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台北故宫里的“她”

台北故宫里的“她”
2020-10-09 14:07:47 仲和 澎湃新闻

从唐代丰腴秀美的宫廷嫔妃,到宋代端庄婉约的大家闺秀,再到明、清以后倾向纤细瘦弱的骨感美女……10月6日,“她——女性形象与才艺”特展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开展,特展按照主题及年代,选展七十一组(件)院藏精品,内容分成“群芳竞秀”与“女史流芳”两大单元。前者是以宏观的角度,依序展陈自五代迄于近现代的绘画,包括传唐周昉《调婴图》、《内人双陆图》、宋代李公麟《画丽人行》以及宋元时期的宫廷后妃画像、明清时期名家笔下的仕女图等等。

宋 杨氏 《题马远倚云仙杏》

宋杨氏《题马远倚云仙杏》

天下男女各半,女性在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拥有不容忽视的地位与贡献。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以女性为对象,或者由女性所创作的作品,数量丰富,且艺术价值极高。但不容讳言,中国数千年的古代社会,基本上仍是一种以男性为主导的环境架构。因此,诸如“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内”、“女子以弱为美”,与“女子无才便是德”等说法,确实对中国的女性影响深远,也发展成多数人根深蒂固的观念。导致极多女性的才艺,终其一生,都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这些女性的处境与心声,只有透过一些优秀艺术品的诠释,才幸运地博得同情与关注。

此次“她——女性形象与才艺”特展,拟按照主题及年代,选展七十一组(件)院藏精品,内容分成“群芳竞秀”与“女史流芳”两大单元。前者是以宏观的角度,依序展陈自五代迄于近现代的绘画,具体勾勒历代女性所扮演的多元角色与风格面向。后者则为女性艺术家的作品,尽管青史曾留名的女性创作者,与男性相比,数目差距极为悬殊,但其中绝不乏笔墨清丽且风格独具的佳构。本单元展出的作品,适足以反映女性在不同的工作场域中,所曾经展露过的才艺。

宋 李公麟 画丽人行(局部)

宋李公麟画丽人行(局部)

“值此女力崛起的21世纪新世代,期待透过“她—女性形象与才艺”特展,一方面展示书画和缂绣本身所涵容的艺术美感,另外,也能够激励大家推陈出新,针对与女性相关的议题,发想出兼具有时代意义的崭新观点。”主办方表示。

女性审美的标准,往往会随着时代变迁,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展览“群芳竞秀”单元分三个区域,带领大家欣赏各式各样的古代女性典型,包括唐代丰腴健美的宫廷嫔妃,宋代端庄婉约的大家闺秀,还有明、清以后倾向纤细瘦弱的骨感美女。在作品面前,不仅让人禁不住赞叹画家精妙的艺术造诣,形象背后,还隐藏了曲折凄美的故事情节。

以二十一世纪的眼光,来重新检视古代女性形形色色的样态,无疑可以拓宽现代人欣赏美的角度。虽然,我们已无法改变古代女性的命运,但却能够透过对她们的了解,调整女性的自我认知,继而使未来的性别关系更加和谐。

周昉(活动于8世纪末),京兆(今西安)人,善绘人物,世称神品。传唐代周昉《调婴图》画贵族仕女,头梳高髻、身着长裙、肩披罗帔,是唐代女性的典型装束。人物或携琴、拨箜篌、吹笛、调琵琶、弹奏古筝,雍容自若。乳母怀中婴儿,神情似乎与乐音相呼应,形成闲适优雅的画面。古代贵族阶层为维护既得利益,十分重视子女教育,《调婴图》即是女性家庭成员,对儿女进行教化的场景。

传 唐 周昉 调婴图(局部)

传唐周昉调婴图(局部)

传 唐 周昉 调婴图(局部)

传唐周昉调婴图(局部)

“双陆”是两人进行的棋盘游戏,发源于古天竺,盛行于唐朝。据《旧唐书‧后妃列传》及唐人诗句,可知深得宫廷及上层社会所喜爱。《内人双陆图》画两位浓丽丰腴的贵族妇女对坐行棋,观棋应候的婢侍围绕周边,呈现以棋戏消遣的生活情调。棋手座下的月牙凳,经常出现于唐代妇女生活中。

传 唐 周昉 内人双陆图

传唐周昉内人双陆图

《绣栊晓镜图》无作者款印,题签标为王诜(1036-1099),但风格不似,推断应出自宋代的院画家。画幅呈纨扇形,原本是供招凉生风的实用物,后来才改装成册页。画中花树掩映,屏榻错落,一宫装美人对镜而立,两名侍婢手捧匲盒,低头看着里头的化妆用物。无论人物及配景,钩描均极细腻,色彩虽繁复但不失淡雅,充分展现出女性温柔恬静的美感。

宋 王诜 绣栊晓镜图

宋王诜绣栊晓镜图

李公麟《画丽人行》根据杜甫《丽人行》诗,描写杨贵妃的姐姐虢国夫人等一行共九人,在初春时节骑马出游的情景。女子体态丰腴,额鼻都反映当时留白的风尚。马匹肥美健壮,队伍优游闲适。无论是人马造型、发型衣服或设色画法,都有明显的唐代风格。

宋 李公麟 画丽人行

宋李公麟画丽人行

原作并无画家款印,后人可能因为宋代李公麟(1049-1106)擅长画人马,便推测此作为他所画。李唐《文姬归汉图册》是以东汉才女蔡文姬(162-229)陷胡的坎苛经历,做为创作背景的历史故事画。全册共十八幅,每段画面对于故事情节和人物、车马、配景,都有极细腻的描绘。每幅并附有《胡笳十八拍》诗文,成为图文对照的形式。

宋 李唐 《文姬归汉图》之一

宋李唐《文姬归汉图》之一

宋 李唐 《文姬归汉图》之一

宋李唐《文姬归汉图》之一

作者原先被定为李唐(约1049-1130后),但成作时间应稍晚。画中虽有多处被补缀过,但大体仍维持了南宋院体绘画的精丽特质。

李嵩《听阮图》画庭园里绿树成荫、花朵绽放,一文士手持拂尘,倚坐在榻上纳凉,聆听着女乐拨阮,身旁另有一美人拈花,两名丫鬟焚香、挥扇。榻上和案头复罗列了供玩赏的器物,景境于闲适优雅中,刻画出古代文人与女性的生活剪影。

宋 李嵩 听阮图

宋李嵩听阮图

旧题作者是李嵩(活动于1190-1264),但画中人物造型和笔墨均更近于杜堇(活动于1465-1505),故推断年代应在明代中期。

宋人《徽宗后钦宗后半身像》无款,右幅画徽宗后,左幅画钦宗后。两后均头戴冠花钗冠,两侧有下垂的博鬓,并以龙纹做装饰。面部化妆相当淡雅,但在额头、鬓角和两颊,贴有珍珠花钿。身穿朱领蓝衫,上绣金龙和摇雉,描绘极见细腻富丽。

宋人 徽宗后 钦宗后半身像

宋人徽宗后钦宗后半身像

两后在靖康之难中(1127),遭金人挟持,相继客死异乡,境遇悲惨。尽管衣饰华丽,眉宇间,依稀隐现内心不安的情绪。

钱选《招凉仕女》选自《集古名绘》册,画二美人,头戴薄纱高冠,一着绿衫,一穿白衣,手执纨扇,优游于庭园中消暑。后方衬以花树与太湖石,布局简约而设色典雅。衣纹线描用笔细劲,宛如游丝,应出自名家手,惟无作者款印,右上方旧签题定为钱选。

宋 钱选 招凉仕女

宋钱选招凉仕女

钱选(约1235-1303后),字舜举,浙江吴兴人。宋亡后不仕,寄情诗画,精于摹古,被列名吴兴八俊。

宋高宗先后立过两后,元配邢夫人于靖康之难被俘,高宗即位后,遥册其为皇后。绍兴十二年(1142),邢后棺椁由北地迎回,吴夫人才正式被册立。吴后夙喜读书,翰墨修养极高,曾经为高宗代笔,深受宠信。

宋人 宋高宗后坐像

宋人宋高宗后坐像

此幅《宋高宗后坐像》所绘即为吴后,她头戴九龙花钗冠,面贴珠钿。身着深青色祎衣,上绣十二行对雉,并用朱色作边饰,上缀以龙纹,华美至极。

《洛神图》是卫九鼎存世唯一的仕女画名作。以白描法画洛神宓妃驾轻云,凌空在浩渺的江面上徐行,景境高古。柔韧的衣带随风飘飞,宛如游龙回转,婉婉升起,充分展现空灵出尘的美感。中段大片留白,左方有一处挖补痕迹,右方则是倪瓒的题跋。远方以淡墨写意画平缓山丘,可能出自他人所添附。卫九鼎(14世纪),字明铉,浙江天台人。

元 卫九鼎 洛神图

元卫九鼎洛神图

元人《元世祖后元顺宗后半身像》无款,作者待考。右幅画世祖后,左幅画顺宗后。两后头顶所戴的罟罟冠,与画成一字的眉型,是极为吸睛的元代妆容。

元人 元世祖后 元顺宗后半身像

元人元世祖后元顺宗后半身像

此类半身像,具有底稿的功能,可据以绘制全身的立轴像。元代画宫廷御容,结合中原传统与域外风格,人物脸型饱满浑圆,双颊泛红,五官特色鲜明。衣领边饰,采用伊斯兰风的“纳石失”织金锦,尤其精致华丽。

唐寅《陶谷赠词图》画北宋初陶谷出使南唐,南唐派宫妓秦蒻兰乔装成驿吏女儿,试图引诱,陶谷果然心生邪念,写词相赠。后陶氏在后主款宴中摆出正人君子派头,后主遂令蒻兰出来劝酒唱歌,歌词正是陶谷所赠,顿时让他狼狈万分。

明 唐寅 陶谷赠词图

明唐寅陶谷赠词图

唐寅(1470-1524),字伯虎,吴县(江苏苏州)人。初师法周臣,后广学宋元,画风兼得精谨秀丽与清劲淡雅,位列明大四家。

唐寅《画班姬团扇》取材自《怨歌行》,画班婕妤(西元前48-6)手持纨扇,独自在棕榈树下悄然伫立,神情怅然若有所思,前景以蜀葵花点出夏末秋凉的时令。作者透过景境与人物的巧妙配搭,深刻描绘出画中人的感情和际遇,让观画者得以超迈时空,共感汉代美人的沧桑与情痴。

明 唐寅 画班姬团扇

明唐寅画班姬团扇

仇英《汉宫春晓》以春日晨曦中的汉代皇家庭园殿宇为背景,描绘后宫嫔妃百态;其中,并包含画师毛延寿为王昭君写像的著名故实。全卷构景繁复,用笔清劲而赋色妍雅。除美女群像外,也融入了琴棋书画、鉴古、莳花等文人休闲活动,是仇英晚期历史故事画的精绝之作。

明 仇英 汉宫春晓(局部)

明仇英汉宫春晓(局部)

明 仇英 汉宫春晓(局部)

明仇英汉宫春晓(局部)

仇英(约1494-1552),字实父,江苏太仓人。画风兼得精丽与文雅,为明四大家之一。

七夕最重要的习俗便是妇女的乞巧活动,到了晚上妇女用彩线穿七孔针,在庭院中设香案供桌,摆上泥偶“磨喝乐”来供奉神灵,借以向织女乞巧与求得多子。仇英《乞巧图》借由描写七夕时的各种活动,带领观者一窥宫中女子私密又风雅的生活。树干上虽有仇英签名与盖印,不过应非他的真迹,而是接近尤求(活动于16世纪后半)一派的画家所作。

明 仇英 乞巧图(局部)

明仇英乞巧图(局部)

陈洪绶《仕女》选自《杂画》册第六开。设色划一高髻美人伫立回首,衣着典丽,配色妍而不俗。用笔古朴沉稳,线描转折,于方折中隐含圆劲,诚属其精心杰作。左方行书自题诗句二行,更添画外意。款署乙酉,是他四十八岁所作。

明 陈洪绶 仕女

明陈洪绶仕女

陈洪绶(1598-1652),号老莲,浙江诸暨人。构图布局,崇尚高古怪奇,却又意趣盎然,是晚明极具影响力的变形主义画家。

明 陈洪绶 缥香

明陈洪绶缥香

《隐居十六观》是十六帧表现隐居生活的白描淡彩人物图册,每幅皆有用典。陈洪绶《缥香》选自第十五开,画中女子手托一书,主题可能与唐代才女鱼玄机(约844-868)有关。玄机曾在长安观榜后写下“自恨罗衣掩诗句,举头空羡榜中名”,抒发女子无法攀桂折枝的不甘心声。

《顾绣西池王母》挂屏所绣是道教女仙的代表人物西王母。祥云间,王母娘娘手捧寿桃,乘彩凤飞至,旁有执扇女仙随行,是民间流行的圣像造型。

明人 顾绣西池王母

明人顾绣西池王母

顾绣形成于明代万历(1573-1619)年间,为上海顾名世家族女眷所创。顾名世,嘉靖(1522-1566)进士,修筑江南园林,以诗词书画会友,顾氏女眷参与其间,以针代笔诠释宋元名迹,刺绣也逐渐成为上层妇女的艺术活动。

朱耷《东坡朝云图》画梧桐树两棵,苏东坡手拿扇子坐在椅子上,身体斜靠桌案,双目注视着身躯微屈,正在书写的朝云。苏轼在钱塘当官时,将名妓朝云纳为妾,她起初不识字,事东坡后才开始学书。后来苏轼贬至惠州,家奴皆散去,唯独朝云相随。

清 朱耷 东坡朝云图

清朱耷东坡朝云图

朱耷(1626-1705),江西人,号八大山人,与弘仁、石谿、石涛并称“四僧”。

黄慎《炼丹图》画八仙中的何仙姑、李铁拐与张果老围炉炼丹,炉烟袅袅,虚实相映。画幅颇大,作者在描绘与上色时,都显得大胆不拘。人物的衣纹与头发、胡须,充满了轻重、疏密、粗细的变化,具有强烈的视觉刺激与飞动感,形成明显的个人风格面貌。

清 黄慎 炼丹图

清黄慎炼丹图

黄慎(1687-1768后),福建宁化人,字躬懋,号瘿瓢,扬州画派名家。

耕织图题材始于南宋,描写性别分工的古代农业社会,男耕女织各司其职。康熙年间焦秉贞奉诏重新编辑并镂版刊行,此幅《耕织图》以焦图为蓝本,采西方透视与凹凸阴影法绘制,并赋予明丽色彩。

清 冷枚 耕织图

清冷枚耕织图

冷枚(活动于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前期),山东胶州人,师从焦秉贞(活动于1689-1726年间),善人物界画,尤精仕女,画风工丽妍雅,于康熙、乾隆朝供职内廷。

罗聘(1733-1799),字遁夫,号两峰,又号花之寺僧。寓居扬州,金农(1687-1763)弟子。

清 罗聘 苏小小像

清罗聘苏小小像

苏小小相传是六朝南齐时(479-502)的钱塘名妓,她勇于追求爱情的形象深植人心,历朝文人多有歌咏。本幅画苏小小着清装像,以独特方式处理其衣纹服饰,面容采用传统画法,刻画出复杂微妙的人格特质。本幅为兰千山馆寄存。

溥心畬《纨扇仕女》画一绿衣女子坐在太湖石后方,纤纤玉手拿着团扇,眼波流转,身姿柔媚,颇有婀娜风情。不仅构图相当具有巧思,由于深厚的书法功力,线条呈现出柔中带劲的质感,构成独特的仕女画风格。

民国 溥心畬 纨扇仕女

民国溥心畬纨扇仕女

溥儒(1896-1963),河北宛平(今北京)人,字心畬,号西山逸士。画家本人对这个画稿似乎相当满意,因此曾经好几次画赠好友。

“天尊地卑”的观念在父系社会下,经过男性学者演绎,“男尊女卑”成了地位高低的界定。这种积非成是的论述,打破自然状态中原本的和谐与平衡,也成为传统文化意识的一部份,主导了妇女数千年来的角色定位。虽然相传“画始于嫘(舜妹)”,但绝大多数的“她”,都还是隐没于艺坛,甚至失去姓名权。尽管古代女性不容走出闺房,但还是有众多的“她”,突破种种束缚,发挥所长,在一向以男性为主流的艺术史中,占居一席地位。

第二单元“女史流芳”分绘画、书法和缂绣,呈现从宋至清,在美术史上留有一席的“她”,庋藏于清宫的艺术成就;另外也选介民国以后的女画家,借以导正“女子无才”的旧思维,并鼓励更多女性发挥才情,形塑自我。

宋 朱克柔 花鸟

宋朱克柔花鸟

宋代朱克柔《花鸟》为浅褐地色织,或含苞或盛放的芍药干枝上,山雀虎视耽耽盯着叶脉边上的小虫子,似乎下一刻就要振趐飞身掠啄。自然界充满张力的一幕,借由巧手妙技转化成表面紧实,丝缕匀称,带有立体丝光效果的艺术佳作。

朱克柔,生卒年不详,名刚,今上海松江人。自幼学习缂丝,累积丰富的配色经验及运线技巧,成为南宋著名的缂丝工艺家。

宋代杨氏《题马逺倚云仙杏》工笔设色画杏花一枝,布局简约,赋色细腻严谨,为马远(活动于1189-1225)的小品名作。右上方为杨后题诗,文辞韵雅,亦增诗画交融的美感。杨后捺笔带雁尾、转折带圆的用笔特色,皆与宁宗相近,于秀媚中饶富劲致。

宋 杨氏 题马逺倚云仙杏

宋杨氏题马逺倚云仙杏

杨氏(1162-1232),宋会稽人。宁宗(1194-1224在位)后,年幼即以姿容被选入宫。嘉泰二年(1202)策立为后。

元代管道升《致中峰和尚尺牍》为管氏写给中峰明本(1263-1323)的一封信,述及感念师恩浩荡,并望其点化亡者,普渡家人众生。以楷、行、草三体(杂体书)书写,用笔端正严谨。封题与本幅裱成一页,从“赵管”钤印,得窥古代女性婚嫁冠夫姓的传统。

元 管道升 致中峰和尚尺牍

元管道升致中峰和尚尺牍

管道升(1262-1319),字仲姬,浙江人。赵孟頫(1254-1322)妻,笃信佛法,善画墨竹、梅、兰,亦工山水、佛像。

明代仇氏杜陵内史《画唐人诗意》画庭园中乔木横云,牡丹花盛放,一仕女淡妆华服,伫立于花树前。右下方自署“吴门仇氏戏写”。人物线描细谨,赋色妍丽典雅,前人曾称颂仇英的画风“发翠豪金,丝丹缕素,精丽艳逸,无惭古人。”以此形容仇氏,亦非过誉。

明 仇氏杜陵内史 画唐人诗意

明仇氏杜陵内史画唐人诗意

仇氏(16世纪),名珠,号杜陵内史,江苏太仓人。是仇英之女,得力于家学,画风精工秀丽,无一丝媚俗气。

文俶(1595-1634),字端容,江苏人。文从简女,文征明玄孙女,嫁赵宧光子赵均(字灵筠)。性聪颖,善写生,兼工画仕女,有“国(明)朝闺秀之冠”的称誉。

明 文俶 画春蚕食叶

明文俶画春蚕食叶

《画春蚕食叶》画桑枝绿叶间,鲜红色的果实垂挂,三只饱食的春蚕正在蠕动缓行,画面生机无限。取材清新,描绘雅致细谨,赋彩润泽鲜丽,彰显出生态和谐与色彩的天然美。

(本文图文综合整理自台北故宫博物院官网)

附:展件清单

传唐张萱明皇合乐图

传唐周昉调婴图

传唐周昉士女吟诗图

传唐周昉内人双陆图

传五代周文矩仕女图

五代五代人浣月图

宋王诜绣栊晓镜图

宋李公麟画丽人行

宋李唐文姬归汉图

宋刘松年桃花仕女

宋李嵩听阮图

宋陈居中画王建宫词图

宋钱选招凉仕女

宋宋人宋徽宗后宋钦宗后半身像

宋宋人宋高宗后坐像

宋宋人宫沼纳凉图

元赵孟頫吹箫士女图

元盛懋松梅仕女图

元卫九鼎洛神图

元元人元世祖后元顺宗后半身像

元元人画招凉仕女

元元人画梅花仕女

明文征明蕉阴仕女图

明唐寅陶谷赠词图

明唐寅画班姬团扇

明唐寅仿唐人仕女

明唐寅画韩熙载夜宴图

明仇英汉宫春晓

明仇英乞巧图

明仇氏杜陵内史画白衣大士像

明陈洪绶仕女

明陈洪绶缥香

明明人明孝安皇后明孝定皇后半身像

明明人顾绣西池王母

清朱耷东坡朝云图

清焦秉贞莲舟晚泊

清黄慎炼丹图

清丁观鹏画人物

清冷枚耕织图

清姚文瀚岁朝欢庆图

清金廷标画曹大家授书图

清罗聘苏小小像

清钱慧安瑶仙献瑞

清清人油画像

清清人美人折桂图

民国吕凤子仕女

民国溥心畬纨扇仕女

民国黄君璧仕女

民国张大千吉祥天女

民国林风眠红颜将军

民国丁衍庸木兰从军

民国傅抱石横筝仕女

民国程芥子公孙大娘舞剑器

宋朱克柔花鸟

宋杨氏题马远倚云仙杏

元管道升致中峯和尚尺牍

明邹赛贞书诗

明仇氏杜陵内史画唐人诗意

明邢慈静画大士

明文俶书治安策

明文俶画春蚕食叶

明林雪山水

明李因双帆竞渡

清周禧画罗汉

清陈书山静日长图

清于氏绣御制乐寿堂诗意图

清计采梅花

民国吴淑娟花蝶

民国溥靖秋画蝶

民国吴青霞、周练霞合作仕女

民国吴咏香萱花

(责任编辑:段颖 CC004)
关键词:

相关报道: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数”说2023中国旅游

    23-12-20 09:44:37文旅产业,旅游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