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颜回和冉雍“出淤泥而不染”,从小不曾被贫困的家境拖累高远心志,那么“孔门十哲”之一的子路同样家徒四壁,但他的求学历程就完全是“街头混混迷途知返变儒家大学者”的逆袭模式。
子路名仲由,比孔子小9岁,是孔子最早招收的学生之一。这位儒家大师兄在入门之前,画风是这样的:“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陵暴孔子。”他不仅头戴雄鸡毛做的帽子耍威风,佩戴着公猪装饰的宝剑显示自己的无敌,甚至好勇尚武、不拘礼仪,还暴揍过设礼以教的孔子。
子路出身微贱,家境贫寒,儿时无人引导才误入歧途,不过他听了孔子的教诲后便被折服,后来就随孔子周游列国,做孔子的侍卫。在《论语》中,子路出场41回,几乎一半都是在被老师批评,但子路闻过则喜,能虚心接受。
子路像,取自《至圣先贤半身像》。作者/(元)佚名,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细数到这里,我们可能会发现,孔子门下的弟子,别说家财万贯了,就连丰衣足食都很难做到,不过他们都能甘于清贫。而说到安贫乐道,又不得不提到孔子的另外一个弟子——原宪。
原宪字子思,比孔子小36岁。孔子在鲁国出任大司寇时,原宪任邑宰。孔子去世后,他退隐到卫国,不再出仕。有一天,原宪的老同学子贡在卫国做了官,就身骑骏马、身着华服去乡野间拜访原宪。没想到原宪身穿破旧的衣帽接待子贡,子贡见了觉得很不光彩,就问他:“你是不是病了?”原宪坦然答道:“我听说,一个人没有钱叫贫;学了一身道术而不能去实行才叫病。像我现在这个寒酸样子,只是贫,并不是病。”
无财者谓之贫,学道而不能行者谓之病。
子思像,取自《至圣先贤半身像》。作者/(元)佚名,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这个故事里,还真不能怪子贡故意去老同学面前炫耀财富,因为严格说来,子贡的确是富裕惯了,他是孔子弟子中那个难得的“有钱人”。当原宪还在吃糠咽菜时,子贡已经在曹国与鲁国之间跨国经商发家致富,成为孔门最富有的弟子。
“带薪上学”的孔子学生
子贡名叫端木赐,他的家庭出身算得上“春秋名流”。父亲端木巨曾辅佐卫灵公“匡君泽民”,被尊称为“卫之贤丈夫”,往来于诸侯各国易货经商,积累下万贯家财;祖父端木广单被卫献公聘为客卿;外祖父蘧伯玉是卫国四朝元老,在朝中享有很高的威望。
公元前495年,子贡(约二十五岁)拜孔子为师,而这时的他,已经是一个能文会商的青年才俊。作为出身显赫的“富二代”,子贡曾自视甚高,在刚开始师从孔子时并没有觉得老师的学问有多渊博。
东汉王充《论衡·讲瑞》记载,子贡在向孔子学习不满一年时,还觉得自己的学问在孔子之上;到了第二年,子贡不再认为自己的学问超过孔子,但也觉着自己与孔子基本相当;到了第三年,子贡才发现自己的学问离孔子确实差得太远。学习的层次越高,子贡越觉得孔子的思想浩如烟海、没有尽头。子贡本人后来也说:“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意思就是,他永远不可能达到孔子那样渊博的知识,就好像是登天无路一样。
子贡后来成为孔子高徒,受儒家思想影响深远,他的言行举止,无不体现儒家思想,他不仅反应机敏,能言善辩,谦恭随和,于人际交往、经商理财方面也是一把好手。但在《论语》中,我们却经常看到孔子对子贡的训诫。
子贡像,取自《至圣先贤半身像》。作者/(元)佚名,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今年以来,国铁集团持续加大特色旅游列车开发力度,打造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旅游列车品牌。今年前11月,国铁集团累计开行旅游列车1737列,同比增长17.6%,掀起火车“慢”游消费热潮。
连日来,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积极“走出去”,对外精准推介燕赵文旅资源、签约合作项目、开拓文旅市场,海外“朋友圈”动态持续上新。
据了解,华熙LIVE·五棵松商业街区将文化、体育、娱乐、艺术、教育与生活等业态充分融合,并结合周边配套设施举行文体活动,很受年轻消费者喜爱。此外,首店、首发、首展、首秀等也增添了这里的吸引力。
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举办,“南腔北调”在此交流展示,戏曲名家带来精彩展演。本期我们约请参与百戏盛典的戏曲人才和相关从业者,就戏曲人才培养、濒危剧种保护、创新传播方式等问题进行探讨,为繁荣中国戏曲百花园建言献策。
“白族扎染的工序多达10余道,其中扎花和染色最为考究。扎花考量技法的精致度,染色是通过天然染料染出不同颜色,十分考量技术和经验。
历经19天的精彩演出,9月23日,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司长明文军出席活动并讲话,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杨志纯宣布盛典闭幕。
8月20日,国产首款3A(高成本、高体量、高质量)游戏《黑神话:悟空》全球同步上线,一经发售,相关词条迅速登顶海内外多个社交媒体热搜榜单,持续刷新在线玩家纪录,带动众多相关取景地关注度翻倍,中国外交部甚至也回应其热度……“悟空”彻底“出圈”。
银饰在苗族人生活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按照苗族习俗,新生儿出生的第三天要“打三朝”,亲朋好友在这一天带着礼物前来祝贺,新生儿将会第一次收到银制的礼物,蕴含着美好的祝福。
走进位于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纱縠行的三苏祠,秀美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令人心旷神怡。这里原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的生活居所,南宋时将故宅改为祠堂,经历代修葺扩建,成为人们拜谒、凭吊三苏的文化圣地。
恰是处暑时节,人云:“处暑满地黄,家家修廪仓。”这是古人对夏末秋始节气的真实写照。是时,家家户户忙着修缮仓廪,以备丰收存储新粮。斗转星移,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一年之中节气物候周而复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