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仰韶文化发现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的贺信中指出,100年来,几代考古人筚路蓝缕、不懈努力,取得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展现了中华文明起源、发展脉络、灿烂成就和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为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考古学作为一个诞生百年的年轻学科,经历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本文拟对百年来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就进行回顾和阐述。
中山国号称“战国第八雄”。战国中期,中山国迁都至今河北省平山县三汲乡一带,达到极盛,成为“战国七雄”之外最为强盛的“千乘之国”。这是一个存世200多年,在《史记》等历史典籍中若隐若现的神秘古国。直到20世纪70年代,中山王墓和中山古城遗址被发现,“中山三器”、铜山字形器等一批珍贵文物的出土,揭开了它的神秘面纱。
河南淮阳平粮台城址、河南淮阳时庄遗址分别在2019年、2020年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据统计,全市现有不可移动文物3884处。改革开放以来,通过考古勘探和抢救,已发现古遗址80余处、古墓葬4000多座,发掘出土各类文物30余万件。
在社会飞速发展、技术不断革新、体验经济盛行的时代,博物馆的理念范式从“藏品为本”转向“以人为本”,各类博物馆文创产品成为了勾连博物馆历史文化和社会公众生活的桥梁,促进了博物馆教育、文化功能的延伸。
考古界,湖南的“长沙马王堆”是鼎鼎大名的存在。与它关联且大家第一时间能想到的,就是千年不腐的西汉女尸。其实不腐的不只女尸,还有3张现在仍陈列于湖南省博物馆的古地图。
浙江省的考古工作者历经4年,在浙西的衢州市衢江区发现了一处西周时期的高等级墓葬群,规格属浙江同时期墓葬之最。专家认为极可能是姑蔑国的王陵。
据济南市考古研究院院长李铭介绍,墓葬出土的主要器形有陶壶、陶罐、瓷罐、瓷碗、瓷碟、铜钱,另有少量陶匜、瓷缸、瓷瓶、瓷高足杯、铜镜、烟嘴、铜簪等。
中国考古学者最新对陕西澄城县春秋时期芮国刘家洼遗址平民生活区出土陶片吸附的脂质残留物进行综合分析发现,芮国平民食粥、炖肉、喝奶,与史料中庶人仅“食菜”的说法大相径庭。
考古人员在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发掘出31座汉代墓葬,根据墓葬形制与出土陶器、钱币可推断出,墓葬横跨西汉中期至东汉早期约200年时间。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3日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即将由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有关情况。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十四五”期间,我国将新增一批文物资源、新建一批博物馆纪念馆,文物保护利用及科技创新将达更高水平,推动实现从文物资源大国向文物保护利用强国的历史性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