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詹茜卉
1908年,傅雷出生在江苏省南汇县傅家宅(今上海市南汇区),家里是当地富户,4年后,父亲被当地恶霸构陷入狱,不久病逝。随着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的相继夭折,母亲将全部希望寄托在傅雷身上,对他管教极为严格。傅雷的各种传记均提供了一件轶事:一次他逃学去玩,回家睡觉后半夜醒来,发现自己被母亲五花大绑起来。也许,傅雷的严格和较真与这段经历不无关系。
傅雷字“怒安”,取“文王一怒安天下”之意,受家庭、环境和时代的影响,他自始至终都是儒家的信徒,但是在那个年代,孔孟之道并没有给他生活的方向。他曾就读上海徐汇中学,这是一所意大利教会学校,法语是正课之一,傅雷就是在这里初识了法语。但是教会学校的刻板和背诵圣经的强制要求激起了他的叛逆,结果他因为自认是“反封建反迷信”的宗教批判行为被学校开除。
随后傅雷以同等学力考入大同中学,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傅雷参与其中。1926年,傅雷在校内发起“大同风潮”反学阀运动,因为过于积极,校方一度认为他是共产党,后来被母亲强拉回乡下才避开风头。正如傅雷在1956年的回忆中提到,自己在17到20岁的时候反帝情绪很高,后来的生活没受什么挫折,也就没有了“革命精神”。
1927年底,傅雷考入上海持志大学,但没多久就发现学校的“学风不正”,遂在当年底乘船自费赴法留学。上船时的傅雷虽然略懂法语,但还远不够用,幸而在船上的两个月中与同舱的法国人朝夕相处,整日畅谈,到港马赛的时候,他的法语已经相对流利了。经郑振铎介绍,傅雷在法国安顿下来,并在短暂的外语预科学习后进入巴黎大学学习文艺理论。钱锺书和杨绛后来也曾在这里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