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非遗 >

宁海平调:鲜活舞台背后的左支右绌

宁海平调:鲜活舞台背后的左支右绌
2019-10-17 15:05:53 中国文化传媒网

原标题:生存,还是传承?——国家级非遗宁海平调现状观察

中国文化传媒网记者程晓刚文/图

取200公斤以上雄性肉猪的獠牙,经加工后,演出者即使睡觉都要将其含在口中,以舌搅动,结合齿、唇、气的功夫,一咬、二舔、三吞、四吐,练习“耍牙”。经过两三年的训练,终于可以施展变口技艺,从2颗牙,到4颗、6颗、8颗,最顶尖的传承人可以在表演时吐露10颗獠牙。这便是宁海平调最令人称奇的绝技,在传统剧目《金莲斩蛟》中,“耍牙”生动刻划了剧中人物独角龙的野性与灵动。

据记载,明代四大声腔之一的余姚腔流入浙江宁海,和当地的民间曲艺、吹唱班结合,用宁海地区方言念白和演唱,声调时而高亢时而婉约,一唱众帮,形成宁海平调的独特韵味。至2006年,宁海平调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日前,记者来到浙江宁波,观看了宁波市优秀剧目展演剧目之一、新编宁海平调《葛洪》的首演。该剧由国家一级导演江瑶执导,编剧杨东标、孙仰方创作。两位编剧自2018年3月到宁海县岔路镇实地采风后投入创作,经6次修改,于今年6月定稿。宁海县平调艺术传承中心经过紧张排练,在10月9日将这部取材于当地、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平调新剧搬上宁波逸夫剧院的舞台,并将于11月11日赴温州参加浙江省第十四届戏剧节展演。

宁海平调:鲜活舞台背后的左支右绌

宁海县平调艺术传承中心主任唐洁妃告诉记者,葛洪是东晋道士、医学家,他所著的《肘后备急方》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急救手册”,其中就包含对青蒿疗效的记载。诺贝尔奖获得者、宁波人屠呦呦在发表获奖感言时提到,她从该记载中获得灵感和启发,最终提取青蒿素。葛洪曾长期落脚于宁海梁皇山四周的村镇,即今天的岔路一带,采药行医,创作这部戏是为了纪念他。

关键词:

相关报道:

     

    云南白族扎染:“布里生花”展新韵

    24-09-29 10:40:50云南白族扎染

    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

    24-09-25 17:29:18戏曲百戏

    《黑神话:悟空》引发海外“西游热”

    24-09-13 10:04:26《黑神话:悟空》

    巧手制美饰 银辉耀苗乡(匠心)

    24-09-10 10:14:41苗族银饰

    传承千年文脉 厚植家国情怀

    24-09-03 09:53:33眉山三苏祠博物馆

    先人们是怎么给动物字定型的?

    24-08-27 09:32:27动物定型

    吉他赋能文旅发展(深观察)

    24-08-19 10:29:29吉他文化,文旅

    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公布特邀剧目

    24-08-08 11:12:56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

    北京中轴线:一条擘画了七百多年的文明线

    24-08-05 09:38:00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

    当“齐天大圣”遇见奥运盛会

    24-08-02 09:25:26奥运会,国产动画短片《奔赴热爱》

    中国电影迎来“火热”夏季 多题材致敬优秀传统文化

    24-07-23 10:13:16中国电影,优秀传统文化

    101座博物馆托起“博物馆之城”

    24-07-19 10:07:57博物馆之城,太原

    谁是史上第一个“吃瓜群众”?

    24-07-17 09:24:02夏天,西瓜

    “探秘古蜀文明”展览亮相北京大运河博物馆

    24-07-05 10:15:24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三星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