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于1858年的“戊午科场案”,对年轻的咸丰皇帝来说是一次巨大的考验。面对清朝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科场舞弊案件,他的想法和行动无疑会对当时乃至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从“戊午科场案”入手,梳理并总结出咸丰皇帝的处置措施,有利于客观、深入地了解咸丰其人,进而对晚清的科场和政治腐败有一个较为全面的把握。
一、虚心纳谏,直面科场黑幕
咸丰八年(1858)是农历戊午年,这一年发生了清朝最大的一次科场舞弊案件,不仅涉案人数和情节的严重性达到了历史的巅峰,还开创了“一品大员死于科场案”的记录。更有甚者,此案发生在号称“首善之区”的天子脚下。顺天府(今北京)乡试的主副考官、同考官竟然利用职务之便,目无法纪,亵渎圣恩,在世俗人情和金钱利益面前“摧眉折腰”,为数十名行贿考生大开方便之门。这不能不说是对律法的践踏和对公平的破坏,因而触怒了一向主张“重典治国”的咸丰帝,使他不惜痛下杀手。“戊午科场案”的审结过程充分显示了咸丰帝整肃官场吏治的决心和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
在清代,统治者对科举考试的管控十分严格,法律对禁止参加科考的五类人群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优伶戏子”便是其中之一。然而在咸丰八年(1858)的顺天府乡试中,“戏子”平龄不但突破了这种限制,还高中第七名举人,引起了舆论哗然。随着“平龄中举”一事的发酵,隐藏于其后的科场黑幕也逐渐浮出水面。
北京贡院
平龄是满洲镶白旗人,曾在票班登台演唱并广为人知。虽然严格说来,平龄并非职业“戏子”,但他整日间游手好闲,不学无术。因此,成绩一出便引得“物议沸腾”。在平龄一案中,御史孟传金首先发现了问题的端倪,他上奏给咸丰皇帝的奏折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原来,平龄中举并非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平龄的“墨卷”和“朱卷”不符,共计有七处出入,显然是有人做了手脚。咸丰皇帝下令革去平龄的举人身份,重新安排考试,并命载垣、端华等严加审讯。
银饰在苗族人生活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按照苗族习俗,新生儿出生的第三天要“打三朝”,亲朋好友在这一天带着礼物前来祝贺,新生儿将会第一次收到银制的礼物,蕴含着美好的祝福。
走进位于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纱縠行的三苏祠,秀美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令人心旷神怡。这里原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的生活居所,南宋时将故宅改为祠堂,经历代修葺扩建,成为人们拜谒、凭吊三苏的文化圣地。
恰是处暑时节,人云:“处暑满地黄,家家修廪仓。”这是古人对夏末秋始节气的真实写照。是时,家家户户忙着修缮仓廪,以备丰收存储新粮。斗转星移,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一年之中节气物候周而复始。
从各式各样的吉他主题活动,到推动吉他走进居民生活,再到吉他年产量占全球吉他总产量的1/7,正安县十余年来大力发展吉他文化,不断擦亮吉他名片,以吉他赋能当地文化和旅游发展。
在本届奥运会上,不少“00”后中国运动员让我们印象深刻。新时代的他们敢拼、自信,调皮可爱,也勇于担当。他们,正在接过奥林匹克精神的接力棒。
8月6日,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新闻发布会在乌镇举办。据悉,本届戏剧节将于10月17日至27日在乌镇举行,主题为“如磐”,取“精神如炬,信念如磐”之意。
时光在中轴线上再添新标高——2024年7月27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北京中轴线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9项。这是世界对中国的认可,中国对世界的贡献。
短片从中国文化艺术中汲取许多灵感。比如篮球篇中出现了戏曲元素,曲棍球篇借鉴了诗词、水墨画等,乒乓球篇里有打球大爷的球拍变成金箍棒、棋谱等细节。
北京中轴线纵贯老城南北,始建于13世纪,历经逾7个世纪,形成了秩序井然、气势恢宏的城市建筑群,见证了影响中国都城营建传统2000余年的理想都城秩序。7月27日,在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