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文化频道

文化
当前位置:文化 > 非遗 > 传统舞乐 >

对话春晚爆款《只此青绿》主创(2)

NBD:《只此青绿》是如何与《千里江山图》相遇的?

韩真:11.9米的长卷一展开震撼了所有人,太壮观了。当时并没有觉得自己未来有缘分可以把它搬到舞台上。

后来,我进了东方歌舞团和莉亚成为了同事,在我们想做一部有关传统文化作品时,我们俩和编剧徐珺蕊同时说出了《千里江山图》,那一瞬间我们觉得就是它了,这个题材太好了,无论是从文化的深厚以及它在整个青绿山水画中的位置,都应该将这样的好作品转化为舞台作品。

对话春晚爆款《只此青绿》主创

《只此青绿》宣传照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NBD:国宝级名画不在少数,为什么恰恰是它?

周莉亚:其实当年《千里江山图》忽然火爆时我们问过故宫博物院书画部的王中旭老师,当时他说,每一件文物都有它的时代,我们在不同的时期,对文化的感悟和审美都不一样,而现在《千里江山图》到达了它该有的时代。

我觉得创作者面对作品,特别像谈恋爱,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你就会对它有极大的触动。如果再早几年或者晚一年,我们都不一定,但刚好在这个契机,我们和它相遇了,这就是我们和《千里江山图》的缘分。

韩真:这种缘分就像我们看到这幅画时,想起画家陈丹青的那句话:“我分明看到了一个18岁的少年,他不可能老,他必须正好18岁,才能画出这样的作品。”

《千里江山图》最大的魅力,恰恰在于它的大写意。王希孟在长卷中铺排的青绿节奏感,就像舞蹈一样充满韵律。你望见它的那一眼,它所有的东西都在打动你,如果每个人都变成画中的一抹色彩,这幅画就可以在舞台上活过来。它和西方油画太不同了,本身包含了很多文化底蕴和可以挖掘的东西。我觉得这太神奇了,它撬动我的创作欲望。

周莉亚:我们俩在创作完人物繁多、故事复杂写实的《永不消逝的电波》后,其实很想突破自己,想做不一样的东西。所以在看到《千里江山图》时,突然感觉豁然开朗,特别想去做大写意的东西。

历时一年8个月,寻找那个18岁少年的画魂

寻找王希孟是韩真和周莉亚遇到的第一个困难。在史籍中,关于王希孟的记载少之又少,只有翻开画卷时77个字的跋文。从创作到最终登上舞台,在一年半的时间,她们看着那一抹抹青绿、一条条长短的水纹、一座座不同的桥、小人、拉货物的驴,一次次感知那个少年和那一群手工艺人,目睹他们的失败和挫折,也感知他们的坚韧和执着。

NBD:历史中关于王希孟的记载非常少,你们是如何诠释这个人物的?

周莉亚:整个《只此青绿》的创作,我们前所未有地遇到了困难。众所周知,舞剧遇到一个题材,第一件事就是要找到里面的人物、故事,再开始进行创作。但当我们真正深入了解这幅画时,才发现给予我们的东西非常非常少,我们当时的创作是进入了瓶颈。在创作前期我们几乎用了将近八个月的时间学习,重新去找人物之外的故事线。

后来,我们发现《千里江山图》不光出自于少年希孟的手,它还出自于工艺人。“纸保千年,绢保八百。”所以我们找到了两个维度,一个是创作维度,一个是它真正存在到现在的维度,即文物背后的工艺人和文博工作者。

我们虽然不能完全复原那个少年,但是我们可以在舞台上赋予我们对这个少年、对文博工作者的想象和情感寄托。对于创作中的坎坷和呕心沥血,我们是有共鸣的,我们是和他进行了对话的,他一定是我们内心想象中的那个王希孟。

对话春晚爆款《只此青绿》主创

《只此青绿》中的少年王希孟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NBD:如何读懂《千里江山图》中的少年感并转化到作品中?

韩真:我们和很多故宫的专家老师们聊过,他们确定画上的题跋是真实的。只有18岁的少年,他才会把这幅画画地这么繁杂和细腻,他会竭尽所能、倾尽所有去把他的一切放到画里,而老成一些的画家一般会由繁到简。相比同时期的青绿山水画,《千里江山图》的颜色相对更艳丽,能更多地看到少年朝气。

希孟能够在半年的时间画出这幅画,可见他的用心,他甚至把他的生命都融入了这幅画中。题跋中说希孟“数以画献,未甚工”,我们相信他一定历经坎坷,最后才画成的这幅画。在整个《只此青绿》中,我们看到了少年的失败、挫折,也看到了他的坚持、执着。

我甚至觉得在希孟的身体里面有两个他。一个是和那个时代一样内敛、安静、甚至有一丝孤独的他;另一个则是带有18岁的孤傲,甚至有点狂傲,在数次自我疑问中慢慢建立了更强大信念感的他,他相信自己一定可以画一幅真正让老师认可、让世人满意的作品。

就像每个人的生命中都要经历极致的孤独和极致的奔放,而希孟恰恰在18岁时,经历了这种对冲和对抗,所以他才会做出这样一幅绝世的画作。

突然读懂了青绿在孤寂千年中的那份执着

《千里江山图》中的矿物质颜料历经千年而未衰,即使在幽暗的环境中依然泛着宝石的光芒。近千年之后,《只此青绿》为王希孟笔下那抹青绿赋予了灵魂。青绿是整个舞剧中唯一一个抽象、写意的角色,它从千年孤寂的等待中缓缓而来,它是美学,是精神,是自然,是文化,它虽无生命,却充满温度。

NBD:作为领舞,从一个舞者的角度,如何理解“青绿”?

孟庆旸:“青绿”是一个写意的角色,是符号性的人物,如何用写意来把所有的情感展现出来,在最开始这是非常吃力的,我觉得它很远。青绿呈现的那种端庄、大气、纯净、冷冽,没有任何的文字记载,你需要通过自己对角色的理解以及塑造能力去阐述青绿。

在演了这么久之后,有时候我会觉得我与它非常近了,好像在某一个空间上与青绿是相通相融的,青绿那种孤寂千年但仍存在的那份执念,好像就全读懂了。读懂了“青绿”为何在望月,读懂那份执着也许是在等待那个画家希孟,也许它所有的情感、寄托成就了这一份文化和岁月的流连。

“青绿”刚开始是空的,你明白吗?像是无生命一样,在这个画卷里封存千年已久。它是《千里江山图》的画魂,已经静待千年了。但因为《只此青绿》,因为现代展卷人与宋代王希孟,赋予了它有温存的生命感。从开篇的静待姿态到时空运转的舞动,它像血管里逐渐开始流淌的红色血液,变得温存有温度了。

对话春晚爆款《只此青绿》主创

舞剧中唯一一个抽象、写意的角色“青绿”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关键词:

相关报道:

    推荐阅读

    绘就中法艺术交流的动人风景

    绘就中法艺术交流的动人风景

    日前,中国美术馆策划推出“刘开渠与留法雕塑家作品展”,展出刘开渠、滑田友、王临乙、曾竹韶、熊秉明等20世纪上半叶留法雕塑家的作品140余件,讲述中国现代雕塑与法国艺术的源流脉络。

    2024-05-09 09:53 中法艺术交流 中国美术馆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殷墟博物馆深入解读商文明,厘清商文明发展脉络,展示了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生动呈现了商文明在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殷墟博物馆党总支书记、常务副馆长赵清荣说。

    2024-04-09 11:18 殷墟博物馆新 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藏品总量14万余件,特色藏品有农业古籍、传统农具、彩陶、票证、农业宣传画、高密年画、土壤标本、农业蜡果等,其中一级文物213件。馆内设有基本陈列“中华农业文明”、专题陈列“中国传统农具”“中国土壤标本”“彩韵陶魂——田士利捐赠彩陶展”,还有农业科普馆、二十四节气传统农事园等,生动展示着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农业文明。

    2024-03-26 09:42 中国农业博物馆 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吴兴”为湖州古称,自三国始立一直都是江表大郡,两宋时期,上承隋唐下启明清,商业繁荣,文化兴盛,“四方士大夫乐山水之胜者,鼎来卜居”,留下了众多名园佳构,形成了以山水泽地园居为主的别业集群。

    2024-03-19 10:47 吴兴河 湖州
    创新力量驱动文化“出海”  上海制作闪耀世界舞台

    创新力量驱动文化“出海” 上海制作闪耀世界舞台

    上海,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样本,正日益深入践行其文化使命,搭建心灵沟通之桥,修筑文明互鉴之路,让中国看到世界,更让世界看到中国。

    2024-03-15 10:37 文化传播 上海制作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曾有短剧导演接受采访时说:“竖屏短剧世界里,主打的就是一个‘白日做梦’,我们给用户提供的就是情绪价值。”如今,这份情绪价值的投喂对象直指年轻人。

    2024-03-14 10:41 ​《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 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平遥坚持保护为先,依托厚重的历史文化、鲜明的古城特色,把文旅产业作为战略性产业发展。旅拍热兴起后,平遥县职能部门加大对从业人员的指导、培训,同时加强对旅拍行业的监管,确保游客良好的旅游体验,促进旅拍行业健康发展。

    2024-03-11 10:14 文旅融合 平遥古城
    金庸百年诞辰纪念 ——金庸笔下的疯女人

    金庸百年诞辰纪念 ——金庸笔下的疯女人

    不久前,有朋友和我聊到金庸,谈及金庸小说的现代性,说到金庸小说的女主人公不同于传统小说,里面的女性均有血有肉,不是纸片人。朋友还举了“梅超风”和“叶二娘”两位为例子,说她们均有悲惨的过去,导致她们成为小说里的“恶人”,人物性格的形成并不是空穴来风,所以这属于金庸小说的现代笔法。

    2024-03-08 10:04 金庸百年诞辰
    漫步殷墟博物馆新馆 聆听商文明回响

    漫步殷墟博物馆新馆 聆听商文明回响

    3000多年前的陶三通、铸有纹饰精美的青铜器、系统成熟的甲骨文、气势恢宏的宫殿群、规模庞大的王陵……殷墟,被誉为中国现代考古学的摇篮。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为考古发掘和甲骨文所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殷墟及殷墟所出土的甲骨文,把中国信史向上推进了约1000年。

    2024-03-05 10:13 殷墟 考古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黄金要道,甘肃犹如一柄如意镶嵌在中国大西北,既有过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辉煌,也因厚重的历史文化、雄奇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而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2024-02-28 09:52 “一带一路” 甘肃文旅

    中华网文化头条号

    中华网文化微博

    联系方式

    频道合作
    负责人
    chenjing@zhixun.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