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蜀人祭天敬神,象牙是最珍贵的祭品之一。经过数千年湿润环境下的掩埋,象牙内充满水分,虽然外表看还是一整根,但却像饼干一样酥软,很容易碎掉。象牙之间以及与周围的青铜器等文物往往犬牙交错地挤压在一起,提取和保护难度非常大。
“有的象牙叠压粘连在一起,提取最为困难。”肖庆说,首先要用铁丝带着棉线、纱布从缝隙穿过去,找好固定受力点;然后再为象牙裹上一层保鲜膜,“一面锁住象牙里的水分防止酥化,一面隔绝外界污染”;再将过水的高分子绷带一层一层小心缠绕到象牙上,等高分子绷带变硬固化,再将之前穿过象牙的纱布、棉线紧紧绑在高分子绷带上,如此,就能完好无损地将象牙提取出来了。
“第一次取出一根完整的象牙时,感觉就像抱着一个刚出生的孩子,又激动又欣喜。”肖庆说,6个“祭祀坑”一共发掘出的象牙达700多根,最长的接近1.5米,没有一根损毁。这次象牙提取和保护不仅运用了传统手法,也首次采用了高分子绷带等新技术,在他看来,是一次传统手艺与现代科技的完美融合。
如果说整根象牙提取考验的是细心,那么象牙碎片的提取考验的则是耐心。在参与5号坑发掘时,肖庆的同事、同为90后文保工作者的李思凡发现,与其他“祭祀坑”不同,这个只有约3平方米的小坑里,鲜有大件器物出土,密密麻麻都是细碎的象牙雕刻残片、金箔片等。
“这些象牙碎片有的还不到1厘米长,上面却雕刻着精美的云雷纹等纹饰,清理提取非常困难。”李思凡说,“必须先用细毛刷将残片上的泥土打湿,再用自制的细竹签将泥土剔掉,精神必须高度集中,不小心手抖一下,文物就有可能碎掉。当成功提取象牙碎片,放到显微镜下观察那些比头发丝还细的刻线时,感觉一切努力都值了。”
1月9日,在国家京剧院建院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剧院青年艺术工作者回信,勉励他们“传承前辈名家优良传统,践行艺术为民,坚持崇德尚艺、守正创新,让京剧艺术持续焕发时代光彩,为繁荣文艺事业、建设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世界遗产委员会对“北京中轴线”的评价是这样写的:“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那么,怎样理解“中国理想都城”,什么是“秩序的杰作”,北京老城究竟是怎样一座何其壮美的都城呢?
2025年元旦前后,全国电影市场持续升温,一批优质影片汇聚银幕,为节日增添了文化气息。感人至深的剧情片、轻松搞笑的喜剧片、惊险刺激的动作片……为观众带来多样化的观影选择。
今年以来,国铁集团持续加大特色旅游列车开发力度,打造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旅游列车品牌。今年前11月,国铁集团累计开行旅游列车1737列,同比增长17.6%,掀起火车“慢”游消费热潮。
连日来,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积极“走出去”,对外精准推介燕赵文旅资源、签约合作项目、开拓文旅市场,海外“朋友圈”动态持续上新。
据了解,华熙LIVE·五棵松商业街区将文化、体育、娱乐、艺术、教育与生活等业态充分融合,并结合周边配套设施举行文体活动,很受年轻消费者喜爱。此外,首店、首发、首展、首秀等也增添了这里的吸引力。
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举办,“南腔北调”在此交流展示,戏曲名家带来精彩展演。本期我们约请参与百戏盛典的戏曲人才和相关从业者,就戏曲人才培养、濒危剧种保护、创新传播方式等问题进行探讨,为繁荣中国戏曲百花园建言献策。
“白族扎染的工序多达10余道,其中扎花和染色最为考究。扎花考量技法的精致度,染色是通过天然染料染出不同颜色,十分考量技术和经验。
历经19天的精彩演出,9月23日,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司长明文军出席活动并讲话,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杨志纯宣布盛典闭幕。
8月20日,国产首款3A(高成本、高体量、高质量)游戏《黑神话:悟空》全球同步上线,一经发售,相关词条迅速登顶海内外多个社交媒体热搜榜单,持续刷新在线玩家纪录,带动众多相关取景地关注度翻倍,中国外交部甚至也回应其热度……“悟空”彻底“出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