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军事 汽车 游戏 科技 旅游 经济 娱乐 投资 文化 守艺中华 佛教 红木 韩流 文史 军事APP 头条APP

注册登录

最新消息:

第15期极致匠心·守艺有道——苍山洱海古城话传承

[导语]8月12日,主题为“极致匠心•守艺有道——苍山洱海古城话传承”的中华网“世界观”文化沙龙第15期在云南省大理市璞真白族扎染博物馆举行。此次沙龙由中华网、深圳市巨匠汇网络信息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白族扎染非遗传承人、段氏第18代传承人段树理,巨匠汇创始人陈普月,长江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深圳狮子会资政吴泽伟,珐琅银省级非遗传承人、宫廷御用珐琅银器第8代传承人谭志平以及来自西班牙的莫帝参与了此次沙龙。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保护、坚守与传承的问题,但最重要的是发展。参与探讨的嘉宾一致表示将非遗文化与产业结合起来,找到最合适的创新发展新模式才是目前需要探讨与解决的关键问题。[详情]

白族扎染不能生存谈何传承与发展?

从小对扎染耳濡目染、为了生存才坚持做下去

从小我们对扎染耳濡目染,几岁就开始接触学习扎染技艺,并一代代延续下来,是家族式的传承。我的女儿今年八岁,她已经可以教授企业和游客一些比较简单的扎染技艺了。

年轻的时候,在我们村(周城村)过上好日子就靠扎染,因为收产到户,我们的扎染是主要的出口,而且是百分之八九十出口到日本。当时主要通过进出口公司进行出口,因为村里没有自己的出口渠道。如果出口日本没有利润的话,对方就会挑你的一些毛病,比如手工的一些瑕疵,然后要求索赔,即履行索赔合同,那么我们就会有百分之百的索赔。当时在生产队里没有其他什么收入,扎染是我们的一个支柱产业,每个家庭都会去队里等,等到扎染的活儿就会有实质的经济收入,比如每个家庭、每个妇女同时都会有一两块钱的收入,然后就能改善整个村民的生活状态。

年轻的时候,这个传统技艺对我来说并不是一个荣誉的工作,一直想放弃,但是因为当时生活比较困难,于是为了生存才坚持做下去。后来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不愿意从事这个扎染技艺,整个扎染工人渐渐趋于老龄化。幸运的是,政府开始慢慢重视手工艺和传统技艺,把这里(大理喜洲镇周城村)作为国家级的生产示范基地。我们有义务和责任把扎染传承下去,并且已经对它有了感情,所以在没有传承人之前,我们做了大量工作。2008年,在一代代财富积累的前提下,我们把民族的扎染厂引用过来,然后自己出资建立了大理市璞真白族扎染博物馆。

开展这个扎染博物馆的目的是把这些传统技艺更好地传承下去,我们会无条件的培训扎染坊工人,并且会支付每一期工人的工资。但是如果放在十年前,我不敢这样说,因为那个时候我没有挣到钱,连自己的生活都成问题,何以谈传承?所以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生存问题。

白族扎染需要企业创新模式,重在提高手艺人工资待遇

目前白族扎染技艺的传承面临三个困境:工人老龄化,年轻人不喜欢做这方面的工作;原生态的植物受到科学的冲击;扎染技艺资金面临很大困境。而扎染技艺最大的一个逆境便是扎染工人老龄化,年轻人会由于收入低、生存等各方面的原因,不愿意从事这种工作。

要保护传统扎染技艺,就应该从幼儿的启蒙教育开始,在幼儿园、中小学教授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的课程,让优秀的传统文化深入到儿童、青少年的心里,保护和传承各项传统技艺,让他们对这些技艺感兴趣、有激情。再者,举办一些青少年技艺的培训,让更多的市民、年轻人通过这些培训增加企业工人的工资待遇。

我认为扎染要通过一些企业才能将产品和作品展示出来,但是在整个周城村,所有来做扎染的都是十几户作坊组成的,没有形成一个规范的团体力量,那么就导致市场的恶性竞争比较严重。我们需要扎染工人,整个村都需要扎染工人,但是这些扎染工人在没有收入的保障下,自然就不愿意从事这个技艺。

扎染技艺要发展,就必须要创新,要创新就必须要有创新理念。当然任何时代的创新都离不开传统,如果一味地去创新,那么传统文化的未来就会面临断代。作为手艺人,从技艺的角度来说,我们是第二,那么就没人敢称第一,这个是绝对的。但是我们本身的文化程度受限,各方面都是土生土长,这些对我们都是相当不利的。从创新和附加值这些方面来说,我们是欠缺的,因为我们只专注手艺和匠人精神。所以说我们需要巨匠汇这样的企业提供帮助,提供一些好的创新理念。

无论作品还是产品,在创新的同时要让更多利益和更多效益在自然环境下去产生,每个企业、每个公司所拥有的荣誉和财富,要分摊到每个手工艺人身上。不然的话,如果将所有的荣誉、所有的财富都往一个公司集中,那么对我们最核心的手工艺人起不到作用,然后所有的技艺将很难传承。所以说,我们通过企业化的同时,拿出一大部分利润要真真实实落到手工艺人手里,那么手工艺人的待遇就会一层层的提高,只要市场能够接受,最终他们的价值达到多高都无妨。

[详情]

中西方手工艺“同病相怜” 打造品牌才是“良药”

每个国家都面临传统艺术断代的危及

我的家乡在西班牙北部的圣地亚哥,在我看来,每个国家的人都会喜欢艺术、喜欢舞蹈、喜欢服装,因为艺术可以代表民族文化,也可以体现民族文化。看了白族舞蹈、白族音乐的表演,我的内心非常感动,而且我也希望自己的家乡能够发展,也希望国家能够继续保护传统文化。

西班牙大概有两千年的历史,我们也会做一些传统的东西,比如服装、舞蹈、音乐以及一些手工制的碧玺、耳环等,但是我们跟中国不一样,我希望更多外国人能够了解自己的人文艺术,这样的话,大家就可以一起互相学习。

很多地区,无论是欧洲、美洲还是非洲,在传统文化上都存在同样的问题。年轻人都希望去大城市工作、赚钱,对于那些传统的工作,发展到第N代就不再继续了,所以都会面临着传承与坚守的问题。

传统艺术品的创新模式:将其品牌化

很多传统的手工艺术品都是经过手工艺人精心打造而成,里面有她们的耐心和爱心,一件艺术品花费的时间可以衡量这件艺术品的价格和价值,让大家了解手工艺人的制作工程、以及制作程序的繁琐。让大家了解这个手工产品是如何“诞生”的,并理解这件手工艺品、理解手工艺人的辛苦是很有必要的。然后,通过对手工艺人以及手工艺品的了解,进而理解手工产品的价格和价值。

我是西班牙人,来中国之前我是不了解中国的,其实国外很多人都不太了解中国,而且中国可能也不是很了解国外。这次通过中华网“世界观”文化沙龙,我了解了云南,了解了云南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以通过媒体做多方面的宣传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只有让大家知道了你,你才有可能有创新与发展的机会。

对于创新与发展的新模式,我认为传统的教育理念有问题,不只是中国,在西班牙以及美国,其实也同样存在这样的情况,比如我们教课的目的不是学习,比如数学、语文、化学、物理等,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考试。我们在艺术上的培养极其缺失,小学、中学并没有将艺术课同数理化等同对待,只是作为课后的一项活动。在我看来,艺术可以学习到更多的东西,可以开阔视野,也可以用到未来的某个领域。举个例子,我戴的这顶帽子也是手工制作的,叫做巴拿马帽。巴拿马是来自北美洲的一个国家,这个草帽当时是国内那些地位很低的人戴的,但是后来引得美国总统Roosevelt(罗斯福)也来戴。所以引来了很多媒体拍照,然后欧洲、美国的贵族、有钱人都开始戴这个帽子。其实这个帽子很一般,有的100块,有的却一万块钱,但是经过名人、有钱人的“宣传”,使它成为了一个品牌。通过这个例子,我们了解,对于传统艺术品的创新模式可以借鉴品牌化的打造与传播。

去西班牙圣地亚哥朝圣之路体验文化遗产

西班牙北边有一个叫加利西亚的地区,在那里有一个基督教圣地是加利西亚圣地亚哥康波斯特拉,它有一条保护路叫做“朝圣之路”,从法国和意大利出发很多人就走这条路。一百年前没有机构来保护它,但是最近50年政府开始为年轻人制造一些工作,在那里开发了一些旅游业,所以我觉得这也是对文化的一种保护。这个朝圣之路有很多不同国家的人过来,大家并不一定是为了天主教,可能是为了体验一下徒步走一千公里的感受,可能是为了吃当地的菜和小吃,也可能是为了欣赏或者购买手工艺品,总之通过这条路,大家可以看到或感受到很多传统的文化。

这条前往西班牙圣地亚哥的朝圣之路一般是由法国出发,这是全世界仅有的三处与道路相关的文化遗产中的一处,其余两条分别是日本的纪伊山地灵场和参拜道,绵延在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的丝绸之路。

朝圣之路的起点并不固定,传统上比较常见的有巴黎、弗泽莱(Vézelay)、阿尔勒(Arles),勒皮(Le Puy)和克鲁尼(Cluny),经由比利牛斯山进入西班牙北部,最终到达基督教的圣地之一加利西亚圣地亚哥康波斯特拉(Santiago deCompostela) 。每年都有很多人走在圣地亚哥的朝圣之路上,过去是教徒为了朝圣,如今这条路也成了世界闻名的徒步之旅。

[详情]

手工艺术品贵?那要看你有没有见识

我是潮州人,我的家乡有两个保存的非常好的手工艺品,一个是潮州金漆木雕,木雕师傅在木头上雕刻各种各样的图案,然后再贴上金箔变成金漆木雕,它是一种在东南亚一带非常流行的艺术品。另一个是潮绣,相比苏绣、苗绣,它是一种更好的工艺绣品。

听了扎染传承人段树坤和珐琅银传承人谭志平对各自传统手艺的感受,我特别感动。最开始的时候他们是为了生存才会继续做这种传统的手工艺术。后来从为了生存变成了理解这种手工艺品,然后再由理解变为责任,从而肩负起一种责任。两位传承人有一个非常大的共同点,即从生存到理解到爱好,最后去传承。当然,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止是传承,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如何去保护它,然后发展它,这是一个很伟大的事情。

只有生存了才能够继续传承,如果没办法生存,要怎么传承?很多人想给手工艺人们一些资助,但是这种资助是有时效性的,不可能永远资助。像巨匠汇这样的企业,就是将公益的事转换成一个商业行为,将非遗打造成产业才可以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那么,这里就有一个非常明确的逻辑关系,一方面是生存然后才能继续传承,另一方面是传承反过来照顾我的生存,双方这样的结合和相互作用才是长久之计。第三是,在传承后如何去创新?比如我们穿着扎染的衣服出去,会让很多人感到好奇。那么扎染的衣服要如何传承?比如通过创新跟现代社会紧密结合在一起,然后创造出一种更好的文化。

我有一个朋友是深圳非常有名的服装设计师,开始他也想去帮助一些传统艺人,所以做了很多工艺方面的事情。他发现贵州有二十万苗绣绣娘,这些绣娘的绣品一般都是在旅游景点售卖,很便宜,没有太大的工业含量。

为了帮助手工艺人传承发展传统文化,他把自己的服装设计理念及元素融进苗绣,让绣娘根据她设计的图案来刺绣,也就是将绣品放到她服装的某个元素里面。这样既可以给这些人创造生存条件,又可以指导她们去进行创新。未来非遗的手工文化可以按照一条路进行发展,巨匠汇也在往这条路走,但是如何真正做到创新,也是非遗产业企业与手工大师们应该去探讨的问题。

国内很多手工艺品走两个极端,一个是便宜的太便宜,一个是贵的太离谱。比如,现在一克银大概四块,我曾经在银器店看到过一个银做的火锅,其实它的工艺看上去并不复杂,大概有一千克银的含量,那么也就是四千多元,但是这个火锅却卖到了69980,大概就是15倍白银的价格。当然手工是有一定价值的,但是这种价值的差距实在太大。我们在国内看到过很多银壶,一个器形很一般的银壶比日本更漂亮的的银壶还要贵很多。所以,手工艺人也好,非遗企业也好,能够让传统工艺与一种内在的东西结合起来,然后做到让大众更能接受的价格,这样才能保护传统手工艺行业,并让其继续传承和发展下去。

当然,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内容很多,不止是传统手工艺,还包括音乐、美术等。手工艺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手工艺的传承与其他非遗的传承都有各自不同的路。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很好了,对于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每个人都有一份责任和一份担当。

[详情]

宫廷珐琅银器第8代传承人:珐琅银是这样升值的

珐琅银的前身是景泰蓝的鼻祖,是意大利工匠发明的,一直在罗马帝国和欧洲帝国的皇家使用。当时珐琅银作为贡品进贡到中国皇宫时,非常盛行,除了珠宝玉器,它就是原来中国皇宫里面的稀存品,并且在民间是禁止使用的。乾隆和康熙是最热爱珐琅的两位皇帝,但是现在我们在市面上看到的珐琅是现代工艺的珐琅,而不是原来古法的珐琅。

从很小的时候,我就开始做珐琅银,我的家族就是做这个行当的,所以我没有选择其他行业的机会。当时并不想做这个行当,但是为了生活、为了吃饭,不得不选择坚持做下去。刚开始在家里做,年纪比较小也比较随便,后来做到十几岁二十几岁的时候,逐渐发现了它的美好,然后变成了自己的一种爱好。

追回到十年以前,我可能根本没有考虑要把家族的这个珐琅银技艺向外面传出去。但之后被评为珐琅银器第八代传承人之后,又被云南艺术学院聘为特聘导师,渐渐地学生多了,心里面发生了变化。本来是家族式的传承,经过向外传播我们的珐琅银技艺,我的孩子可能不再从事这个行当,那我们就要把这个技艺传承下去,让所有爱好珐琅银技艺的人学到技术,让这个手工技艺发扬光大。

我们现在每年都会定期到云南艺术学院教授珐琅银技艺的课程,不过现在还没有学的比较精深的学生。任何事物、任何东西都会分个人爱好,还有内心是否丰富。希望未来的学生能够将这个技艺学的精、学的深,然后继续传承发展下去。

对于很多人说有些手工艺品的价格相差太大,其实这种情况确实存在。比如,我做了一件珐琅银作品,在我家里这边原本卖两万元,但是后来,我去参加了一个展会,比如上海展览会,然后被评为了金奖,那么它的价格就变了,变成了五六万元。也就是说你的商品变成了艺术品,那么价格自然就不同了,商品跟作品的价格及价值有明显的不同。

[详情]

嘉宾介绍

{title_txt}
谭志平:珐琅银省级非遗传承人、宫廷御用珐琅银器第8代传承人,建立了帝瑞珐琅银品牌。
{title_txt}
吴泽伟:长江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深圳狮子会资政。
{title_txt}
莫帝:西班牙人,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曾任清华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语言教师,曾任职于西班牙驻华大使馆、西班牙文化中心、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等。
{title_txt}
陈普月:企业家,巨匠汇创始人。
{title_txt}
段树坤:白族扎染省级非遗传承人,周城段氏璞真染坊坊主,段氏扎染第18代传承人。
{title_txt}
林慧思: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曾从事过电视、视频节目主持,有丰富的晚会、发布会、论坛等活动主持经验。

往期回顾

该文观点仅代表嘉宾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华网立场。欢迎评论和合作。

用手机看中华网

用微博看中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