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率汉军攻打赵军,即将到达井陉口,先挑选轻骑2000人,人持一红色旗帜,抄小路埋伏在赵营附近,接着背水列阵引诱赵军。赵军倾巢而出,汉军佯败而退,先前埋伏的士兵冲进赵军营中挂上汉军红旗,赵军因此大败。
【出处】:《史记·淮阴候列传》:“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
【释义】:拔掉别人的旗子,换上自己的旗子。比喻取而代之。
置之死地而后生
刘邦派大将韩信和张耳率军攻打赵国,赵王歇和大将陈余率20万大军在井陉口迎战。陈余不听谋士李左车的建议,与韩信硬拼,韩信故意置之死地而后生在河边列阵,士兵们背水一战,越战越勇,然后派兵轻取赵军大营,杀死陈余,活捉赵王歇。
【出处】:《孙子·九地》:“投之亡地而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释义】:原指作战把军队布置在无法退却、只有战死的境地,兵士就会奋勇前进,杀敌取胜。后比喻事先断绝退路,就能下决心,取得成功。
人心难测
韩信北上灭赵的时候,说张耳与陈余两个人为刎颈之交,后两人翻脸。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始常山王、成安君为布衣时,相与为刎颈之交……此二人相与,天下至欢也。然而卒相禽者,何也?患生于多欲,而人心难测也。”
【释义】人心难测解释为人的内心难以探测,喻指人的心思难以揣测,多用于贬义。亦做“人心莫测”。
独当一面
张良和刘邦的一次谈话中,张良对韩信的评价。能独当一面的人,往往是很有主见,执行力强的人。
【出处】:《史记·留侯世家》:“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
【释义】:单独负责一个方面的工作。
战无不胜
这是刘邦建立汉朝后对韩信的评价,打仗没有不取得胜利的。
【出处】:《战国策·齐策二》:“战无不胜而不知止者,身且死,爵且后归,犹为蛇足也。”
【释义】:形容强大无比,可以战胜一切。也比喻办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十面埋伏
楚汉相争时期,汉王刘邦重用淮阴人韩信,先后活捉魏王豹、赵王歇、燕王臧荼、齐王田广。他被刘邦封为齐王后率30万大军和彭越的军队会师,把项羽围困在垓下,他采取十面埋伏的战术,逼使项羽在乌江自刎,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出处】:元·无名氏《抱妆盒》第二折:“从今后跳出了九重围子连环寨,脱离了十面埋伏大会垓。”
【释义】:设伏兵于十面以围歼敌军。
兵仙神帅
明代学者茅坤《史记钞》曰:“予览观古兵家流,当以韩信为最,破魏以木罂,破赵以立汉赤帜,破齐以囊沙,彼皆从天而下,而未尝与敌人血战者。予故曰:古今来,太史公,文仙也;李白,诗仙也;屈原,辞赋仙也;刘阮,酒仙也;而韩信,兵仙也,然哉!”
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明神宗第五子、瑞王朱常浩为祭拜韩信,于汉中拜将台制立“兵仙神帅”诗碑。
韩信在中国历史上是公认的“兵仙”、“神帅”。
居常鞅鞅
樊哙追随高祖刘邦屡建战功,汉朝建立后受封为舞阳侯。韩信后为淮阴侯,曾到樊哙处,樊哙事之谨细,跪送迎拜,口称大王臣下。韩信出门,感慨笑称,生乃与哙等为伍。
事实上韩信羞与哙伍事出有因:樊哙历为韩信部将,刘邦伪游云梦,诈擒韩信,樊哙助纣为虐亲手执缚韩信,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因此也让韩信瞧不起樊哙。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信知汉王畏恶其能,常称病不朝从。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羞与绛、灌等列。”
【释义】:因不平或不满而常常郁郁不乐。
功高震主
韩信当时帮刘邦打下了整个江山,按理说应该荣华富贵享用不尽了,这个时候他旁边有一个人很了解刘邦的个性,叫“蒯生”,他跟韩信说“因为刘邦很爱猜疑别人,所以你要很小心,有时候又勇敢又有谋略的人通常不会善终。”可是韩信没有听进去,最后刘邦使计诛杀了韩信。
【释义】:功劳太大,使君主受到震动而心有疑虑。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臣闻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
金石之交
武涉曾经劝说韩信自立,说道:你和汉王刘邦关系这么好,但是最终还是被他所擒。
【出处】:《汉书·淮阴侯传》:“今足下虽自以为与汉王为金石交,然终为汉王所擒矣。”
【释义】:比喻像金石一样牢不可破的交情。
略不世出
韩信的功劳很大,天底下没有人可以与他相比的。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此所谓功无二于天下,而略不世出者也。”
【释义】:谋略高明,世间少有。
不赏之功
韩信在战争中的功劳太大,无法封赏。后形容功劳极大。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臣闻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
【释义】:形容功劳极大。
勋冠三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