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黎在娴熟的笔墨技巧的基础上,不断拓展自己的思维深度。她治学态度十分严谨刻苦,大量阅读东西方哲学家、思想家的书,做了很多的笔记,并从人类的历史中探索社会文化变迁的痕迹:
“我一直坚持认为,中华文化艺术的本质是人文精神,包括以超现实主义手法绘出的优秀作品,千诡百谲中都无法脱离生界与死界的关联。商业操作与权贵的推动可以虚张声势,骗人一时,但绝对骗不了历史。‘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艺术家并不是生活在真空中,真正的艺术必定来自艺术家对生活的真诚体验和感悟,同时也折射出艺术家本身的人格和道德境界。石涛言:‘呕血十斗,不如啮雪一团。’呕心沥血地苦练钩、皴、点、染,浓、淡、干、湿,阴、阳、向、背,虚、实、疏、密、白等中国画的笔法、墨法、水法技巧固然十分重要,但啮下一团能滋养出一颗不染世俗烟尘心灵的白雪,提升高旷澄明的精神境界,尤为重要。只有在画家以知识修养、人文内涵、思想哲理、良知正义为深厚文化底蕴的状况下,才能把相对程序化的技巧上的‘法’,浑化发挥到一个至高的境界,才能真正展现出属于美学范畴的精神气质与独具魅力的艺术个性。在我们中国,一个艺术家如果逃避现实,逃避苦难,逃避对社会的深层观察,逃避自己良心对道义的承担,或者完全抛开当代生活中的社会问题、生态问题、文化问题、善恶是非问题、精神追问问题等等,就等于丧失了中国美学的内在核心。如此,纵然有唐髓宋骨、翰林流韵,哪怕是溢彩锦绣、声名鼎沸,就算是经院鸿儒、堂会画手,人未亡画也俗,人一亡烂画一堆,掂量起来,又值得几个破铜钱?只是现代文化中的精神废物!当艺术不再成为艺术家寻求社会意义的视觉语言,当作品不再是带着个人血脉的从心里长出的花,其情怀和境界只属于低端层次的生态,他们的手工绘画件只不过是或粗糙或精工的技法演练,无法成为具有较高社会文化价值的艺术品。”
周天黎珠玉2013年
周天黎创作的原动力和催生的灵感源于生命自身,而非疏离生命精神的人为雕琢和徒具形式的玩味,饱含着诗性美学理念。这些文字都是她在绘画之余的所思所得,也是她与人文美学高屋建瓴地深沉对话;其字里行间闪烁着密集而光灿的思想火花,不但为中国绘画的创新与发展立言、立艺、立格;更为中国艺术思想史写下了独特的篇章,同时,刺激着整个艺术思想界的深刻思考。和她独具风貌的绘画作品一样,值得人们认真关注,汲取其中的思想养分。这也是《思想与艺术》这本书籍所试图呈现的斑斓。(哲文)
周天黎生如夏花2015年
2018年11月17日,“第二届联合国华人当代艺术设计峰会”将在联合国总部大厦隆重举行,积极响应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助力联合国千年发展计划,以东方视角重新发现东方文明对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11月24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公布了2018年优秀网络视听作品,其中,喜马拉雅平台播发的三档音频节目入选,这三档节目分别是《从零到懂,30天听懂新思想》《康震品读古诗词》《余秋雨·中国文化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