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化之中
1985年,孙颖先生在舞剧《铜雀伎》创作了《相和歌》的第一个版本。2009年,《相和歌》再次出现在北京舞蹈学院重排的《铜雀伎》第四幕《鼓舞会》中,没想到竟成为此生绝唱。先生应没有想到,这个版本在2021年会进入综艺并登上网络热搜。那百转千回的动势,对应着充满文化底色的精神追寻,从中国人身体中来的自在、自得的体悟,终将以喜乐的方式回到人民中去。今天在素色的舞台上借着《相和歌》回看《铜雀伎》,望见的不仅是新时期中国舞蹈创作经历的仿古之风,在国潮中被重新发现的宝藏光芒,还有美好之下的人性悲悯,那份藏在袖如回雪、蹈鼓而舞之中的等待和希冀,不知今日何人来应和。
《相和歌》《踏歌》用时间检验了在重温古风、寻找典雅精神中,舞蹈语言所蕴含的文化生命力。学者苏娅认为《踏歌》的“主题动作也都包含有生动而丰富的中国古典文化信息”,《相和歌》《踏歌》愈演愈热,被大众传跳,也正是这些信息在民族复兴的时代背景下,在文化自觉的过程中被人们更为广泛获取和认同。创作者在民族文化认知的深度和广度上,对于今天的艺术工作者来说依然值得深思和研究。
在身体之中
1988年,张羽军、姚勇创作了《黄河》,那年张羽军26岁,将身体所接受的所有舞蹈语言化为一条深沉的河流。时至今日,我们不再为技巧所尖叫,却更着迷于那些细腻的呼吸和手臂的延展,贴近大地的蓄势,朴素而又坚韧。创作者在语言探索和交响编舞中找到了音乐视觉化的最具化学反应的路径。舞蹈从《黄河》的音乐中衍生出新的生命体,而不是作为一个阐释者。在古典舞身韵的基础上,自由而又直觉地结合了各民族舞蹈的元素,包容融合的身体,连接着民族的历史和记忆,强烈的动觉撞击每个观众,让观众沉浸在民族存亡、生命绝境和身体极限中的那一刻,没有战场、硝烟,却感受到一次次牺牲与重生。《黄河》超越了中国古典舞语言的界限,以呼吸为线索,以交响的织体逐渐揭示了身体的记忆脉络——我们如何成为我们。“传统舞蹈风貌的当代建构”也正是倾听舞蹈中的身体语言,确立当代舞蹈创作和观演关系的新感知。
西周 三角形与椭圆双联玺春秋 菱形“王戎兵器”玺春秋 “士君子”双圆形+三角形玺元 钱选 《王羲之观鹅图》独孤信多面体煤精组印 如今
4月14日,“代达罗斯:希腊克里特岛的神话”特展开幕式在故宫博物院举行。特展将于4月15日至7月27日在故宫神武门展厅展出。
3月29日,演员表演越剧《红楼梦》中的《金玉良缘》选段。当晚,缘梦·芳华——越剧《红楼梦2025版》舞台版和电影项目启幕宣推活动在福建芳华越剧院举行。
3月25日,冯开平在金灯寺敲钟。海拔1500多米的太行绝壁之上,山桃花掩映着历经千年风霜的金灯寺。66岁的守寺人冯开平微弯着腰,轻轻擦拭着佛像上的尘埃。
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这是3月22日拍摄的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木岗镇瓦窑村的油菜花田(无人机照片)。
所谓“中转式旅行”,是指通过选择时间、价格合适的中转票,将中转城市作为旅行目的地的旅行方式。因其具备票价更低廉、时间更灵活等优势,备受年轻游客青睐。
2025乙巳蛇年新春,山西博物院推出“寻蛇——藏在山西博物院里的蛇”和“灵蛇献瑞——乙巳蛇年生肖文物大联展”两大贺岁展,带观众欣赏异彩纷呈的“蛇文物”,感受其丰厚的文化内涵。
在冰上“滑”龙舟、在那达慕体验雪地赛马、在查干湖冬捕、在阿勒泰来一场古老的毛皮滑雪比赛……当“冰雪热”遇上“非遗热”,你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1月9日,在国家京剧院建院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剧院青年艺术工作者回信,勉励他们“传承前辈名家优良传统,践行艺术为民,坚持崇德尚艺、守正创新,让京剧艺术持续焕发时代光彩,为繁荣文艺事业、建设文化强国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