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历史资讯 > 史记 >

张邦炜:如何看待近年来的“宋史热”?(5)

张邦炜:如何看待近年来的“宋史热”?(5)
2021-12-07 10:41:16 新京报

“历史研究者与历史通俗读物的作者不应当相互对立。”

新京报:你曾在采访中说,专业研究者不应把通俗写作看作冒犯。如果觉得他们写得不好,就自己写出更好的作品。那你觉得,优秀的通俗史学读物应该是怎么样的?大众史学写作和学术写作应该拥有什么样的关系?你如何看待如今市面上大众史学写作的现状?

张邦炜:批评使人进步,商讨推进学术。我个人认为,专业史学研究者与大众史学写作者之间,相互批评不可少,互相指责不必要,如能相互借鉴,共同提高更好。历史研究者与历史通俗读物作者不应当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圈子,更不应当相互对立。与大众史学写作一样,专业史学研究这些年来成就不小,问题也不少。某知名学者如此评论当前的学术著作:“从学术的角度来看,现在有百分之八十到九十的书是可出可不出的。”某宋史研究者认为:“在(近50年来的)1.5万篇宋史论文中,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是完全没有学术价值的废品,余下的到底有多少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也很难说。”我见闻不广,难以判定这两种估计是否精确。但我不禁想到金宝祥老师当年的教诲:“宁肯少些,但要好些”;“多必滥”。

吴钩先生是通俗宋史读物作者中的佼佼者。我买了两三本,准备认真学习,但因精力不佳,始终未读,不敢对吴先生的学问妄加评议。我只是在《澎湃新闻》上粗略地浏览了吴先生的几篇文章,印象不错。《宋朝人到衙门打官司,需要下跪吗?》,力图使用包括图像在内的史料做考证。《为什么说宋代发生了一场“城市革命”》,归纳能力强。《宋代也有“黄金周”》,很善于表达。不必讳言,我不赞同吴先生将宋代视为近代的前夜、现代的拂晓。前面已说,吴先生的主要问题只怕在于如何拿捏分寸。吴钩先生对我的著述也会有看法,欢迎批评指正。如果说专业宋史研究者的当务之急在于提高论著的学术性,那么通俗宋史作者只怕应当在提升作品的准确度方面再下功夫。“有实事求是之心,无哗众取宠之意。”愿与专业宋史研究者和通俗宋史作者,我的同行们共勉。

历史研究不应当成为专业历史研究者圈内自娱自乐的游戏,普及历史知识是历史研究者义不容辞的重要任务。专业历史研究者理当双管齐下,在致力于提高历史研究水平的同时,更多参与历史通俗读物的写作。果能如此,历史通俗读物的科学性、准确性势必大大提高。即使历史研究著作也应当注重通俗性、可读性,力争有较多的读者。

首页上一页...2345 5
(责任编辑:陈泉)
关键词:

相关报道:

     

    云南白族扎染:“布里生花”展新韵

    24-09-29 10:40:50云南白族扎染

    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

    24-09-25 17:29:18戏曲百戏

    《黑神话:悟空》引发海外“西游热”

    24-09-13 10:04:26《黑神话:悟空》

    巧手制美饰 银辉耀苗乡(匠心)

    24-09-10 10:14:41苗族银饰

    传承千年文脉 厚植家国情怀

    24-09-03 09:53:33眉山三苏祠博物馆

    先人们是怎么给动物字定型的?

    24-08-27 09:32:27动物定型

    吉他赋能文旅发展(深观察)

    24-08-19 10:29:29吉他文化,文旅

    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公布特邀剧目

    24-08-08 11:12:56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

    北京中轴线:一条擘画了七百多年的文明线

    24-08-05 09:38:00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

    当“齐天大圣”遇见奥运盛会

    24-08-02 09:25:26奥运会,国产动画短片《奔赴热爱》

    中国电影迎来“火热”夏季 多题材致敬优秀传统文化

    24-07-23 10:13:16中国电影,优秀传统文化

    101座博物馆托起“博物馆之城”

    24-07-19 10:07:57博物馆之城,太原

    谁是史上第一个“吃瓜群众”?

    24-07-17 09:24:02夏天,西瓜

    “探秘古蜀文明”展览亮相北京大运河博物馆

    24-07-05 10:15:24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三星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