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平君
蔡元培,近代中国政学两界绕不过去的人物。就政治而言,他是清末翰林,中华民国第一任教育总长,南京国民政府第一任大学院院长,可谓中国新式教育制度和教育行政的开创者。就学术而言,他一生掌握全国学术的要津。在北洋政府时期,他出任北京大学校长,秉承兼容并包、自由民主的治校理念,创造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辉煌。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他掌管中国最高科研机构——中央研究院,可谓现代中国体制化学术研究制度的奠基者。然而,人们往往记住蔡元培作为大学校长和中研院院长的事功,对作为政府官员的蔡元培关注却不多见。
清闲的翰林院编修
蔡元培出生于传统帝制时代。在传统中国的读书人身上,“学成文武艺,报得帝王家”可谓一种普遍的观念。蔡元培亦不能免俗,从小就在科举之路上亦步亦趋,希望能够成为中华帝国的一名官员,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1890年3月,已经是举人的蔡元培在北京参加会试,幸运得以高中。不过,清代制度规定,会试高中后还需要通过殿试,合格后才能成为真正的进士。蔡元培在京听说,殿试纯粹是一种象征性的考核,非常注重书法功底。蔡元培的书法水平一般,为稳妥起见,决定暂时保留2年的资格,2年后再来京参加殿试。1892年,26岁的蔡元培再度进京补行殿试,一举高中。不过,由于蔡元培属于补试,虽然成绩优良却不能成为一甲,只能屈居二甲。中殿试后,光绪皇帝授予蔡元培翰林院庶吉士,又过2年,升为翰林院编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