集贤坊流来,经履道坊西墙之北流入履道坊,再向北周回进入定鼎门以东第八列第三坊履信坊,复自履道坊之东北隅而流入履道坊之东的永通坊。从图看,徐松所述白宅“宅西墙下临伊水渠,渠又周其宅之北”大体不误。白氏造园要引水,水的入口应在宅西,这是其所谓“西溪”的由来。
据今人的考古勘查,唐东都洛阳定鼎门以东第八列第二坊履道坊的南北长度为560米,东西长度为530米。从这个数字中再减去坊墙与街道之间的距离,则履道坊南北长度约为525米,东西长度约为520米。[8]从白氏诗文和伊水渠“周其宅之北”的描述可知:白宅坊内无北邻。然则从该坊南北长度525米中减去坊内十字街东西走向街巷宽度所得差数之一半,即大体为白宅之南北长度。设若该街巷宽6米(坊间大道宽仅8.2-8.3米,坊内十字街不可能比坊间大道更宽)则白宅之南北长度约为259.5米。乐天自谓其宅“地方十七亩”[9],按今人对唐亩的计算,一亩约合518平米,[10]则十七亩为8806平方米。而该宅的宽度则应为8806平方米除以其长259.5米所得之商即33.94米(33.935米)。这是一个长(259.5米)宽(33.94米)比例为7.65∶1的狭长矩形宅院。
▲(传)马兴祖《香山九老图》卷
2025年元旦前后,全国电影市场持续升温,一批优质影片汇聚银幕,为节日增添了文化气息。感人至深的剧情片、轻松搞笑的喜剧片、惊险刺激的动作片……为观众带来多样化的观影选择。
今年以来,国铁集团持续加大特色旅游列车开发力度,打造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旅游列车品牌。今年前11月,国铁集团累计开行旅游列车1737列,同比增长17.6%,掀起火车“慢”游消费热潮。
连日来,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积极“走出去”,对外精准推介燕赵文旅资源、签约合作项目、开拓文旅市场,海外“朋友圈”动态持续上新。
据了解,华熙LIVE·五棵松商业街区将文化、体育、娱乐、艺术、教育与生活等业态充分融合,并结合周边配套设施举行文体活动,很受年轻消费者喜爱。此外,首店、首发、首展、首秀等也增添了这里的吸引力。
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举办,“南腔北调”在此交流展示,戏曲名家带来精彩展演。本期我们约请参与百戏盛典的戏曲人才和相关从业者,就戏曲人才培养、濒危剧种保护、创新传播方式等问题进行探讨,为繁荣中国戏曲百花园建言献策。
“白族扎染的工序多达10余道,其中扎花和染色最为考究。扎花考量技法的精致度,染色是通过天然染料染出不同颜色,十分考量技术和经验。
历经19天的精彩演出,9月23日,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司长明文军出席活动并讲话,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杨志纯宣布盛典闭幕。
8月20日,国产首款3A(高成本、高体量、高质量)游戏《黑神话:悟空》全球同步上线,一经发售,相关词条迅速登顶海内外多个社交媒体热搜榜单,持续刷新在线玩家纪录,带动众多相关取景地关注度翻倍,中国外交部甚至也回应其热度……“悟空”彻底“出圈”。
银饰在苗族人生活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按照苗族习俗,新生儿出生的第三天要“打三朝”,亲朋好友在这一天带着礼物前来祝贺,新生儿将会第一次收到银制的礼物,蕴含着美好的祝福。
走进位于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纱縠行的三苏祠,秀美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令人心旷神怡。这里原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的生活居所,南宋时将故宅改为祠堂,经历代修葺扩建,成为人们拜谒、凭吊三苏的文化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