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文化频道

文化
当前位置:文化 > 数字藏品 > 正文

306位藏家看NFT艺术的角度 能为我们带来什么?(2)

Supplied: Serwah Attafuah 图片来源于:ABC Science

关于NFT艺术品是否是艺术品,在藏家们今天看来,似乎已经不构成问题,在报告中显示,有90%的收藏家肯定地将NFT艺术品视为艺术品。

既然属于艺术品,无论是NFT艺术品还是传统艺术品,都会涉及到“欣赏”的问题,那么什么样的NFT艺术品被藏家视为好的作品呢?

什么是好的NFT艺术品?

对于起步阶段的中国NFT艺术市场而言,最早是因西方商业市场驱动了这股热潮,让大家的目光落在了惊人的商业数据而不是在作品上,致使很多人自然得出结论:作品不重要。但根据《Art NFT Collecting》报告显示,对受访的藏家和准收藏家来说,好的NFT艺术品的最关键的要素是作品本身。有88%的受访藏家认为是否具有很强的艺术观念是评判一件NFT艺术品好坏的关键。

Robert Alice x Alethea AI,2021 该作品为罗伯特·爱丽丝在苏富比的首次NFT拍卖上送拍的一件AI作品 图片来源:Sotheby ’s

Robert Alice x Alethea AI,2021 该作品为罗伯特·爱丽丝在苏富比的首次NFT拍卖上送拍的一件AI作品 图片来源:Sotheby ’s

其次是有63%的受访藏家认为艺术家是否创造性地使用了区块链技术很重要;同时,62%的受访藏家认为是否具有高质量的分辨率也是评判一件NFT艺术品优劣的主要标准。

除此之外,版本的稀缺性、作品是否涉及艺术史背景对藏家和准藏家来说也很重要,但并不是主要的评判因素。

该表格来源于《Art NFT Collecting》报告,Art+Tech Report | Collector

该表格来源于《Art NFT Collecting》报告,Art+Tech Report | Collector

而有意思的是,某件NFT艺术品是否出自知名数字艺术家或者传统艺术界的知名艺术家,对藏家和准藏家来说,似乎并不是什么要紧事,只有不到30%的人认为这两项比较重要。

总结来说,对于藏家和准藏家来说,让他们评判一件NFT艺术品好或不好的最主要原因,与评判传统艺术品比较相似——主要还是从作品本身的观念性出发。

数字所有权的概念将更加重要

“拥有一件特定数字艺术品的所有权是无价的。”这一点对于藏家来说越来越重要。

近四分之三的藏家表示,他们拥有NFT艺术品的强烈动机是希望获得数字所有权证明。

数字艺术早就存在,但在过去并不受传统艺术界重视的主要原因在于它的非物质性,以及难以拥有所有权和货币化的特质。得益于区块链技术,数字艺术才被认可为一种有价值的艺术门类,而全面进入传统艺术市场中。

宋婷,牡丹亭 Rêve 之标目蝶恋花——信息科技穿透了“我”区块链链上AI-Human协作影像及NFT,2021年图片来源:宋婷工作室

宋婷,牡丹亭 Rêve 之标目蝶恋花——信息科技穿透了“我”

关键词:

相关报道:

    推荐阅读

    古代皇帝如何通过奏疏来驾驭朝局?

    古代皇帝如何通过奏疏来驾驭朝局?

    嘉靖四十五年二月初一,一封2730字的奏疏经通政司到达御前,嘉靖皇帝阅后大怒。这就是大名鼎鼎的《论治安疏》,作者是海瑞。疏中指责嘉靖一意玄修、侈兴土木、不视朝、名爵滥、薄于父子、戮辱臣下等问题,最后一句“天下因即陛下改元之号而臆之曰:嘉靖者,言家家皆净,而无财用也”更是直接封神。

    2023-03-24 18:05 驾驭朝局 古代皇帝 奏疏
    杨贵妃为何会有个“杏花花神”的名号?

    杨贵妃为何会有个“杏花花神”的名号?

    在古代,花朝节曾盛极一时,与元宵节、中秋节齐名,合称“月半节”,是当时最重要的节日之一。花朝节的产生是源于对“花神”崇拜,与我国古老的农耕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人们会在花朝节期间祭祀花神、赏春游园、祈求风调雨顺。最早“花朝”一词并没有节日之意,而是与“月夕”并举,形成“花朝月夕”,是良辰美景的意思。

    2023-03-23 14:06 杨贵妃 杏花花神
    春分已至,蠢蠢欲动的古人都会做些什么?

    春分已至,蠢蠢欲动的古人都会做些什么?

    春分之后,北半球开始昼长夜短,意味着桃红柳绿、草长莺飞的春天正式到来。相较于寒冷肃杀、万物闭藏的冬季,春天生机勃勃、充满希望。因此,古往今来,人们往往更青睐春天,很多重要的事,都安排在春天里。

    2023-03-22 11:14 春分节气 民俗
    为什么是“芝麻开门”,而不是大米或小麦?

    为什么是“芝麻开门”,而不是大米或小麦?

    最近,有关黑芝麻生发的广告又撩拨了一些人的心弦。实际上,老一辈早已口口相传着同样的信息:“多吃点黑芝麻,生发!”于是乎,什么黑芝麻丸、黑芝麻糊,尽情地吃吧。

    2023-03-21 09:16 黑芝麻 芝麻开门
    故宫怪画《蜂虎》,300年来争议不断

    故宫怪画《蜂虎》,300年来争议不断

    故宫怪画《蜂虎》是清朝乾隆年间画家华嵒所创作的一幅画作。这幅画的主题是一只头像马蜂的老虎,形象十分奇特,给人一种非常震撼的视觉效果。

    2023-03-20 10:33 故宫怪画 蜂虎 中国传统文化
    辟邪、添富贵、治病……古人扎耳洞为哪般?

    辟邪、添富贵、治病……古人扎耳洞为哪般?

    古人管扎耳洞叫“穿耳”。穿耳戴耳饰的习俗起源甚早,早在夏代乃至更早之前的原始社会,人们就开始戴耳饰了。起初,男女都扎耳洞。周代往后,穿耳的人大都是女子。

    2023-03-20 09:54 古人扎耳洞 穿耳 辟邪
    古人踏青有哪些花样儿?这些古画告诉你

    古人踏青有哪些花样儿?这些古画告诉你

    阳光明媚,鸟语花香,又到一年踏青春游时。古代的文人雅士或骑行、或徒步,畅游青山绿水,亲近大自然。唐代诗人韦庄有诗曰:“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

    2023-03-16 12:26 古画 古人 踏青
    在演义与正史中,三国的兵器长啥样?

    在演义与正史中,三国的兵器长啥样?

    《三国演义》是家喻户晓的古代名著,里面描写的各种兵器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赵云的青冈剑,关羽的青龙偃月刀、吕布的方天戟等。但在真实的三国中,我们耳熟能详的这些兵器真的存在吗?

    2023-03-15 10:15 三国演义 兵器
    没有“拼音”的古代,人们如何“认字读音”的?

    没有“拼音”的古代,人们如何“认字读音”的?

    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通过字典或是词典查一查它的拼音,我们就知道该怎么读了。那么古代没有汉语拼音,遇到不认识的字有什么方法呢?

    2023-03-14 09:53 汉字的发音 譬况法 读若法 直音法 反切法
    大唐男人装,哪款人气最高?

    大唐男人装,哪款人气最高?

    唐人柳诞怎么也想不到,自己身为负责大都市洛阳治安的官员,竟然会因为穿衣问题而招来一顿毒打。成书于唐德宗贞元十七年(801)的《通典》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在唐高宗年间的某一天夜里,负责城市治安的洛阳尉柳诞上街巡逻,这本是职责所在,没想到柳诞却被自己的部属拦住去路。唐代宵禁制度严格,无论城市多繁华,黄昏之后皆会陷入一片死寂,街上只有巡逻的衙役。这帮衙役将柳诞当成了违反宵禁的街溜子,抓住后二话不说,直接暴力执法,将柳诞一顿痛殴。

    2023-03-13 09:40 唐代 男子服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