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读书 > 书摘 >

那些年 我们爱过的国产剧

那些年 我们爱过的国产剧
2021-11-04 12:23:10 凤凰网读书

某种程度上,《藏在中国电视剧里的40年》是以电视剧为媒介,还原整整一代(甚至几代)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它如同一面镜子,让我们在重温这些伴随自己成长的故事中,思索“我是谁”这个问题。

这是我想象中,这本书可以给它的读者带来的最大的快感:你所偏爱的东西,既构成了你,也构成了你所在的社会,完全有资格“有恃无恐”。

——清华大学常江

《编辑部的故事(1992)》

那些年 我们爱过的国产剧

这个坐标位于北京的《人间指南》编辑部,里头的人都或多或少带着些“胡同气质”,油腔滑调、油嘴滑舌。但在不那么正经的叙述里,却把人生的智慧和生活的道理一并带了出来,印迹着以往国剧所不具有的强烈的自嘲与反思。

葛优饰演的李冬宝,是编辑部的骨干,业务能力突出,三观很正。“义务献血、打苍蝇、灭鼠、一人买一千多斤爱国大白菜”的他,积极响应着主流社会的各种号召。虽偶有顽劣,但李冬宝的“多管闲事”总会帮上大忙。这样一个好青年的形象是全剧立意的关键:无论怎么玩世不恭,他始终是寓意着社会进步的关键力量。

与之相呼应地,吕丽萍饰演的戈玲也带着这么一股守得了正、出得了奇的劲儿。二十六七岁的她,机灵、热心,时而大大咧咧却总是心怀浪漫。她与李冬宝的“办公室恋情”寄托了主创的很多想象:“得有一对年轻的编辑,未婚。他俩工作上配合得严丝合缝,感情上又有点暧昧,若即若离地成了欢喜冤家。”

那些年 我们爱过的国产剧

侯耀华饰演的余德利,属于典型的精明人:拉广告、谋福利,永远不在话下。余德利在首集的亮相里就对李冬宝说道:“老陈要真能提前退休,咱们就发了,你跟着我干准没错。知识分子不拿钱托着,永远得不到别人的尊重。”话糙理不糙,直到现在,这句台词都令人印象很是深刻。

除此之外,“马列主义”的牛大姐、胆小谨慎的刘书友、圆滑世故的陈主编,都很风格化,却又很生活化。六个编辑部的成员投射着太多现实人物的模样,就像是《人间指南》的名称那样,是人间百态的缩影。

《春光灿烂猪八戒(2000)》

在过去,猪八戒的荧屏形象通常与“胖”“蠢”沾着边。而《春光灿烂猪八戒》里的猪八戒,在摆脱猪的外形后成为一枚大好青年,不仅不胖,而且情感颇为细腻、丰厚。用现在的流行话语来说,徐峥饰演的猪八戒代表了一种“萌”,没有过多的累赘感,这样的猪八戒形象是更“现实主义”的,他带着强烈的人性,也更近乎人的气质。

《春光灿烂猪八戒》的主题曲里有一句“好春光,不如梦一场”,如今还能时不时飘到耳边。全剧共38集,用猪八戒和小龙女的情感主线串起了猫妖、后羿、孙悟空、泉眼四个故事。在人们的既定想象里,这部略带荒诞、搞怪的神话剧,有着满满的喜剧意味。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反传统的神话人物,在亦古亦今的包装下,为人们打造出一部很有现代感和时尚感的猪八戒“传记”。

那些年 我们爱过的国产剧

全剧看似围绕着神魔志怪推展情节,但回到原点,其实都在讲“人”的故事。人情、人欲,乃至人的生存意义,统统囊括其中,即便点到即止,却也在事实上为观众留足了想象空间。猪八戒与太白金星、猫妖、嫦娥、孙悟空、东海龙王的种种互动,看似乱棍而下没有章法,实则分别嵌入了猪八戒在由猪到人再到神的蜕变里所面临的诸种人世间的困扰。他始终不明白,却被一场场“悲剧”倒逼着明白;他用好奇的目光打量着这个哪儿哪儿都新的世界,可遗憾的是,每次等他反应过来,都“为时已晚”。

就连他与小龙女的爱情亦如此。年少的朱书生滴血救下小龙女。书生长大后养了一只小猪,在他意外死亡之时,太白金星把猪的魂魄渡到了书生身上。于是,它就变成了他。小龙女时常古灵精怪地缠着他大喊“朱哥哥”,他每次都在逃,她每次都在追。

后来,东海龙王的窘境初现,他们才意识到东海即将枯竭的危机,必须找到这个世界上最后一个泉眼来拯救东海。“泉中有眼,眼中有泉。解铃还须系铃人”,殊不知,这最后一个泉眼便是小龙女的眼睛。

那些年 我们爱过的国产剧

《大宅门(2001)》

《大宅门》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而来,剧里百草厅的原型就是清末的同仁堂。本剧的导演郭宝昌在同仁堂这个北京大宅门里生活了二十多个年头,讲起这个纯“京味儿”的故事,既是熟悉的,又是拿手的。

而《大宅门》里那位从“北京小爷”慢慢蜕变成“北京老炮儿”的男主角白景琦,人物的原型就是郭宝昌的养父乐镜宇。现实中的乐镜宇跟白景琦一样,曾经顽劣任性,却耿直得很,这种独特的“胡同气质”贯穿白景琦这一角色的始终;而剧中的女主角白文氏也有现实参照,糅合进了乐家从曾祖母到养母三代女人的缩影。

那些年 我们爱过的国产剧

除了在剧作层面扎扎实实地讲好了这个“北京故事”外,全剧在选角、置景等方面的具体操作,也为烹饪出这一口地道的京滋味下了很多功夫。从最先敲定了陈宝国出演,到后来与蒋雯丽在不同角色选择上的斡旋,再到一波三折地邀来了刘佩琦出演……那时候似乎还没流行“戏骨”一词,但这种对角色的匹配度、对环境的感悟力,全是天然烙印在选择演员的审慎过程中的;置景方面亦如是,为了创作《大宅门》,剧组在无锡水浒城里专门搭起了一个约2万平方米的宅院。

正是基于这些前人未尽的探索,《大宅门》的“与众不同”也被推到了一个令人敬畏的高度之上。这种高度,是关乎艺术审美的,也是关乎文化态度的。某种意义上,人们对《大宅门》的喜爱,或许无法直接来印证“正剧”回潮的某种市场可能性(在如今高度消费性的电视文化语境中,“正剧”的市场依然没有那么乐观),但至少能够显现出做一部“京味儿”十足的大剧是可行的,也是更好地诠释艺术真实的一种有力路径。

那些年 我们爱过的国产剧

《重案六组(2001)》

优秀的刑侦题材影视作品似乎不胜枚举,但若是只选出一部作为代表,最经典的还要当属《重案六组》。三位资深刑警和两位刚出警校大门的年轻警员互相扶持,围绕如何侦破一则则恶性案件,性情不同的每个人都在刑侦的过程中展现出人性的脆弱与柔软,将更真实的刑警形象呈现于荧屏之上。

较之以往的刑侦剧,《重案六组》跳出了以硬朗男性为主体视角的既定风格,显示了女性之于刑侦剧的独特作用,令侦破案件不再是“男人的天下”。时至今日,在围绕《重案六组》的网络讨论中,剧中两位主要女性角色季洁和白羚的话题度似乎也要比其余男性形象更高。

洒脱、干练的季洁,成为不少观众心中如教科书一般的职业女刑警形象。对外,季洁是巾帼不让须眉的女警察,力量交锋抑或逻辑推理,她的能量都是六组的“利刃”;对内,季洁并非“六组”的领军人物,却是组内稳定和高效的重要助力。有了季洁,新老警员才有了更顺畅的配合。而对季洁自身而言,工作和生活的平衡也是贯穿角色始终的命题。一头帅气短发的季洁,轻松收获了当时的少男少女们对女警察的仰慕和崇拜,甚至在相当一部分的女性观众心中,都曾有过“季洁”式的人生愿景。

那些年 我们爱过的国产剧

与老练的季洁相比,剧中的白羚就显得青涩不少。白羚是美丽而机灵的,她与黄涛组到一起,成为“六组”的新鲜力量。刚刚迈出警校大门的他们,知识有余,经验不足。于是,自然而然地,在三位一线老警员的引领下,白羚和黄涛迅速成长起来,能够独当一面。这种对年轻人成长历程的“另类”聚焦,也在很大程度上唤起了年轻观众的共鸣。

总能为大家带来欢笑的大曾、平易近人的老郑……他们是英勇的刑警,也似是生活中时常可见的老领导、好同事。就在2017年,剧中饰演季洁的王茜还在微博晒出“六组”成员重聚的照片,触发了又一轮的集体怀旧情绪。岁月在演员们的面庞留下了痕迹,却在观众心中留下了有关“六组”的重要位置。

《粉红女郎(2003)》

改编自朱德庸漫画的《粉红女郎》,十多年前的首播便为荧屏吹来一股清新的气质。段子式的多格漫画落实到影像语言里,成为此前鲜少采取的一种制剧策略。没想到,人们竟对这样一个个单薄却高亮的小故事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至今在豆瓣和哔哩哔哩弹幕网上依然热度不减,足可想见如剧中“粉红女郎”般颇具魅力的电视记忆。

那些年 我们爱过的国产剧

《粉红女郎》里的“四个女人一台戏”,当年看来漫不经心的叙事设定,其实有着丰富的典型性可供挖掘。结婚狂方小萍,见到任何一个男性都想试图发展成结婚对象,自卑而善良;万人迷万玲,美得不可方物,号称能拿出一本恋爱宝典的她却始终解决不了自己的情感问题;男人婆茹男,工作狂的表象下有着一个外来妹想要在大城市寻求立足之地的决心;哈妹,很潮很流行,身世离奇却终究是个乐天的小丫头。

虽然电视剧的海报现在看来已是上了年代的久远,但这些人事却有着并不过时的历久弥新之感。观众的一句评价一直置顶在有关《粉红女郎》的讨论里:“我觉得吧,我有一颗万人迷的心,但外表是方小萍,像哈妹一样少女,但很可惜经常被人说是男人婆。”

十多年过去了,人们会偶尔想起《粉红女郎》,还会问起她们如今的精彩人生,就像把荧屏中的记忆带到了现实中。这一切,都与剧中鲜活的人物形象分不开。偶尔会感慨时代的消费色彩是如何迫使电视剧变得“转瞬即逝”的,回头来看看《粉红女郎》吧,最好的人物总是会长久地留存在人们的心里。

《仙剑奇侠传(2005)》

那些年 我们爱过的国产剧

那个时候,二十出头的胡歌定义了中国仙侠偶像剧男主角最理想的角色形象,游走在古灵精怪和沉着冷静之间,雅痞的眉眼间满是年轻气盛的热度。比较有意思的是,两部经典“仙剑”的男主角都由胡歌出演,无论是“仙一”里的李逍遥,还是“仙三”里与李逍遥有着千丝万缕关联的景天,从“小人物”到“大英雄”的成长,他都诠释出了自己的味道。

“仙三”的故事发生在“仙一”的五十年前。那时候,李三思刚刚发出赤子的第一声啼哭;巫后还是襁褓中的婴儿,而剑圣还没有拜入蜀山修仙。如果说命运抉择是“仙一”围绕的核心,那么“仙三”更像在对“轮回”的意义进行情感化的探讨。爱与宿命的交织,折射着中国文化传统里对“三生三世”的某种迷恋,这种迷恋令人深信不疑——爱这件事,跟缘分密不可分。

那些年 我们爱过的国产剧

相比之下,讲述了三种异质情感的“仙三”格局更小,但牵动观众心思的能力却似乎更强了一些。景天和雪见从天界到人间的爱情,是第一种宿命。一个是永安当的小伙计,一个是唐家大小姐,前世分别是天界将军飞蓬和神界神树守护神夕瑶的他们,因为一块玉佩相遇,又因为平凡的生活而紧紧联系在一起。徐长卿和紫萱试图叛逃使命的爱情,是第二种宿命。一个是蜀山大弟子,一个是女娲后人,明知不可能却要努力厮守在一起。三世情缘的惨淡落幕,终结在那一口未能喝下的忘情水之中。龙阳和龙葵割舍不下的亲情,是第三种宿命。景天的前世之一是古姜国的太子龙阳,为拯救苍生最终牺牲了妹妹龙葵,而难以忘却哥哥的龙葵也甘愿随剑幽闭于锁妖塔。千年时光的打磨,令这份兄妹情有了更深切的联结。

有人说,“仙三”把“道”和“情”用轮回的方式统领到了一起,为观众打造出了一个梦幻而迷离的情感空间。“仙三”之后再无仙剑,这个美丽却易碎的“仙剑梦”,似乎也就此终结在了这里。

《武林外传(2006)》

看到豆瓣上有网友评论“只有《武林外传》能让我看那么多遍”,或是看到微博上时不时疯狂转发的诸如“《武林外传》教会我们的那些道理”,都不免令人对这部浅白直观的喜剧有那么些困惑——它真得有那么强的“魔力”吗?

几段经典台词便能说明很多事:

“感觉毕竟是一瞬间的事,感情毕竟是一辈子的事。”

“如果真的喜欢一个人,而她又不是名花有主,你不一定非要放弃的。”

“难听的真话和好听的假话,你会选哪个呀?”

“什么是快乐呢?没有心事,不愁吃穿,永远不用考虑明天去哪儿。”

“成熟的标志就是,先知道自己要什么,然后用尽全力去争取,最后珍惜它。”

那些年 我们爱过的国产剧

这个时代是需要心灵鸡汤的,只不过我们目之所及的宽慰都显得过于乏力,反倒是这些最通俗的大道理,有着置于哪个时代都不变的坚挺。这些话语或许没有更多深意,却有着对现世生活强烈的照拂,“人间三情”的道理寓于最简单的表达中,经得起推敲、耐得起琢磨,历久弥新便是它的可贵之处。或许在当初看来,这部剧仅仅是解压色彩浓重;若干年后再来回首,佟湘玉的每次说教都显得那么清新可人。在这个将“反主流”视为圭臬、亚文化占领世界的年代里,一本正经地讲道理竟能被多数人欣然接受,《武林外传》算是一个美好的例外。

直到今天看来,《武林外传》还是有着它并不落伍的喜剧成色。如佟湘玉一口纯正的汉中方言,吕秀才那句“子曾经曰过”,李大嘴那把正面写有“旺德福”(wonderful)反面写着“泰瑞宝”(terrible)的菜刀,以及燕小六掏出刀时大喊的一声“照顾好我七舅姥爷”……天马行空的想象和无厘头的表达,都为这部非主流情景喜剧奠定了基础。剧中每个鲜活饱满的人物,就像生活在人们身边那样,说着不太正经的话,做着不太正经的事,他们是我们隔着荧屏的“老朋友”。

《武林外传》主题曲里有一句:“来吧,热上一壶好酒。说吧,这些年来的辛苦。”在嬉笑怒骂背后,本剧显现出的是生活本来的底色——浪子回头也好,行走江湖也罢,《武林外传》的意义或许不只是博人一笑,“这世界有太多不如意,但生活还是要继续”。片尾的一句感喟恰好是这样一种回应:就算生活千难万阻,我们也该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它。

《武林外传》里说,生活中有很多的不如意,如果一不开心,就寄希望于“如果当初”,那你永远都不会开心。所谓人生的智慧,大约就是如此吧。

《奋斗(2007)》

《奋斗》的故事,就发生在北京东四环附近。剧中谈及的“炫特区”“青年家园”现在也早已成了这一带为人熟知的真实地标。这里代表了京城东边的崛起,在人来车往的几年间成了如今的年轻人靠努力奋斗也很难买下房的北京黄金地段。

那些年 我们爱过的国产剧

石康在《奋斗》里说:“年轻人就是要有那么一点傲气。如果连自己的路都不敢走的话,那叫没出息。”那是一个好时代。那个时代里的“陆涛”们会穿着polo衫许着自己的理想主义,“向南”们会知足常乐于生活的柴米油盐,“华子”们会有态度地沾染着一身烟火气;女孩们也会如夏琳般穿着露脐小背心,扎着杨晓芸那样的马尾,说着米莱那样的快人快语,骄傲地、自信地走在路上。

再来回看《奋斗》时,我们似乎都很难想象那群人应对时代的勇气。讲述故事的那一年,北京要迎奥运了,世界金融危机还没发生,午夜的路边大排档里,人们还在高声地谈论着梦想。有太多机会等着年轻人,这是属于“80后”青春的精彩。面对所有的现实烦忧,他们可以放肆地去浪漫,也可以放肆地去忧伤。他们的奋斗是这个独特却又平凡的时代的注脚。

十年间,像《奋斗》里这些浪漫而忧伤的年轻人似乎在电视荧屏中愈发多了起来。所不同的是,“80后”初入社会的焦灼已经慢慢被“90后”社会新鲜人的好奇打量所取代。《奋斗》的导演赵宝刚擅制这类都市剧,也在此后陆续做出了不少作品,从《我的青春谁做主》到《北京青年》,话题剧不少,可再难复刻《奋斗》的深入人心。能够想见,《奋斗》的播出刚好切准了那个时代和那群年轻人心思的肯綮。它也许不那么真实,但却是现实的;它也许不那么温柔,但却是带着刺痛的。我们之所以还会偶尔想起“陆涛”式的存在,跟眼下理想稀缺与精神空洞的时代症候总有逃不开的关联吧。

那些年 我们爱过的国产剧

本文节选自

那些年 我们爱过的国产剧

《藏在中国电视剧里的40年》

作者:何天平

出版社: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18-8

(责任编辑:梁弈文)
关键词:

相关报道:

     

    云南白族扎染:“布里生花”展新韵

    24-09-29 10:40:50云南白族扎染

    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

    24-09-25 17:29:18戏曲百戏

    《黑神话:悟空》引发海外“西游热”

    24-09-13 10:04:26《黑神话:悟空》

    巧手制美饰 银辉耀苗乡(匠心)

    24-09-10 10:14:41苗族银饰

    传承千年文脉 厚植家国情怀

    24-09-03 09:53:33眉山三苏祠博物馆

    先人们是怎么给动物字定型的?

    24-08-27 09:32:27动物定型

    吉他赋能文旅发展(深观察)

    24-08-19 10:29:29吉他文化,文旅

    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公布特邀剧目

    24-08-08 11:12:56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

    北京中轴线:一条擘画了七百多年的文明线

    24-08-05 09:38:00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

    当“齐天大圣”遇见奥运盛会

    24-08-02 09:25:26奥运会,国产动画短片《奔赴热爱》

    中国电影迎来“火热”夏季 多题材致敬优秀传统文化

    24-07-23 10:13:16中国电影,优秀传统文化

    101座博物馆托起“博物馆之城”

    24-07-19 10:07:57博物馆之城,太原

    谁是史上第一个“吃瓜群众”?

    24-07-17 09:24:02夏天,西瓜

    “探秘古蜀文明”展览亮相北京大运河博物馆

    24-07-05 10:15:24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三星堆

    相关新闻

    2021-08-25 11:58:58 中国评剧院
    2021-07-07 11:00:16 中国评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