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博览 > 正文

甘肃陇南奇婚异俗“男嫁女娶” 随女方改名换姓

2017-07-31 16:13:05    中国新闻网  参与评论()人

中新社兰州7月30日电 题:甘肃陇南奇婚异俗“男嫁女娶”

中新社记者 南如卓玛 刘玉桃

甘肃陇南武都区裕河镇余家河村里47岁的农妇马政芳至今没出过大山,如今她守着70多岁的老母亲和妹妹的老屋,日夜盼望着在外打工的女儿早日回乡,娶回来一个孝顺的“男媳妇”安稳过日子。

马政芳的儿子几年前就“嫁”出去了,在邻村随女方改名换姓。“这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老规矩,女儿不娶男人,跟着嫁过去了,那是最没面子的事。”马政芳现今最大的烦恼就是“怕女儿留不住”。

在陇南的康县南部山区、武都东部山区,一直保持着男嫁女娶的婚姻习俗,与传统意义上的“倒插门”不同,陇南地区的男嫁女娶,不是少数民族风俗,而是极为罕见的汉族特殊婚俗

据《康县县志》记载,150多年前,太平天国军队被清军击败后,部分太平军进入了山高沟深的陇南秦巴山区,化整为零,纷纷以男嫁女娶方式改换名姓隐藏下来,躲过清军追杀,后来,这一婚俗盛行,流传至今。

中新社记者近日走访裕河镇、阳坝镇等陇南山区村乡,发现在遵从男娶女嫁婚俗地区,当地老百姓都有缠头、束腰、绑裹脚等太平军将士的遗风。村里的姓氏十分繁杂,甚至有一家六个人姓五种姓,孙子的姓有的随外公,有的随爷爷奶奶或者父母、或者祖父祖母。大部分“男媳妇”都有两个名字。

当前,这种颠覆“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中国传统婚俗的特殊婚俗流传至今,却正面临着“儿不嫁、女不留,或儿女都外出不回村”的传承困难。

随着交通便利,公路修到了家门口,曾经徒步七八个小时去赶集的路如今开车仅2小时就到了。村里年轻人都涌向城市,上学后有了工作留在城里,很多女孩在打工时恋爱结婚,嫁了外地人。“女儿打电话说她已经谈了对象,不回来。”马政芳说着掉了眼泪,这意味着他们老俩口独自守在村里度过晚年,膝下无子陪伴,更重要的是,她认为,马家的香火延续就此断了。

33岁的韩望银十年前从裕河镇苦竹园村嫁到郭家湾社,四年前离婚,8岁的女儿留在了女方家。韩的前妻通过手机微信聊天,认识了其他村的男人。“和我离婚后,嫁给那个男人了。”现在韩望银在村里开了小超市,随着乡村旅游兴起,生意不错,他计划找个女朋友结婚,不再嫁了。

在陇南这些山村的驻村公务员告诉记者,尽管大部分村民都依然延续着男嫁女娶这一老传统,但村里越来越多的“90后”“00后”离乡上学或打工,过去与世隔绝的这些山村随着现代化的冲击、互联网的介入、生活条件和经济水平提高等多种因素,这种奇婚异俗“男嫁女娶”正在面临着传承之困。(完)

关键词:婚俗婚姻
 

绘就中法艺术交流的动人风景

24-05-09 09:53:01中法艺术交流,中国美术馆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