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5年,印尼坦博拉火山大爆发,造成全球气候异常。北半球1816年进入“无夏之年”,农作物歉收,再加上拿破仑战争逐渐耗尽了农民的多年来存储的燕麦,大量以燕麦为主食的马匹死亡。而那个时期,马车可是人们出行必备的交通工具,马匹的紧缺使常年骑马穿梭于林场的德国人卡尔·冯·德莱斯很是头疼。德莱斯不是一位普通的林务员,他曾在海德堡大学学过数学、物理和建筑等专业,进入林业部门只不过是他的教父的坚持,而作为没落的贵族子弟似乎也没有更多的选择。具备了专业知识,有了强烈的需求,自行车的发明似乎只缺一个灵感。
在大脑中搜索大自然的一切生灵,好像并不能从中找到两个轮子的原型。而在一个东西上保持平衡似乎也是一些拥有特殊技能的人的专利,但是冰上滑板的盛行打破关于“平衡”的垄断。德莱斯自己也说过:“灵感主要是从滑冰中获得的。”于是,两个轮子、一个与前轮相连的方向舵、鞍座以及保持车子平衡的扶手构成了世界上第一辆实用自行车—“双轮奔跑机”。1818年,德莱斯取得“双轮奔跑机”专利权,并找滑冰鞋推销商吉恩·加尔森(Jean Garcin),让他在游乐园里向年轻人推广他的跑动机。很快,“双轮奔跑机”在欧洲上层社会中的年轻人中流行起来。但是囿于政策及场地所限(仅能在平坦路面骑行),并且还是靠双脚用力蹬地来推动车子前行,所以“双轮奔跑机”在很多地方并不能当作一种实用的交通工具,影响有限。
到了19世纪60年代,滑冰运动在欧洲盛行,人们的平衡感和勇气都得到了提升。1863年,法国铁匠皮埃尔·米肖(Pierre MiChaux)将金属脚蹬连接在双轮车的前轮上,改变了“双轮奔跑机”双脚蹬踏地面骑行的现状,双脚得以离开地面。他称自己的新发明为“带着踏板的自行车”,但它有一个更形象、更广为人知的名字——“震骨车”(Boneshaker)。在前人的基础上,米肖对双轮车的转向装置及结构进行了改进,用双手控制的车把代替方向舵,车轮改用金属制成,鞍座装在不易弯曲的弹簧钢带上,缓和骑行会产生颠簸,有一种震骨之感。但这并没有妨碍震骨车的推广和盛行。1865年,米肖公司售出400辆震骨车,10年后,美国纽约宣称,该市已拥有5000多辆震骨车。为了适应人们骑行需要,欧美等地设立了一些专门教人骑车的学校。
来自英国考文垂的詹姆斯·斯塔利(James Starley)致力于减轻震骨车的重量,1870年,由他设计,第一辆完全由金属制成的自行车爱丽儿(Ariel)问世。他以空心金属管制造的车架代替实心铁制车架,用细钢丝辐条代替木质辐条。他研制出的齿轮,可使脚踏每转一周,车轮旋转两周。不止如此,詹姆斯·斯塔利还改制了生产自行车的专用机床,为自行车大量生产和推广创造了条件。詹姆斯·斯塔利由此被称为“英国自行车产业之父”。
由于比所有自行车祖先更轻巧、结实,爱丽儿(Ariel)的时速可达23-24公里/小时,一度受到富家子弟的热烈追捧(当时买一辆自行车的钱相当于一个普通工人6个月的工资)。但它有一个致命的问题,骑车者高坐在前车轮和脚蹬上方,猛烈刹车时,前轮猛然停止,骑行者因惯性作用很容易越过车把摔下来,不乏摔伤乃至摔死的事例。
为了设计出人人能骑,人人敢骑的“安全自行车”,詹姆斯·斯塔利的侄子约翰·斯坦利1885设计并制造的“罗孚”(Rover)自行车,与现代自行车相差不大:自行车的前轮驱动方式被脚蹬链条装置驱动后轮所代替,前后轮大小趋于一致,方向由倾斜的前叉直接操纵,车上安装了飞轮及车闸。约翰·斯坦利设计出一种专门机床,确保“安全自行车”的大规模生产。这是自行车演变史上的重大里程碑。在改变公众对自行车的看法方面——从一个危险的玩具到人人皆可使用的日常运输工具,约翰·斯塔利功不可没。
至爱尔兰兽医约翰·邓禄普将充气轮胎创造性地用于自行车,使自行车减震性大大增强,现代自行车的基本结构到19世纪90年代趋于定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