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他又投身于《萨沃伊》杂志创办与制作,他希望这本杂志能超过《黄面志》。
然而天才往往没有好运,一八九八年三月十六日清晨,年仅二十六岁的奥勃里?比亚兹莱,因病久治无效,在法国南部一家小旅馆里离开了人世,离开了他钟情的文学艺术事业和亲朋故友。
如此短暂,如此璀璨。十九世纪末英国文坛艺界被称为“比亚兹菜时代”,没有欣赏过他的作品的人也许会觉得难以理解。
可是,比亚兹菜造成的社会影响之深远,不惟当年,便在今日,仍使得许多画家间接或直接接受着他的绘画线条和装饰趣味的影响。
艺术评论家瓦尔克说:“比亚兹菜的艺术不仅在他那个时代新的,就是在现在也是新的,而且我们觉得格外亲切。后继者或模仿者从未掌握他的艺术之精华:那冷峻、清新、辛辣的线条,构图的完美协调,优美细部的惊人简练,黑白色块的大胆使用和他对明暗调和的天生感应力。这些罕见而重要的品质会集于一个画家之身是极少有的。”
又说:“他的作品恐怕归于高超艺术边缘上的那些稀有的作品之列,这些作品比如:瓦格纳歌剧的序曲,约翰的素描头像,威廉?莫里斯或达?芬奇绘画,肖邦的某些钢琴曲,凯朗的诗,以及华图的‘野外胜景’。”
英国的美术评论家克涅斯·库拉克,认为比亚兹莱是二十世纪美术源流之一。
因为他,装饰画和插画正式进入艺术领域,他的作品,一方面对保守的维多利亚社会的伪善进行挑战,另一方面明目张胆地彰显一种唯美主义的颓废。
在我国,鲁迅先生是他的头号粉丝。
一九二九年,鲁迅先生在介绍比亚兹莱的黑白装饰画到中国来时,曾用“恶魔的美”形容他的作品中包藏着的颓废和苦闷的心情。鲁迅先生自费出版了《比亚兹莱画选》,书前撰文写道:“(奥勃里?比亚兹莱)生命虽然如此短促,却没有一个艺术家,作为黑白画的艺术家,获得比他更为普遍的名誉;也没有一个艺术家影响现代艺术如他这样的广阔。”他还说:“有时他的作品达到纯粹的美,但这是恶魔的美,而常有罪恶底自觉,罪恶首受美而变形又复被美所暴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