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文化频道

文化
当前位置:文化 > 历史资讯 > 史记 > 正文

一见如故,再见陌路!高适为何对李白见死不救?

近日上映的电影《长安三万里》,以李白与高适的故事为线索,展现了大唐的诗歌与历史。高适出身落魄将门,进京赶考但屡试不第,后投身军旅;李白出身大户商贾,恃才傲物,然而在政治上懵懂无知,最终卷入叛乱。

安史之乱中,永王李璘发动叛乱,李白因一度为永王幕僚而落下叛乱罪名,在其兵败后被捕入狱。高适却有敏锐的政治嗅觉,官拜淮南节度使,讨伐永王,平定叛乱。狱中的李白向高适求救,高适却没有伸出援助之手,二人多年结成的友谊走向了破裂。

一见如故,再见陌路!高适为何对李白见死不救?

《长安三万里》中的李白与高适。来源/电影《长安三万里》预告截图

从把臂同游的知己,到形同陌路的过客,高适与李白的关系令人唏嘘不已。如果“人生若只如初见”,谁又能想到高李二人的友谊之船会以这样的形式倾覆呢?

相识于微末

高适祖上是渤海蓨县人,其祖父高偘是高宗时名将,曾擒突厥车鼻可汗,攻高句丽,官至左监门卫大将军,辽东道、陇右道持节大总管,封平原郡公,食邑二千户。父亲崇文为韶州长史,但在高适少年时便去世,高家也因此家道中落。唐代制度规定,五品以上官员的子孙,可由门荫入仕。根据祖父的官位,高适是拥有门荫特权的,但高适决心不走门荫之路。二十岁时前往长安求取功名,没有成功,只能长期寓居于梁、宋地区(今河南省商丘市),以耕钓为生。

唐代制度规定,边帅可以自辟佐吏,所以从戎入幕也就成为士人仕进的一条途径。虽然这条途径相当狭窄,但如果有机会立军功,或者受到边帅的赏识、提拔和举荐,也能很快升迁,官至高位。高适的祖父曾两任边帅,他选择走这条路当是受家庭的影响。开元十八、十九年左右(730-731),高适决定投笔从戎,北上边疆。在燕、赵一带游历期间,高适想去朔方节度副使信安王李袆、幽州节度使张守珪幕中谋得一官半职,但始终未能如愿。面对军中的黑暗、上位者的昏庸,高适无从干预,更无力改变,最后只能愤懑而归。开元二十三年(735),高适再次赴长安应试,又名落孙山,在京城盘桓三年后落魄还家,借酒消愁、隐遁山林便成了他生活的常态。

与高适不同,李白此时早已名扬天下。天宝元年(742),在玉真公主的推荐下,42岁的李白终于时来运转,受诏入朝觐见。12年前,初入长安的李白求仕无门,留下了“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的嗟叹。而这一次,李白得到了唐玄宗的厚待。李白入京后,玄宗降辇步迎,亲为调羹,随即又让李白“供奉翰林,随时待诏”。这段翰林生涯也成了李白终生难忘的辉煌岁月,之后也被反复回忆。

一见如故,再见陌路!高适为何对李白见死不救?

影视中的李白。来源/电影《妖猫传》截图

“翰林”二字听起来尊贵超然,但在玄宗眼里更像是身边解闷帮闲的文人。在长安期间,李白最大的成就可能就是留下了《清平调》三首: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春风得意之余,李白的仕途之路很快夭折了。天宝三载(744),李白向玄宗递交辞呈。玄宗甚至没有做出任何挽留的姿态,赐了一笔丰厚的遣散费就放任李白离职。对于自己的“主动离职”,李白本人的解释是为小人背后中伤,他日后在诗中曾反复写到这一点:“青蝇易相点,白雪难同调”“谗惑英主心,恩疏佞臣计”“骑虎不敢下,攀龙忽堕天”“君王虽爱蛾眉好,无奈宫中妒杀人”,暗指杨贵妃、高力士和李林甫等人向玄宗进谗言以致自己失宠。这一说法可能是真的,但置于那个时代“吏治与文学之争”的政治基调下,文人李白不被官场所容也是符合逻辑的。

“无官一身轻”后,李白邂逅了高适。

谈及高适、李白二人的交游,无法绕开另一位诗人杜甫,高李之间的事迹多见于杜甫的诗歌和与他相关的史料。在李白弃官的这一年,44岁的李白在洛阳和汴州一带遇见了33岁的杜甫,这可能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次伟大的相遇。一千多年后,闻一多先生将这次相遇描述为“青天里太阳和月亮碰了头”“四千年的历史里,除了孔子见老子,没有比这两人的会面更重大,更神圣,更可纪念的”。

几个月后,李杜相约在梁、宋一带见面,寓居于此的高适便成为李白、杜甫这两位诗坛巨星再次相遇的见证人。与杜甫相比,高适与李白年龄相仿,性情相投,都喜欢舞文弄剑,很快就成了莫逆之交。三位大诗人一起度过了一段美妙的时光:一起作诗,一起吟诗,一起打猎,一起梁园访古,一起纵酒高歌,一起郁郁不得志,食则同羹,寝则同席。杜甫日后作《遣怀》一诗回忆往事:

忆与高李辈,论交入酒垆。

两公壮藻思,得我色敷腴。

气酣登吹台,怀古视平芜。

芒砀云一去,雁鹜空相呼。

两个多月后,三人依依惜别、各奔东西。此后数年间,虽然天各一方,但三人间有书信往来,交流诗文,互相激励。

殊途而同归

天宝十一载(752)秋,杜甫、岑参、高适、储光羲与薛据五位诗人同登长安慈恩寺塔(今大雁塔),一人作一首登临诗。这可能是盛唐诗坛最瑰丽的群英会,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件盛事,其光彩夺目可能仅次于李杜相遇。此时的高适已经49岁。

登塔后没多久,落魄半生、报国无门的高适很快遇到了自己的伯乐——哥舒翰。当年秋冬,高适随哥舒翰一路向西,到河西节度使幕府任掌书记。天宝十二载(753),哥舒翰率大军从吐蕃手里收复九曲(今青海、甘肃相邻处),被唐玄宗封为西平郡王,高适写下《九曲词三首》为之庆贺:

许国从来彻庙堂,连年不为在疆场。

将军天上封侯印,御史台上异姓王。

天宝末期,高适选择将个人命运与王朝开疆捆绑在一起,在使自己名声大噪的同时,也为人生的光辉蒙上了阴影。天宝十三载(754)六月,杨国忠为报三年前征伐南诏惨败之仇,在各项战备工作都不充分的状况下,强行派李宓率七万大军二征南诏。南诏见唐军势大,采取坚壁清野、闭城不战的策略。待到远征军粮尽,士兵因疫病和饥饿而死的人数达到十之七八,李宓只得被迫撤军,途中又遭到南诏军队的追击,唐军险些全军覆没。在两次征讨南诏的战争中,唐军前后的损失高达十余万人。这两场败仗,不仅破坏了政治生态,还耗尽了盛唐的最后元气,在安史之乱前夜平白损失了一支本可用于平叛的生力军。然而,高适却作《李云南征蛮诗》为之鼓吹:“廉蔺若未死,孙吴知暗同。相逢论意气,慷慨谢深衷。”在高适笔下,杨国忠和败军之将李宓竟有了古之贤相名将之风采。为这样一场惨败歌功颂德,高适将自己和边塞诗均置于尴尬的处境。

一见如故,再见陌路!高适为何对李白见死不救?

阙楼仪仗图。来源/陕西历史博物馆

关键词:

相关报道:

    推荐阅读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殷墟博物馆深入解读商文明,厘清商文明发展脉络,展示了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生动呈现了商文明在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殷墟博物馆党总支书记、常务副馆长赵清荣说。

    2024-04-09 11:18 殷墟博物馆新 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藏品总量14万余件,特色藏品有农业古籍、传统农具、彩陶、票证、农业宣传画、高密年画、土壤标本、农业蜡果等,其中一级文物213件。馆内设有基本陈列“中华农业文明”、专题陈列“中国传统农具”“中国土壤标本”“彩韵陶魂——田士利捐赠彩陶展”,还有农业科普馆、二十四节气传统农事园等,生动展示着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农业文明。

    2024-03-26 09:42 中国农业博物馆 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吴兴”为湖州古称,自三国始立一直都是江表大郡,两宋时期,上承隋唐下启明清,商业繁荣,文化兴盛,“四方士大夫乐山水之胜者,鼎来卜居”,留下了众多名园佳构,形成了以山水泽地园居为主的别业集群。

    2024-03-19 10:47 吴兴河 湖州
    创新力量驱动文化“出海”  上海制作闪耀世界舞台

    创新力量驱动文化“出海” 上海制作闪耀世界舞台

    上海,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样本,正日益深入践行其文化使命,搭建心灵沟通之桥,修筑文明互鉴之路,让中国看到世界,更让世界看到中国。

    2024-03-15 10:37 文化传播 上海制作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曾有短剧导演接受采访时说:“竖屏短剧世界里,主打的就是一个‘白日做梦’,我们给用户提供的就是情绪价值。”如今,这份情绪价值的投喂对象直指年轻人。

    2024-03-14 10:41 ​《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 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平遥坚持保护为先,依托厚重的历史文化、鲜明的古城特色,把文旅产业作为战略性产业发展。旅拍热兴起后,平遥县职能部门加大对从业人员的指导、培训,同时加强对旅拍行业的监管,确保游客良好的旅游体验,促进旅拍行业健康发展。

    2024-03-11 10:14 文旅融合 平遥古城
    金庸百年诞辰纪念 ——金庸笔下的疯女人

    金庸百年诞辰纪念 ——金庸笔下的疯女人

    不久前,有朋友和我聊到金庸,谈及金庸小说的现代性,说到金庸小说的女主人公不同于传统小说,里面的女性均有血有肉,不是纸片人。朋友还举了“梅超风”和“叶二娘”两位为例子,说她们均有悲惨的过去,导致她们成为小说里的“恶人”,人物性格的形成并不是空穴来风,所以这属于金庸小说的现代笔法。

    2024-03-08 10:04 金庸百年诞辰
    漫步殷墟博物馆新馆 聆听商文明回响

    漫步殷墟博物馆新馆 聆听商文明回响

    3000多年前的陶三通、铸有纹饰精美的青铜器、系统成熟的甲骨文、气势恢宏的宫殿群、规模庞大的王陵……殷墟,被誉为中国现代考古学的摇篮。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为考古发掘和甲骨文所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殷墟及殷墟所出土的甲骨文,把中国信史向上推进了约1000年。

    2024-03-05 10:13 殷墟 考古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黄金要道,甘肃犹如一柄如意镶嵌在中国大西北,既有过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辉煌,也因厚重的历史文化、雄奇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而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2024-02-28 09:52 “一带一路” 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月12日正月初三18时30分,中国文字博物馆内灯火通明,游人如织,“一字千年·博物馆奇妙夜”龙年夜场系列活动正在这里举行。

    2024-02-26 10:00 中国文字博物馆 殷墟

    中华网文化头条号

    中华网文化微博

    联系方式

    频道合作
    负责人
    chenjing@zhixun.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