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那个时代流行的清谈,竹林七贤所谓不遵礼法,那个时候权力对于这些读书人或者文化人是没有意义的,反而是思想、辩论水平能够得到很多人的认同。包括后来所说的魏晋文章、魏晋风骨,都是在致敬那个时代文人名士的状态,那种思想的多元性、开放的心态。我记得一位学者提到中国的两次文化转型,第一次就是魏晋,第二次是鸦片战争以后近代化的转型。可见那个时代对于中国人文化心态冲击也是非常大的。
主持人:李梅田先生主要研究考古,尤其是墓葬。《六朝文明》这本书里有四章主要是研究魏晋时期的墓葬。因为墓葬可能保留时间长,反映的现象更多,原始的信息也更多。那个时候墓葬里会有比如佛教的一些因素,甚至有的是在摇钱树上画一个佛像。佛教是不讲究金钱名利的,但是那个时候的中国人会把这些外来形象刻在墓碑上,甚至也是从魏晋时期,才有墓葬前立碑的传统。
想请李梅田先生通过自己这方面的研究,来谈一谈那时候中国人那种开放的心态,或者说那个时候中国人为什么会有如此开放的、对外来者不拒的心态。
李梅田:六朝时期最大的特点,就是这是一个真正觉醒的时代。文人都非常有个性,魏晋风骨或者是“竹林七贤”放荡不羁的生活态度、不拘礼节的生活方式,其实都是充分显示当时确实是一个思想自由开放的时代。人为觉醒实际上从汉代转变过来,汉代可能更多是根据天人感应,重视天与人的关系,重视礼法、儒家的伦理秩序。可能到了东汉末期以后、魏晋时期,这些已经被打破,这个时候玄学兴起,佛教已经传入发展开来。早期道教也开始兴起,在跟佛教的竞争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宗教体系。还有其他的外来宗教,比如来自于西亚的索罗亚斯德教,也就是拜火教。
9月28日,“山高水阔 长流天际——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特展”在四川博物院揭幕。展览以巴蜀、荆楚、吴越这三个长江流域的主要青铜文化圈为主线,将展览内容与长江水文、地域风貌、诗词歌赋巧妙结合。
长江文明馆于2015年9月落成开放,展览面积1.28万平方米;武汉自然博物馆于2018年7月建成开展,展览面积1.8万平方米。在这里,你可以感受长江的魅力,领略自然的雄奇,体会地球上种种生命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