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历史资讯 > 考古 >

姬英明:“炎帝大出崤山”在山西找到考古佐证

姬英明:“炎帝大出崤山”在山西找到考古佐证
2019-11-04 10:33:49 光明网

近日,“中华八千年文明史”探源发起人、《姬氏道德经》、《姬氏祖传经》传承人、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副秘书长姬英明先生在延续前九期的探源后,第十期探源来到了《史记·五帝本纪》之首朝的、有“尧舜之都”之美称的陶寺遗址进行了全面的探源考察。考察同行的有山西考古研究所王晓毅所长、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特级技师冯九生研究员和山西考古侯马站王金平站长等。

“陶寺遗址是中国黄河中游地区以龙山文化陶寺类型为主的遗址,位于山西南部临汾市襄汾县城东北,根据碳十四测年,距今最早年限约4500年,最晚约3900年,有六百年左右的连续建设及使用。经过40年的发掘,发现了东西长约2000米,南北宽约1500米的300万平方以上的巨型遗址。遗址内有高8米,宽5至10米,东西长1800米,南北宽1500米的巨型城墙。城墙址呈圆角长方形,总面积达280万平方米。最为特殊的是其城址内还有达13万平方米之巨的大型宫殿式的‘王宫区’,和高等级贵族墓葬区及祭祀区,以及一应俱全的大型仓储区、手工业作坊区、庶民居住区等规划有序。”在陶寺遗址做发掘工作37年的冯九生研究员在为姬英明等同行讲解发掘经过时,都惊叹四千多年前老祖先的规划及管理能力。“陶寺遗址的城市街区屋舍、宫殿群落、祭祀建筑、墓葬区、观象台、水井、道路和仓储设施等规划的如此合理,在古遗址中确实非常少见。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在宫殿遗址的东厨房下,还发现了只有高等贵族才能享用的‘冰窖。’”

“在四千多年前能有13万平之巨的宫殿,还有配备有‘冰窖’,其宫殿相当于统治一千多万平方公里的清代皇宫的五分之一多,这说明陶寺遗址在当时俨然是‘天下之都’了。城址里从住宿到墓葬,都有非常严格的等级划分,其政治管理体系应该和周代、或者清代管理体系无多大差别!还有‘冰窖’应该是贵胄在夏天饮用冰块解暑的,从商周到清,几乎每个朝代的遗址或故宫里,都有同样奢侈的设备。这样有标志性的物证出现,为探清中华大一统政权出现提供了有力的实证。从我近一年到各大遗址考察,以及多年来各地博物馆的参观,我非常想说一句:感谢近百年来从事田野考古工作的诸位人杰,大家真辛苦了!”姬英明真诚地说道。

《姬氏道德经》作者:“炎帝大出崤山”在山西找到考古佐证

据2015年6月1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国新办举行的“山西·陶寺遗址发掘成果新闻发布会”上的介绍,认为: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陶寺遗址,就是尧的都城,是最早的“中国”;没有哪一个遗址能像陶寺遗址这样全面拥有文明起源形成的要素和标志,陶寺遗址表明当时的社会发展已经进入文明阶段。陶寺遗址考古报告显示,陶寺遗址是中原地区龙山文化遗址中规模最大的遗址之一。经过研究,确立了中原地区龙山文化的陶寺类型,近年来在对于陶寺遗址的发掘中,结合了磁力仪和探地雷达物探、环境考古、动物考古、植物考古、人骨分析、DNA分析、天文学等多项科技考古手段,包括碳十四测年技术在内的年代学探讨,进一步判断陶寺文化的绝对年代为公元前2300年至1900年之间。同类遗址在晋西南汾河下游和浍河流域已发现70余处。遗址还发现多个之“最”:最早的测日影天文观测系统,最早的朱陶文字,世界上最早的板瓦,黄河中游史前最大的墓葬群,中原地区最早的龙图腾——龙盘。遗址墓葬还出土了非常多的彩绘陶器、朱陶文、玉钺、玉璜、绿松石饰件、子安贝、白玉管、天河石、骨镞、石磬,还有鳄鱼皮鼍鼓和漆木器,以及铜器等文物。

《姬氏道德经》作者:“炎帝大出崤山”在山西找到考古佐证

“陶寺遗址发掘报告公布,对复原和重新认识古中国的社会性质、政权统治形式,以及夏代早期社会形态探索,都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和学术价值。”姬英明说。“尧舜之都,最初中国。大致在距今4500年左右,最先进的历史舞台转移到了晋南。在中原、北方、河套地区文化以及东方、东南方文化的交汇撞击之下,晋南兴起了陶寺文化,不仅达到了红山文化后期社会更高一级阶段的‘方国’时代,而且确立了在当时诸方国中的中心地位,它相当于古史上的尧舜时代,亦即先秦史籍中出现的最早的‘中国’,奠定了华夏的根基——苏秉琦。”当姬英明读完这一段话后,随行的王晓毅所长说:这是中国考古学奠基人苏公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对陶寺遗址的判断,即便是现在有更多的文物出土,也依然在苏公的判断范畴之内。现在越来越多的出土文物表明,陶寺遗址具有完备的都城功能。根据陶寺遗址年代和史书上的记载,考古界普遍认为这里就是唐尧帝都。

当一行人来到世界最早的观象台后,冯九生研究员说他从发掘到测验一直都在,不曾有辍,通过多年实地观测与探索,发现从第2个观测缝看到日出为冬至日,第12个观测缝看到日出为夏至日,第7个观测缝看到日出为春、秋分。验证了这个观象台有二十节气的存在,有个别节气和传统的二十四节气有两天误差。2005年,在“陶寺城址大型特殊建筑功能及科学意义论证会”上,得到了国家天文台等15家单位天文学家的基本肯定,该大型建筑为天文观测遗迹。“历法是一个文明的象征,节气更是智慧的体现。我祖上相传‘后稷为民务实,观天感气,以应五季,作节气二十,召点授民,而失帝尊’。《尚书·尧典》也载有: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陶寺古观象台印证了《尧典》的记载,也进一步奠定了陶寺遗址作为天下万邦之都的地位。但尧舜只不过是两代人而已,最多不过百年,也是黄帝之朝的末代之君,对一个四百年至六百年不间断传承的都城而言,未免有一些过短!从遗址出土文物断代和晋南民间对后稷祭祀的稷王山、稷王庙等风俗来观,在尧舜之都的周围还有很多黄帝的直系。祖上秘传说轩辕黄帝之孙高阳和共公为争帝位,而大打出手,共公失败时引洪水冲毁了黄帝的天鼋神都皇华城,而使帝颛顼南迁至阳水之畔。这虽是祖上秘传,但和《史记》五帝开卷,尤其是《竹书纪年》的传承代数相同,应该予以研究。‘尧舜之都’很有可能是颛顼帝至帝喾而帝尧帝舜的‘黄朝帝都’”姬英明说。

《姬氏道德经》作者:“炎帝大出崤山”在山西找到考古佐证

出土证据一再证明陶寺遗址曾发生过激烈的暴力破坏和毁灭行为,入侵者摧毁了城墙防御体系,捣毁了宫殿宗庙等建筑,杀死了大量青壮年,并挖掘了坟墓,彻底摧毁了这里一切,戛然而止于3900年前,当看到这么辉煌的帝都毁于战争时,姬英明先生说一段意味深长的话:祖上传承说‘黄朝六百六,帝传二十九’。尧舜属于轩辕黄帝朝的末代帝君,关于《尚书》所载尧禅让于舜,舜传让给夏禹,这都不曾发生过,真史是小邦周在取代大邑商后,为笼络化解东方大氏族时而用的招数——把尧舜尊为圣人——以文化蛮。历史从来都是血淋淋的,也从来都是任由统治者涂写的!不信大家可以看一下《竹书纪年》所载“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和《韩非子》中“古之所谓圣君明主者,逼上弑君而求其利也。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也,而天下誉之。”陶寺的“黄朝帝都”是毁于夏政权的。

《姬氏道德经》作者:“炎帝大出崤山”在山西找到考古佐证

“本次山西之行的最大收获,是在我和王晓毅博士的交流中,无意说到祖上传承距今8135年的上古史中,距今七千年前的神农炎帝后裔二代炎帝岐烀带领九大龙氏大出崤山,来到黄河以北,大约从山西到河南北部一带生活发展时,王晓毅博士说我传承的上古史,有可能是历史发展的真相!因为山西周边都有八千以前的文化遗址,而山西最早的文化起源是距今近七千年的相对成熟的文化——枣园文化。而且晋东南民间有大量的炎帝崇拜,几乎每个村庄都有炎帝庙。”姬英明激动地说:“也许我传承的只是一家之言,但我会用全部的生命之火来探索和谱写这煌煌的“中华上古史!”

(责任编辑:段颖 CC004)
关键词:

相关报道: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数”说2023中国旅游

    23-12-20 09:44:37文旅产业,旅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