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9年,墨卡托在他绘制的大型世界地图中采用自己发明的一种重要投影法,图中的子午线是平行的直线,与被画为直线的纬线以直角相交,这就是相似柱面投影(conformcylinder projection),俗称墨卡托投影。在这种投影中,纬线之间的间隔随着离赤道线越远而越大,以保持经纬线的交角不变,这些平行线因此被称为“渐盈纬线”(waxinglatitudes)。
墨卡托投影是为航海设计,关键点是等角航线被表示为直线。等角航线是球面上的一条线,它在任何一点上与正北方向即子午线方向的交角都相等。等角航线是船只航行的依据,如能依靠一张将等角航线表现为直线的海图,当然便于航行中掌握方向。当时的海员们使用的是“平面海图”,其中子午线之间和纬线圈之间是等距且平行的,结果海图既不能提供准确的方向,也不能提供准确的距离,造成确定地理经度的困难,成为航海活动的软肋。
墨卡托设计的新投影旨在改进这种缺陷,但起初在航海实践中鲜有进展。相似柱面投影法的理论解释到1599年赖特(Edward Wright)出版《航海中的某些错误》(Certaineerrors in navigation)时才出现,这种投影被普遍采用则要到17世纪末,此时法国皇家工程师队的海图测绘便全面采用墨卡托投影法。
地图的“现代化”轮廓一旦产生,接下来便是制图中心在尼德兰、荷兰、法国、英国、德国之间的轮替转移,具体技术不断充实和完善,地图日渐摆脱装饰性,力求准确与实用。技术发展的基本趋势是,制图日益依赖实际的大地测量成果或水文测量成果。只不过在很长时间内,将测量数据转变为图像,面临重大困难,在广大土地上展开系统测量面临更多困难,这些都随着时代的演进而逐渐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