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正文

陕西历史博物馆几件馆藏玉器考辨

2017-04-17 15:42:51    中国文化报  参与评论()人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玉器在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品中并不是强项。记得几年前筹办在北京艺术博物馆举办的“灵动飞扬——汉代玉器掠影”展时,由于借展文物数量较大,故把馆内所有定为汉代的玉器都列了出来,但是后来发现几件玉器与汉代玉器风格大相径庭,因而部分玉器并未借出。陕西历史博物馆藏玉器的来源大多是移交、征集、捐赠,正式发掘出土的很少,给其断代工作造成很大不便,也给每一位一线文物工作者提出更高要求——不但要依据前人研究的成果、依靠多年的工作经验,更要按照科学的方法辨别、鉴定。下面就把这次筹展中发现的几件最初被误定为汉代的玉器,参照标准器物做一断代考证。不当之处,敬请专家学者指正。

柱状玉玦(图一),旧藏。圆柱状、有缺口;青玉,径2.5厘米、高1.5厘米,上下两面光素无纹,侧面饰阴线秦式龙首纹。玉玦是我国古老的玉器装饰品,最早出现在距今约8000年的兴隆洼文化遗址中,商周时期颇流行,战国晚期渐少,汉武帝后则不见此类玉器。考古工作中出土的玉玦,其位置多见于人头骨两侧的耳部和颈、肩、胸部,还有含于口中,可见玉玦的主要用途是作耳饰和佩饰以及代作琀玉。玉玦一般为扁圆形,这种柱状玉玦比较少见。有资料可查的,目前,河南辉县琉璃阁甲墓、山东沂水县春秋中期刘家店子1号墓、安徽六安市九里沟308号战国墓,各出土一对龙纹柱状玉玦。专家古方认为,这种柱状玉玦是春秋至战国早期风格的玉器,最早见于河南光山县黄君孟墓中,时代为春秋早期;最晚则是湖北曾侯乙墓中,时代为战国早期。目前发现的这种柱状玉玦均成对出现,且雕刻的都是龙纹。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的这件玉玦,除了形状为柱状外,侧面刻的单阴线龙首纹与馆藏秦公一号大墓出土玉玦上的秦式龙首纹极为相似,而且玉质色泽与秦式玉器的青玉质也很接近。据此推断,它应是春秋晚期秦式玉器,而非汉代玉器。

玉龙佩(图二),1974年西安市龙首村汉墓出土,龙佩扁平体,两端各雕一龙首,有角、口微张,橄榄形眼,上下颚边缘饰扭丝纹,双龙共体,弓背、一龙回首,双面纹饰相同,雕阴线很深的涡纹,弓体部位有三孔。龙体虽然布满涡纹,但仍能看到长尾巴蝌蚪形纹痕迹,且没有剔地,这与湖南长沙浏城桥1号墓(战国早期)出土玉璧上的云纹相似,与1992年陕西户县城关镇基建工地出土的战国早期玉龙佩上的涡纹相似,与山西侯马西高祭祀遗址95号坑出土龙形玉佩上的纹饰相似(战国早期),与江苏淮阴市高庄战国中期墓出土玉佩上的涡纹也很相似。所以,此龙佩应为战国早中期的作品。另外,从其橄榄形眼、上颚较长、边缘饰扭丝纹来看,具备专家杨建芳研究的楚式玉器的特点。所以,它可能是一件楚式玉龙佩。

谷纹玉珩(图三),1974年西安市龙首村汉墓出土,扁平体,弧形,两端和上下边缘均琢出凹口,形成扉棱,两面边缘均琢出阳线边框,其内浮雕密集谷纹,两面纹饰相同,上弧正中钻一圆孔。这与1992年陕西眉县常兴车站附近出土的战国早期谷纹玉璜纹饰、形制较相似,与前文提到的玉龙佩同出于汉代墓葬,且这两件玉器的谷纹、涡纹谷粒大小不一、排列不齐,这也是战国早中期玉器的特点。战国晚期玉器的谷纹饱满、排列整齐,而且这两件玉器也是战国玉器非常流行的种类,汉代这两类玉器已不再流行。所以,这两件器物虽然出土于汉墓,但无论从纹饰、造型或者种类来说,都应是战国早、中期的作品,而非汉代玉器。

蜜蜡龙佩(图四),旧藏,枣红色,作盘龙状,正面镂空半浮雕,背面平整光素。龙口角深,头似马头,带梢杏核眼,有角、胡须,毛发右后飘,龙尾较细、分岔呈花朵状。龙身圆润修长光素,脊背两侧是两排整齐密集的平行短细阴线,腿部平行密集的短细阴线标示腿上的汗毛,长而尖的上唇缩短了,改变了过去张牙舞爪上长下短的情况。龙的两眼炯炯有神,体态矫健清秀,姿态优美,静中有动,显得活泼、潇洒,有一种气势冲天之感。从龙的头部造型及眼、尾等部位来看,似有汉代龙的特征,这大概是原被误认为属汉代的原因。由于宋代玉器出土较少,无法从中找到蜜蜡佩龙的标准器,但从这件龙佩的造型风格看,龙的上唇缩短,改变了唐五代以前龙上唇长的情况,也不像元代的龙,上下翻腾、气势磅礴,采用深雕和三层透雕结合的手法,显得粗犷、气派,更不像明代的龙体细长、龙发前冲。此龙佩与唐代龙的威武粗犷、富有动感不同,矫健清秀、姿态优美,身体圆润修长,潇洒自如。龙体脊背及腿部的短直阴线纤细、整齐,不同于明代玉器短直阴线的密集、杂乱,这些都符合宋代玉器的特点

 

云南白族扎染:“布里生花”展新韵

24-09-29 10:40:50云南白族扎染

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

24-09-25 17:29:18戏曲百戏

《黑神话:悟空》引发海外“西游热”

24-09-13 10:04:26《黑神话:悟空》

巧手制美饰 银辉耀苗乡(匠心)

24-09-10 10:14:41苗族银饰

传承千年文脉 厚植家国情怀

24-09-03 09:53:33眉山三苏祠博物馆

先人们是怎么给动物字定型的?

24-08-27 09:32:27动物定型

吉他赋能文旅发展(深观察)

24-08-19 10:29:29吉他文化,文旅

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公布特邀剧目

24-08-08 11:12:56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

北京中轴线:一条擘画了七百多年的文明线

24-08-05 09:38:00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

当“齐天大圣”遇见奥运盛会

24-08-02 09:25:26奥运会,国产动画短片《奔赴热爱》

中国电影迎来“火热”夏季 多题材致敬优秀传统文化

24-07-23 10:13:16中国电影,优秀传统文化

101座博物馆托起“博物馆之城”

24-07-19 10:07:57博物馆之城,太原

谁是史上第一个“吃瓜群众”?

24-07-17 09:24:02夏天,西瓜

“探秘古蜀文明”展览亮相北京大运河博物馆

24-07-05 10:15:24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三星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