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高腔艺术,助推松阳高腔“走出去”“演起来”,松阳县还以多种形式多次组织高腔艺术团体赴国外以及周边地区,开展文旅交流和文化走亲活动,开展“松阳高腔进校园”活动。利用工商联旧址改建成的县非遗馆,已经成为展示松阳高腔的重要窗口和“夜经济”新地标。如今,松阳县共有4个高腔剧团,近百名高腔艺人,全年演出200多场,古老高腔焕发新生,在民众中引起“文化共鸣”。
文旅赋能,推动活态传承
从松阳县城出发,在山间穿行半个多小时后便可以抵达叶村乡横坑村。在一片竹林的包围中,是艺术家“搭建”起来的竹林剧场。如今,到这里听一曲“松阳高腔”、学一段折子戏已经成为打卡横坑村的重要内容。
2020年,松阳高腔传承保护工程被列为丽水市“市厅共建文旅‘金名片’工程”。以文旅融合为契机,松阳县积极响应新时代新需求,探索高腔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高腔艺术的活态传承,让传统戏曲文化在民众的日常生活中落地生根发芽。
今年中秋,由松阳高腔传承发展有限公司开发的首款文创产品——“松阳高腔”,刷屏了松阳人的朋友圈。该公司以松阳高腔传统小戏《小二过年》为题材,创新拍摄了广告《小二过中秋》,通过将本土文化融入“吃”这一家常事中,让更多人主动了解、关注松阳高腔。当地还鼓励餐饮、民宿、酒店等涉旅企业,将松阳高腔文化融入经营理念中。如鸣珂里文化民宿就将松阳高腔等非遗元素融入文创,成为众多游客慕名前往的“浙江非遗特色民宿”。
凭借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创新,2020年,松阳入选省级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创建名单,松阳高腔传承保护实践团入选“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创新团队”。浙江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褚子育表示,松阳县对高腔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保护,为全省其他戏种传承发展保护提供了新的模式。
作者:王彬(鲁迅文学院研究员)京剧不仅是北京剧种,也是中国的国剧,在世界享有“东方歌剧”的美誉。西方的歌剧以唱为主,京剧则是唱念做打,全方位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与审美。
近年来,各地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保护传承工作,在明确保障机制、严格依法保护、创新管理模式、创建和宣传品牌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
自从11月13日起取消《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口袋里的中国故事》等剧的演出后,这个周末,中国儿艺正式恢复演出,益智趣味儿童剧《小卡车·变变变》和儿童剧《小飞侠彼得·潘》相继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