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非遗 > 传统舞乐 > 正文

“烧灵舞”传承人:苗族祖先的“对话人”

2016-08-28 00:08:00  中国新闻网    参与评论()人

“‘烧灵舞’整个舞蹈,先唱跳三段,后又吹跳三段,在民间芦笙舞蹈艺术中是不可多见的。”多位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研究学者认为,“虽然,跳唱都具有具体相同的感情内容,但曲调与语言的有机结合,成了表达具体情感的芦笙语言。特别是唱跳与鼓相配,抒发对祖先、对死者的崇敬和缅怀之情,显得古扑典雅,情感虔诚是舞蹈的又一显著特点。”

“主要伴奏乐器为芦笙和木鼓,笙为六管笙,音阶为五个:宫、商、角、徵、羽。”杨德明说所用芦笙为二排笙,发音优美,婉转柔和(中音或次中音笙)鼓为两头用牛皮蒙成的木鼓。舞蹈步法有走(走、踢走),勾脚(立勾,蹲勾)、转(踏转、跳转),跳舞时以矮步动作为主。

“这样也造成了一个困难,传承人不好找。”杨德明说,除了自己的几个孩子,也就只带出了三个徒弟。“越古老的东西越需要传承,越难传承就越有传承的急迫感。”

据民俗学家研究,在黔西北汉墓里出土的“摇钱树”上就有吹芦笙的人物形象。另据史书《宋史、列传》中记载的“一人吹笙、数十人联袂宛转而舞,以足顿地为节”就是有名的芦笙舞。此仪式产生于东汉,当时是苗族先民一种祭祀祖先、寄托哀思、讲述先民历史的仪式,后来经过不断的演变,到明清时期形成目前状态。贵州少数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特点,形成独特的“文化小气候”,让“烧灵舞”这一古老艺术形式能保存至今。

苗族烧灵舞是苗族人民在长期艰难迁徙过程中,在生产和生活的实践中,传承下来的古老文化艺术遗产,是苗族人智慧的结晶,深深扎根于苗族人心中,深受苗族人的喜爱,也深受其他民族的欢迎,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同时,苗族“烧灵舞”反映的是苗族办丧事祭祀中的仪式和习俗,对于了解苗族古老的历史文化,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据了解,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兴仁县有关部门未来将搜集整理民间的文稿、录音和录像资料,对“烧灵舞”进行研究保护,县里相关部门还计划对传承人和有兴趣的人进行培训,同时将加大力度组织杨德明等传承人,对外传播苗族文化。

“贵州省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贵州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徐小明教授日前还专程前来采集我的表演资料。”杨德明告诉记者,除了日常做农活外,自己还经常参加省州县的文化交流活动,专门展示“烧灵舞”技艺。

作为艺术传承人,杨德明平日最喜欢干的事情,就是向周围对“烧灵舞”感兴趣的年轻人教授这一古老的技艺。(完)

关键词:烧灵舞苗族
 

云南白族扎染:“布里生花”展新韵

24-09-29 10:40:50云南白族扎染

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

24-09-25 17:29:18戏曲百戏

《黑神话:悟空》引发海外“西游热”

24-09-13 10:04:26《黑神话:悟空》

巧手制美饰 银辉耀苗乡(匠心)

24-09-10 10:14:41苗族银饰

传承千年文脉 厚植家国情怀

24-09-03 09:53:33眉山三苏祠博物馆

先人们是怎么给动物字定型的?

24-08-27 09:32:27动物定型

吉他赋能文旅发展(深观察)

24-08-19 10:29:29吉他文化,文旅

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公布特邀剧目

24-08-08 11:12:56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

北京中轴线:一条擘画了七百多年的文明线

24-08-05 09:38:00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

当“齐天大圣”遇见奥运盛会

24-08-02 09:25:26奥运会,国产动画短片《奔赴热爱》

中国电影迎来“火热”夏季 多题材致敬优秀传统文化

24-07-23 10:13:16中国电影,优秀传统文化

101座博物馆托起“博物馆之城”

24-07-19 10:07:57博物馆之城,太原

谁是史上第一个“吃瓜群众”?

24-07-17 09:24:02夏天,西瓜

“探秘古蜀文明”展览亮相北京大运河博物馆

24-07-05 10:15:24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三星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