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树林里,踩在溪水中,躺在草地上、睡在星空下……
孕育于自然的我们,如同回归母体般,身心都自在安适了。
哪怕被“现代文明”裹挟着,困在钢筋水泥的世界里,也要想尽办法把自然留在身边,饲花弄草,遛鸟养鱼,挂山水画,读田园诗,唯此,生命才得以保持鲜活。
最普遍便是养花。每一个中国家庭,每一栋写字楼,每一片公共区域,都有它的身影。人们爱花爱得很生活,装扮环境,净化空气,也愉悦身心。于文人雅士,则更多了些审美意趣和人文情怀。
郎世宁《午瑞图》
在“格物致知”的认识论影响下,中国人形成了独特的看待世界的方式,万物皆可为师。花草也一样,每种花都因其天性被赋予了不同的品格。菊之清雅,莲之高洁,梅之孤傲,竹之气节……
含蓄深沉的古代文人乐于以花言志。他们种花赏花,也采花插于各式容器中,以草木枯枝配之,造为一景,抒发自己对美的感受和对生活的态度。
中式插花就这样在文人中盛行起来。
花
中式插花并不刻意追求名贵稀有的花材,而多取身边常见易得的时令花卉,“春为梅、为海棠;夏为牡丹、为芍药、为安石榴;秋为木樨、为莲、为菊;冬为蜡梅。(《瓶史》)”
虽不求贵,却也不能滥用,须格高韵胜,清新淡雅才行。倘使没有合适的花,就取“竹柏数枝以充之”,切不可以俗充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