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武汉1月16日电(记者 喻珮)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16日公布湖北京山苏家垄遗址考古发掘成果,经过近三年的考古勘探和发掘,最终确认这是一处包括墓地、居址、冶炼作坊的曾国大型城邑,其中首次发现的曾国大规模冶铜遗存展现了曾国青铜器从冶炼、生产到流通的诸多环节,向世人揭秘一条古老的中国青铜原料运输的“南方之路”。
“本次考古首次发现曾国同期的大规模冶铜遗存,这对于研究周王朝经营和管理南方矿产资源提供了重要资料。”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苏家垄考古发掘项目领队方勤介绍说,苏家垄遗址是以苏家垄墓地为主体,兼有与墓地同期的居址、冶炼遗存的大型遗址,总面积达231万平方米,其中遗址内分布的铜矿炼渣遗迹达70万平方米。
“这是一条中国青铜原料运输的‘南方之路’。”方勤说,目前已发现大型墓M79、M88为曾国当地最高统治者“曾伯桼”及夫人墓,墓中出土青铜器铭文显示“金道锡行”,意为铜矿、锡金的运输之路。研究表明,墓主人“曾伯桼”受命于周王朝,承担着控制、运输、管理南方铜锡资源的职责,而苏家垄堪称“中国青铜文明的核心”。
位于湖北省京山县坪坝镇的苏家垄遗址,2013年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2014年开始,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墓地及其附近区域进行了调查、勘探和发掘。考古结果显示,苏家垄遗址为曾国高等级墓葬,具体时间为两周之际至春秋早中期之际。
记者了解到,本次考古同时发现一座炼铜炉,炉址上可见与墓地同时期陶片,遗址内距离炉址1000米正北方处还出土有一块铜锭。苏家垄发现的铜渣主要是当地铜矿的炼渣。
湖北铜绿山古铜矿遗址闻名世界,两处冶炼遗址有何不同?方勤告诉记者,据多项考古结果推测,湖北苏家垄不仅为春秋早期中国青铜运输的重要节点城邑,更兼具“加工”的功能,将从外地运输而来的铜矿资源加以冶炼。而这一点与湖北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原产地”的冶炼功能有所区别。
湖北苏家垄遗址是与湖北叶家山、郭家庙、文峰塔和擂鼓墩等遗址点并存的曾国考古发现。专家表示,本次曾国考古将曾国墓地发掘和遗址调查勘探相结合,大面积的冶炼遗存、出土铜锭与厚重的青铜器以及铭文记载等资料,对探讨春秋时期诸侯国青铜手工业的生产和管理,探讨汉淮与中原地区之间金属资源的流通有着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