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贾英华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6年6月出版
“末代皇帝溥仪的人生脉络众所周知,但诸多细节却被淹没在历史长河中。溥仪生前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背后故事?哪些故事更接近历史真相?晚清研究专家贾英华历时三十年采访三百多位溥仪身边人,挖掘溥仪一生人所罕知的背后故事,揭示晚清宫廷闻所未闻的历史细节,于本书首次披露诸多珍贵照片及文物,让你换个角度看溥仪。”
文绣明知溥仪是在影射自己的名字,但也得按规矩说一声:谢皇上
后来庄士敦的回忆录《紫禁城的黄昏》,三十年代初在伦敦出版,继而在欧洲引起轰动。庄士敦在书中扉页,特意写下:“谨以此书,献给溥仪皇帝陛下。”落款是:忠诚与依恋的臣仆及教师庄士敦。这位洋帝师庄士敦,起初把溥仪发表的三首诗收入《紫禁城的黄昏》。他还在书中介绍说:“这位化名邓炯麟的诗人,不是别人,而是清朝皇帝,现在我披露出真相,可能中外人士都会为之惊讶。皇帝发表诗作时,年仅十六岁,表现出他才华横溢。”
在这本自传中,洋帝师还一再称赞他的学生溥仪,颇具“非凡的诗人气质”。
两人彼此吹捧。溥仪在此之前,专门为此书作序,说:“庄士敦雄文高远,为中国儒者所不及。此书既出,预知其为当世所重必矣。”
直到数十年后,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自我披露,少年在报上发表的三首古诗,全是抄袭明代人作品。这不仅蒙骗了编辑,连庄士敦也被蒙在了鼓里。此时,庄士敦早已作古多年。
此前,婉容和文绣虽曾在争夺皇后上,成为对手。进宫后倒也过了一段相对平静的生活,溥仪有时还和她俩吟诗作对子。
后来,溥仪将文绣封为淑妃,自有其特定含义。因为清朝宫廷制度把后宫分为八个等次,依次排序为: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逊清朝廷时,溥仪出于某种考虑,宫中则仅设皇后和淑妃二人。
刚进宫第一年,溥仪为文绣专门邀请了汉文和英文教师,有时也到她所在的长春宫里坐坐。溥仪虽然并不喜欢她的长相,却喜欢她的内在以及文采。
但有时,溥仪也拿她开起玩笑。一天,突然文绣发现自己寝室摆上了一件雕塑作品,太监告诉她是万岁爷赐的。再看桌上的雕塑,是一位慈祥的老头笑呵呵地坐在那里,抠起脚丫上的泥,放到鼻子前使劲嗅着。旁边有一个淘气的顽童,在微笑地看着老头。溥仪走进屋内,嬉笑着问起文绣:“朕赐你的雕塑如何?”
文绣是何等聪明之人啊,她早明白了这个雕塑之外的含义,显然是隐喻着自己的名字。古代把臭字往往念成“嗅”字,老头闻臭脚丫泥便是“闻嗅”——文绣。这明显是溥仪借用谐音字,跟文绣开个玩笑。
文绣明知溥仪是在影射自己的名字,但也得按规矩说一声:谢皇上。可内心十分委屈。认为皇上有意贬低自己。不久,溥仪几个妹妹进了屋,也都看到了这个雕塑,哄堂大笑。文绣顿然觉得成了被人戏耍的对象。
每当溥仪的妹妹们到宫里游玩,文绣都躲在屋里不出来,独自生闷气。她觉得皇上不喜欢自己,皇后又排挤她。于是,成天生活在孤独当中。
实际上,婉容与文绣两人都颇有文采。文绣写过不少诗词,其中一首《哀苑鹿》,则集中表达了其内心苦闷:“鹿在苑内不得其自由,犹狱内之犯人,非遇赦不得而出也。”
然而,对于她所写的《哀苑鹿》,溥仪并不以为然,只当一种牢骚而已。
婉容在宫中也写过不少诗歌,其中有一首未面世的歌曲叫《纸鸢》,源自我收藏的民国期间作品。值得注意的是,其中第二段歌词,是婉容亲自用铅笔改写的:
全凭一线牵,风伯抚助向上飞。
莫教雨师来,迎接竹当身体纸。
做衣偶逢春,朋友语道:我高你还低。
如果仔细推敲起来,通篇歌词反映了婉容寂寞哀怨的内心世界,时刻想像风筝一样,飞出紫禁城。相比之下,婉容的最终结局悲惨异常,令人叹息。
溥仪作为逊清皇帝,在寂寞的宫中产生了厌烦情绪,也总想逃出紫禁城。历史真相到底怎样?
(连载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