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文化频道

文化
当前位置:文化 > 历史资讯 > 史记 > 正文

孔子弟子三千,谁最有钱?

历史上,孔子以“有教无类”的态度首创私人讲学的风气,从当时社会各阶层中广泛接收学生、传授学问。司马迁曾描述了孔子一生收徒授业的奋斗情况:“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这就是孔子门下三千徒相立、七十二贤人的情形。

这些在历史上留名的弟子,都具备独特的才能,因而留有言行闻于后世。他们之中,既有贵族、商人、官吏,也有平民、贫民和农民。儒家一直倡导,即使处在贫困境地,仍然志存高远,以守道为乐。那么这些参与了春秋时期思想争鸣和军事、政治活动的孔门弟子,难道个个都不求富达、安于贫困吗?

孔子弟子三千,谁最有钱?

孔子像图页。作者/(宋)马远,来源/故宫博物院

孔子弟子们的经济状况

除了那“七十二贤人”,孔子本人优中选优,评出了门下十位儒客杰出代表,也就是“孔门十哲”。他们分别是德行方面的“高才生”:颜回、闵子骞、冉伯牛、仲弓;擅长言语的宰我、子贡;精于政事的冉有、子路;在文学方面有突出天赋的子游、子夏。

其中,孔子的首席大弟子当属颜回。他名回,字子渊,鲁国人,比孔子小30岁。颜回敏而好学,能闻一知十,注重仁德修养,深得孔子欣赏和喜爱。但颜回一生都未曾做官,也没有留下传世之作,其生平我们所知甚少。但从《论语》中有关颜回的只言片语中,我们能确定他一直过着贫穷的生活。

孔子弟子三千,谁最有钱?

明人绘《三圣像》,中间为孔子,左为弟子颜回,右为弟子曾参。来源/孔子博物馆

孔子曾评价颜回:“回也其庶乎,屡空。”说的是颜回虽然德行近乎道,但也屡受空乏之苦。孔子更明确的说法是:“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颜渊就靠这些住在破旧的巷子里求学问道,但他在孔子眼中却已经达到了“近仁”的境界。可惜颜回英年早逝,先于孔子而亡,没能继续传承孔子的道统。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颜回的父亲颜无繇,是孔子刚在阙里设立杏坛教学时早期的弟子,面对儿子早逝,他想厚葬儿子,但无奈家境贫困,最终未能达成,可见颜家一家都很清贫。但颜回之所以能被称为孔子最得意的门生,给后世以很大的影响,与他直面贫困生活的出色态度是分不开的。

史书上明确记载过家庭经济状况的,除了颜回,还有“孔门十哲”德行科之一的仲弓,他姓冉名雍,字仲弓。《论语·雍也》写“仲弓父,贱人”,春秋时期的“贱人”一般是与卿、大夫、士和庶人等组成的居住在城市里的“国人”相对的,可见冉雍出身贫贱,父母很可能是住在郊野以耕牧为生的农人,冉雍也有“犁牛氏”的别称。孔子却安慰他道:“就算是杂毛耕牛,也能生下用于祭祀的俊美小牛,不会被山川神灵所舍弃。”

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孔子以此比方来劝导冉雍勤奋努力,不要因原生家庭而自卑。后来的冉雍也的确对得起孔子的器重,他气量宽宏、沉默厚重,曾做过季氏宰(季氏私邑的长官),在当地以德行著称,战国时期的荀况还很推崇冉雍,将他与孔子并列为“大儒”。

孔子弟子三千,谁最有钱?

仲弓像,取自《至圣先贤半身像》。作者/(元)佚名,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关键词:

相关报道:

    推荐阅读

    爱此溪山好 阳羡觅东坡(以文塑旅 以旅彰文)

    爱此溪山好 阳羡觅东坡(以文塑旅 以旅彰文)

    “现在,体验式旅游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饮茶、陶艺、阅读,都是生活体验。”

    2024-07-26 10:01 苏东坡主题旅游
    中国电影迎来“火热”夏季 多题材致敬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电影迎来“火热”夏季 多题材致敬优秀传统文化

    电影,不仅是一部艺术品,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推广的有力载体。今年,暑期档的中国电影用多种类型题材向优秀传统文化致敬,用光影传承赓续千年的中华文脉,也展现着中华文化的强大吸引力。

    2024-07-23 10:13 中国电影 优秀传统文化
    101座博物馆托起“博物馆之城”

    101座博物馆托起“博物馆之城”

    太原古称晋阳,有5000年文明史、2500多年建城史,全市现有2000余处不可移动文物,其中古遗址334处、古墓葬121处、古建筑932处、石窟寺及石刻48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796处。

    2024-07-19 10:07 博物馆之城 太原
    谁是史上第一个“吃瓜群众”?

    谁是史上第一个“吃瓜群众”?

    我国的古人什么时候开始吃西瓜呢?这个问题许多学者都曾研究过,古人同样好奇,他们也对这个问题做过长足的探索。

    2024-07-17 09:24 夏天 西瓜
    在吃方面,你永远可以相信老祖宗的眼光!

    在吃方面,你永远可以相信老祖宗的眼光!

    “民以食为天”,自原始农业诞生之际,我国的农作物体系就展示出“多元交汇、多元一体”的特点。有些新物种不仅在华夏大地上“站稳了脚跟”,还能“反客为主”,成为今天散落各地的地理标志产品。一起来看历史上那些关于“老祖宗严选”的趣事。

    2024-07-08 11:34 原始农业
    “探秘古蜀文明”展览亮相北京大运河博物馆

    “探秘古蜀文明”展览亮相北京大运河博物馆

    连日来,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东馆)主楼1、2展厅内观众络绎不绝,展厅外也排起了长队。

    2024-07-05 10:15 北京大运河博物馆 三星堆
    苏轼魂归处为什么是河南?

    苏轼魂归处为什么是河南?

    鲜为人知的是,中国文化史上的标杆性人物、对中国人文精神影响至深的苏东坡,其坟茔就坐落在郏县西北隅。

    2024-07-05 09:49 苏轼
    四川大学博物馆 荟萃西南地区人文自然珍宝

    四川大学博物馆 荟萃西南地区人文自然珍宝

    “四川大学博物馆注重学术研究与大众传播,从学者视角和学科维度精选展品,并结合现代科技手段,构建可看、可听、可闻、可触的综合性展陈体系,力求增强观众特别是青年学生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的兴趣。”

    2024-07-02 14:56 四川大学博物馆
    没有一个“夏”字,却句句都是夏天

    没有一个“夏”字,却句句都是夏天

    有难忘的回忆,有未知的惊喜,有无数正等待慢慢实现的璀璨梦想,是的,这就是夏天。

    2024-07-01 10:03 夏天
    微综艺碰撞出“治愈”火花

    微综艺碰撞出“治愈”火花

    网络微综艺《我爱我很棒旅行日记》日前收官。作为今夏最与众不同的一档多人旅行Vlog,该节目以“旅行日记”的形式聚焦余秀华、完颜慧德、苏敏、邓静四位有不同故事和经历的女性嘉宾,凭借真实治愈的“碰撞”受到大家喜爱。

    2024-06-25 17:21 余秀华 《我爱我很棒旅行日记》

    中华网文化头条号

    中华网文化微博

    联系方式

    频道合作
    负责人
    chenjing@zhixun.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