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非遗 >

一半山川带雨痕,看故宫院藏的那些“风雨”书画

一半山川带雨痕,看故宫院藏的那些“风雨”书画
2020-07-10 11:04:37 澎湃新闻

原标题:故宫六百年鉴赏⑯|一半山川带雨痕,从李迪读到傅抱石

近日持续不断的暴雨导致水位上涨、一些乡镇被淹、古桥被毁。南方多雨,风雨之间,历代文人墨客往往借其抒发情怀,“风雨归舟”“山雨欲来”等与“雨”有关的景致被描绘得极为生动,“遇雨赶牛返家的牧童”“披簑戴伞撑船的渔民”“冒雨迎风赶路的农夫”等雨中劳役的生活景象也在画家笔下一一再现。近现代画家傅抱石“风雨”题材的作品更被论者形容为“一半山川带雨痕”。

在此多雨之际,本期“故宫六百年鉴赏”系列将呈现两岸故宫所藏历代名家笔下以“风雨”为题材的书画作品。宋理宗在李迪所作《风雨归牧图》题跋道:“冒雨冲风两牧儿,笠蓑低绾绿杨枝。深宫玉食何从得,稼穑艰难岂不知。”

一半山川带雨痕,看故宫院藏的那些“风雨”书画

南宋 李迪 《风雨归牧图》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南宋宫廷画家李迪所作的《风雨归牧图》是现存较早的一幅表现风雨题材的作品,也是李迪纪年最早的作品,作于孝宗淳熙元年。相关书画学者撰文对此记有,牧童在牛背上低头缩颈,一个的斗笠被风吹走,赶紧掉转身去,将捡未捡的动态,两只黄牛迎着风雨奋力前行,眼睛瞪得浑圆,身上的牛毛根根竖起,这些情态仿佛一张定格的照片,纤毫毕现地被画家捕捉到了。而山野景色的描绘也颇见功力,尤其是风雨之中的柳树与芦草,大片的柳叶细碎如笼烟雾,芦苇虽纤细却坚韧,随风迎举,不同景物特有的性状姿态都在画家笔下呈现。虽然画中既有风,又有雨,还有风雨欲来的慌忙,但这风雨慌忙的景象置于田园牧歌式的山野乡间和天真无邪的牧童上,却更加显得安稳宁和。

《风雨归牧图》的诗堂上题有七绝一首,“冒雨冲风两牧儿,笠蓑低绾绿杨枝。深宫玉食何从得,稼穑艰难岂不知。缉熙殿书”。上钤:“御前之印”。据记载,缉熙殿建成于宋理宗绍定六年(1233),所以此题为宋理宗所写。理宗为南宋第五位皇帝,是宁宗的侄子,他大力推崇理学,执政前期一度励精图治,很有一番中兴的愿望。政事之余,他在画院众多花团锦簇的花鸟画中选择了这幅作题似也有心怀民生的深意。

元代绘画以山水画为最盛,在创作思想上继承北宋末年文同、苏轼、米芾等人的文人画理论,提倡遗貌求神,以简逸为上,追求古意和士气,重视主观意兴的抒发。与宋代院体画的刻意求工、注重形似大相径庭,形成鲜明的时代风貌,也有力地推动了后世文人画的蓬勃发展。元初山水画家以钱选、赵孟頫、高克恭为代表,他们均对传统山水画进行了认真探索,并托复古以寻求新路。

一半山川带雨痕,看故宫院藏的那些“风雨”书画

元  高克恭 《雨山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其中高克恭山水融合董源二米而为云山之景,在米氏山水传派中颇有创造性。正如元代文人柳贳所言:“房山老人初用二米法写林霏烟雨,晩更出入董北苑,故为一代奇作。”现藏于台北故宫的《雨山图》可见米氏山水对其艺术风格的影响,画中远山近石上,皆以米家点为之,画树叶亦不勾勒,率以浓淡不等之墨直接画出,水份用得特别饱满,加以所用纸张为不吸水性,犹觉水份流动于纸上。画家行书自题:“克恭为孟载画雨山图。画竟雨如澍。快事也。”

一半山川带雨痕,看故宫院藏的那些“风雨”书画

元高克恭《雨山图》(局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1234...全文 9 下一页
关键词:

相关报道: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数”说2023中国旅游

    23-12-20 09:44:37文旅产业,旅游业

    年轻人还在丧 中老年人已经找到了生活的乐子

    23-12-19 11:20:47《咕噜咕噜下春山》,生活之道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