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的旗帜永飘扬,红色的嫩芽永绽放。内蒙古大草原的乌兰牧骑因为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封回信,重新回到我们的视野。他们“把天空当成明亮的灯光,把草原当成移动的舞台”,无论炎夏溽暑,还是数九寒天;无论风雪弥漫,还是沙石满天,他们辗转跋涉在戈壁草原上,他们载歌载舞在农牧民的房舍牧场间,他们没有忘记周总理的叮嘱:“不要进了城市,忘了乡村。”他们没有辜负小平同志的期待:“发扬乌兰牧骑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们用60 年坚如磐石的信念和持之以恒的执着,生动地诠释了什么是扎根人民,什么是深入生活!
60 年前,全国第一支乌兰牧骑诞生了。60 年来,乌兰牧骑由创建初期的一驾马车上十几个人的文艺轻骑队,发展到今天的75 支队伍3000 多名队员。每年演出超过7000 场,累计行程130 多万公里,为农牧民和各族群众演出36 万多场,各民族观众达2.6 亿人次,创造了当代中国文艺的奇迹。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说:“乌兰牧骑的长盛不衰表明,人民需要艺术,艺术也需要人民。”称赞乌兰牧骑是全国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
第一支乌兰牧骑的诞生
一个村可以有多大?
437.5平方公里!这是廷·巴特尔所在的萨如拉图亚嘎查的面积。
内蒙古的少数民族,大多居住在牧区和半农半牧区。地广人稀,交通不便,自治区成立之初,走几十里地才碰到一两个蒙古包是常事,农牧民文化生活极度贫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