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生存,还是传承?——国家级非遗宁海平调现状观察
中国文化传媒网记者程晓刚文/图
取200公斤以上雄性肉猪的獠牙,经加工后,演出者即使睡觉都要将其含在口中,以舌搅动,结合齿、唇、气的功夫,一咬、二舔、三吞、四吐,练习“耍牙”。经过两三年的训练,终于可以施展变口技艺,从2颗牙,到4颗、6颗、8颗,最顶尖的传承人可以在表演时吐露10颗獠牙。这便是宁海平调最令人称奇的绝技,在传统剧目《金莲斩蛟》中,“耍牙”生动刻划了剧中人物独角龙的野性与灵动。
据记载,明代四大声腔之一的余姚腔流入浙江宁海,和当地的民间曲艺、吹唱班结合,用宁海地区方言念白和演唱,声调时而高亢时而婉约,一唱众帮,形成宁海平调的独特韵味。至2006年,宁海平调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日前,记者来到浙江宁波,观看了宁波市优秀剧目展演剧目之一、新编宁海平调《葛洪》的首演。该剧由国家一级导演江瑶执导,编剧杨东标、孙仰方创作。两位编剧自2018年3月到宁海县岔路镇实地采风后投入创作,经6次修改,于今年6月定稿。宁海县平调艺术传承中心经过紧张排练,在10月9日将这部取材于当地、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平调新剧搬上宁波逸夫剧院的舞台,并将于11月11日赴温州参加浙江省第十四届戏剧节展演。
宁海县平调艺术传承中心主任唐洁妃告诉记者,葛洪是东晋道士、医学家,他所著的《肘后备急方》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急救手册”,其中就包含对青蒿疗效的记载。诺贝尔奖获得者、宁波人屠呦呦在发表获奖感言时提到,她从该记载中获得灵感和启发,最终提取青蒿素。葛洪曾长期落脚于宁海梁皇山四周的村镇,即今天的岔路一带,采药行医,创作这部戏是为了纪念他。
《葛洪》讲述了晋朝时期宁海疟疾频发,葛洪与妻子鲍姑不计个人安危,以百姓利益为重,与奸商斗争,发现青蒿汁作为有效药物,最终消退瘟疫的故事。情节一波三折,紧凑连贯,平调唱腔韵味十足。舞台布景以“望闻问切”四个篆体大字的拆分拼接搭配传统道具贯穿始终,一些现代表现手法也屡屡呈现,如舞台定格、一人独白的形式,生动表现了剧中人物的内心活动。当地观众陈孟莲边看边赞不绝口:“有趣,有趣。好久没有看过这么新鲜的一台戏了。”
鲜活舞台的背后,记者也了解到宁海县平调艺术传承中心作为“天下第一团”左支右绌的难处。
传承中心相关人员给记者算了笔帐,作为可以排演大型剧目的剧团,最少人也需要五六十人才能运转。传承中心如今只有28人在编制内,除去年纪大不能登台的,仅有11位演员和5位乐手可以上台演出,因此另外招募了36位编外用工,这些人员需要剧团用演出收入发工资。演出分淡季和旺季,在7月至9月,由于天气炎热,基层演出又多以露天为主,穿着厚厚的戏服,曝晒在2000瓦特的舞台灯下,演员无法正常表演。该时段演员工资就成了难题。
其实无论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还是地方政府,对于海宁平调都给予了大力支持。但浙江一省,就有甬剧、杭剧、姚剧、绍剧等大大小小几十个非遗剧种,分摊到每个剧团资金并不充裕,而且所拨经费大多是项目经费,管控严格,无法真正落实到人头。
传承中心的生存大多依赖下乡演出的收入,有时是村里庆贺,有时是某老板做寿,才肯请剧团到当地表演。以剧团每人吃、住、行成本500元计,60人的剧团需每天3万元的收费才能大体收支相抵。但下乡演出多源自民间集资,收入不会太高,因此传承中心的演出盈利十分微薄。
此外,宁海平调的演出范围,大多以宁海、温州、台州等地的农村为主,出了这一亩三分地,在浙江当地都是越剧独领风骚,群众对平调缺乏认知,其生存空间十分有限。一般当地人请剧团演出,大多以越剧为主,平调只能刻意为之,在演出前后穿插一段,让当地百姓有大致了解,谈不上普及和扎根。为了适应市场需求,传承中心正努力做到“一团两唱”,即以越剧表演,养活平调传承。
但问题同时出现,平时唱惯了越剧的演员在平调演出时,往往顺嘴溜出越剧的韵味,使得平调出现唱腔不纯正的现象。在此次《葛洪》演出中,文艺评论家沈勇就提出,个别念白并不是平调,而是越剧念白,长此下去,平调恐怕要被“带跑了”。
“宁海县平调艺术传承中心自2012年挂牌以来,即定性为以传承宁海平调为主,我们的工作也以此为中心。”唐洁妃表示,传承中心近日派出主要演员参加浙江省濒危剧种传承人培训,旨在不断加强戏剧专业训练。
早在2013年,传承中心就将15名青年演员送往绍兴艺术学校代培,如今已成为宁海平调的有生力量,每逢如《葛洪》一样的大戏、新戏,传承中心会尽量安排青年演员登台锻炼,让宁海平调后继有人。但生存问题依然摆在眼前,为了控制成本,大多数新戏还是以改编越剧为主,为的是服装、道具、戏文可以通用,仅改编唱腔曲调就可以最大程度降低开销。
“如果传承中心改制为公益性组织,我们生存的压力会大大降低,可以将主要精力放在传承和创排新戏上。宁海县18个乡镇,如果每年在每个乡镇免费演出10场,以平调为主,那么180场下来,平调必然会在群众中扎根。”唐洁妃说。
由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博纳影业联合摄制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重点献礼影片《决胜时刻》今天举行“峥嵘岁月同心同路”新闻发布会,监制兼导演黄建新、导演宁海强、编剧何冀平、摄影指导邵丹、美术指导霍廷霄
4月27日,“访静城宁海,品霞客精神“名校学生宁海主题采风活动在十里红妆文化园启动,来自国内6所名校的9名学生走进宁海,开始认识和深度探索宁海这个人文底蕴丰厚的浙东小城。
10月14日,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善琏镇的善琏湖笔厂非遗活态传承馆正式开馆。 展馆由原有的湖笔生产厂房改造而成,设置湖笔制作工序介绍、湖笔实物展示、湖笔文化体验等内容
第七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将于10月17日—22日在成都举行。近90个国家(地区)的5600余名嘉宾将参会,来自全世界的1100余个非遗项目将集中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