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文化频道

文化
当前位置:文化 > 文化新闻 > 正文

上海,如何重构城市空间?(2)

很多考量或许在建筑之外——比如原生的景观、生物的多样性、生动鲜活的大自然,以及它们与人类和建筑之间的关系。在刘宇扬看来,这种“野性”是珍贵的。

2019年,他参与了上海杨浦沿江5公里的贯通工程。“其中有一个原本要拆掉的仓库,我们通过规划分析后,发现这个仓库不必要全拆,因为规划道路只占仓库的一半,于是就提议在不干扰交通的情况下,把剩下的一半保留起来,重新建构它,把老的砖、结构加固保留,能够做出一个与空间、与人的活动、与自然能够共生的新的构筑。通过这样一个打开的动作,建筑、景观与活动空间能够充分结合在一起。”

而更多的城市空间改造,则在看似不经意间,悄悄完成。

在上海红梅街道一段短短300米的道路上,刘宇扬尝试用一些不起眼的细节——比如道路的宽窄变化——来让它焕发新生。“这是一段非常没有特色的街道,一个非常普通的社区。”他说,但这样的微更新项目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当下的城市,尤其是上海这种超大型城市未来的一种发展方向。“地标项目非常振奋人心,但还有大量的普通街区(的改造),大家天天出了地铁回家十分钟的路上,要面对很无趣的街道,我们也需要对它进行改变。”

在他看来,也许这一点点的改变、一点点的优化提升、一点点的绿化、一点点的空间,正是人与城市的“共栖”和未来。

气象学的艺术探索

与此同时,关于环境与人、与城市的形而上的思考,也在进行中。在白猫主展馆的二楼,正展出不少与环境主题相关的艺术装置。

有些艺术家通过讲述家乡污水处理站的事情,来思考自然、人类和技术之间的关系。有些艺术家则通过业余无线电的方式,去建立起自身跟卫星的关系,并把这一过程用图像与声音呈现出来。

艺术在低碳和气候问题上的探索,也为人们提供了另一种视角。许多艺术家开始关注环境问题,并通过创作表达他们对低碳和气候变化的见解。这些作品不仅在审美上具有独特性,同时也能引起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在城市空间中,艺术作品可以成为低碳理念的传播者。例如,一些大型公共艺术项目将环保材料和可持续性原则融入创作中,既美化了城市环境,又传递了低碳理念。此外,一些艺术家的作品还关注能源消耗和废物回收等议题,通过创作激发人们对日常生活中的环保意识的觉醒。

事实上,天气作为一种媒介研究的方式,已经被许多学者探讨过。

在《天气作为媒介》一书中,Janine Randerson梳理了以跨学科方式开展气候危机的研究,以及艺术家们结合当代艺术、环境科学、实地考察等领域,探索天气或气象学为主的创作。

上海,如何重构城市空间?

无用之用设计工作室主理人赵潇潇分享《天气作为设计的媒介——“云图”交互艺术装置》

在赵潇潇看来,天气的物质属性,比如风、雨、雷、电、雾、冰、雪等,也可以成为艺术表达的一种媒介。“天气现象和气候变化对于个人来说是一个跨尺度的、庞大的,甚至是抽象的东西,艺术家或设计师能够以审美感知的手段,来创造一些个人跟庞大气候问题之间的感官的连接,可以让这些抽象的数据变得可视化、可感化,从而引起大家对气候问题的关注。”

从上世纪中叶起,类似的作品就不断出现。

比如在《蘑菇云笼罩的世纪》中,著名艺术家蔡国强在美国的纽约、内华达等地区以火药的方式制造了一系列的蘑菇云,来反思原子弹和核扩散的一些历史意义。

日本艺术家中谷芙二子在世界各地完成了九十多个有关“雾”的装置作品,包括用人造雾气营造独特的空间,让人置身于人造的天气之中。

越来越多感应天气的艺术装置甚至直接响应天气和气候数据的变化。比如,艺术家通过随空气湿度变化而改变尺寸的木材,响应空气中的湿度的变化,以此改变开合的状态;有些装置则通过响应某条河流的数据而改变自身的形态与声音。

上海,如何重构城市空间?

赵潇潇分享《天气作为设计的媒介——“云图”交互艺术装置》

赵潇潇曾做过一件推测设计的作品,设想了一种在大气层上飘浮的建筑。“它是四个人工云,从对流层到平流层,再到浩渺的宇宙空间,去跟对应的天气现象或者社会生态的问题发生一些关联。”

而在装置作品“云图”中,赵潇潇尝试把跟云有关的环境污染问题、环境变化数据,以可感可视的方式加以呈现。她选取了场地附近的若干气象站,用空气质量检测仪收集空气中不同物质浓度的数据,比如PM2.5、二氧化氮等等,并将这些数据实时发送给“云图”装置——后者则会根据这些数据来改变自己的形态,并发出不同的声音。

尽管装置只是一个实验的开始,但在赵潇潇看来,它已经具备了一些在其他环境中应用的潜力。比如,它可以成为城市中的可移动装置,或者变身为更小尺度的智能家居产品,来改变城市的空间,以及人们的生活。

塑造一座骑行城市

在城市更新与探索之外,共建一座友好城市的核心依旧是“人”,公众参与才是“共栖”的本质。对于生活在城市的人们而言,骑行或许是拓展绿色空间和低碳生活的最好方式,而其本身,也在不断塑造着城市的模样。

比如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主要的城市干道全部实现了“机非分离”,即自行车道与机动车道之间有隔离带,骑行既安全又不会被干扰。同时,自行车与不同交通系统的衔接也非常顺畅,市民们可以骑着车去坐渡轮,把自行车带上火车,非高峰期甚至可以把自行车带上地铁。

而丹麦的哥本哈根修建了通往城市郊区的自行车高速路,方便人们骑车而非开车进出城。同时,一系列绿灯组成的绿波系统也方便骑行者控制速度。而在很多的路口,还装有供休憩的自行车脚蹬,方便骑行者驻车启停。

这是〇筑设计创始人、上海交通大学建筑设计学院客座导师王卓尔关于自行车与城市的分享。对自行车颇为友好的城市还有很多,比如巴黎、柏林——而现在的上海,似乎正在朝这一方向努力。

上海,如何重构城市空间?

〇筑设计创始人、上海交通大学建筑设计学院客座导师王卓尔分享《上海会变成自行车友好城市吗?》

关键词:

相关报道:

    推荐阅读

    绘就中法艺术交流的动人风景

    绘就中法艺术交流的动人风景

    日前,中国美术馆策划推出“刘开渠与留法雕塑家作品展”,展出刘开渠、滑田友、王临乙、曾竹韶、熊秉明等20世纪上半叶留法雕塑家的作品140余件,讲述中国现代雕塑与法国艺术的源流脉络。

    2024-05-09 09:53 中法艺术交流 中国美术馆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殷墟博物馆深入解读商文明,厘清商文明发展脉络,展示了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生动呈现了商文明在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殷墟博物馆党总支书记、常务副馆长赵清荣说。

    2024-04-09 11:18 殷墟博物馆新 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藏品总量14万余件,特色藏品有农业古籍、传统农具、彩陶、票证、农业宣传画、高密年画、土壤标本、农业蜡果等,其中一级文物213件。馆内设有基本陈列“中华农业文明”、专题陈列“中国传统农具”“中国土壤标本”“彩韵陶魂——田士利捐赠彩陶展”,还有农业科普馆、二十四节气传统农事园等,生动展示着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农业文明。

    2024-03-26 09:42 中国农业博物馆 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吴兴”为湖州古称,自三国始立一直都是江表大郡,两宋时期,上承隋唐下启明清,商业繁荣,文化兴盛,“四方士大夫乐山水之胜者,鼎来卜居”,留下了众多名园佳构,形成了以山水泽地园居为主的别业集群。

    2024-03-19 10:47 吴兴河 湖州
    创新力量驱动文化“出海”  上海制作闪耀世界舞台

    创新力量驱动文化“出海” 上海制作闪耀世界舞台

    上海,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样本,正日益深入践行其文化使命,搭建心灵沟通之桥,修筑文明互鉴之路,让中国看到世界,更让世界看到中国。

    2024-03-15 10:37 文化传播 上海制作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曾有短剧导演接受采访时说:“竖屏短剧世界里,主打的就是一个‘白日做梦’,我们给用户提供的就是情绪价值。”如今,这份情绪价值的投喂对象直指年轻人。

    2024-03-14 10:41 ​《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 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平遥坚持保护为先,依托厚重的历史文化、鲜明的古城特色,把文旅产业作为战略性产业发展。旅拍热兴起后,平遥县职能部门加大对从业人员的指导、培训,同时加强对旅拍行业的监管,确保游客良好的旅游体验,促进旅拍行业健康发展。

    2024-03-11 10:14 文旅融合 平遥古城
    金庸百年诞辰纪念 ——金庸笔下的疯女人

    金庸百年诞辰纪念 ——金庸笔下的疯女人

    不久前,有朋友和我聊到金庸,谈及金庸小说的现代性,说到金庸小说的女主人公不同于传统小说,里面的女性均有血有肉,不是纸片人。朋友还举了“梅超风”和“叶二娘”两位为例子,说她们均有悲惨的过去,导致她们成为小说里的“恶人”,人物性格的形成并不是空穴来风,所以这属于金庸小说的现代笔法。

    2024-03-08 10:04 金庸百年诞辰
    漫步殷墟博物馆新馆 聆听商文明回响

    漫步殷墟博物馆新馆 聆听商文明回响

    3000多年前的陶三通、铸有纹饰精美的青铜器、系统成熟的甲骨文、气势恢宏的宫殿群、规模庞大的王陵……殷墟,被誉为中国现代考古学的摇篮。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为考古发掘和甲骨文所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殷墟及殷墟所出土的甲骨文,把中国信史向上推进了约1000年。

    2024-03-05 10:13 殷墟 考古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黄金要道,甘肃犹如一柄如意镶嵌在中国大西北,既有过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辉煌,也因厚重的历史文化、雄奇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而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2024-02-28 09:52 “一带一路” 甘肃文旅

    中华网文化头条号

    中华网文化微博

    联系方式

    频道合作
    负责人
    chenjing@zhixun.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