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正文

艺术家的作品尺寸越来越逆天,你到底要干嘛

2018-01-16 10:17:12    走寻  参与评论()人

范扬巨幅作品创作现场

造成现在书画创作的贪大求长的乱象,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首先是书画从业者太多,水平残次不齐,要参加每五年一次的全国美展,需经过多轮淘汰赛,评委在短时间内要阅画上千张,由工作人员将画抬出来给他们看,小画重在细节,他们肯定看不到,因此画家只能拼命画大作品,不然还会显得“不够努力”。同时,现在的展览条件也比较好,有专门的美术馆可以展出,经常还得分门别类,如此多的作品,观众通常只会走马观花看一圈,注重的是视觉效果,如果作品小,完全会被忽略掉。

其次是近些年的书画市场呈现出一种“怪相”——卖画都以平方尺来论价,很多藏家被“尺寸大气魄也大”的邪说蛊惑后,使得很多画家拼命加大作品的体量。这样对“大”的需求,也直接刺激了书画创作中极“大”的供应量,以及书画创作供应链中对“大”的盲目崇拜。尺幅越大往往越考验一位画家的整体素质和掌控能力,挑战性很高,绝不是“小品”的简单放大。所以这绝不是简单的投机心态可以驾驭的。

某位艺术家在巨幅作品前

当然,现在确实有很多“大画”比较粗糙。“大画”其实对笔墨、章法的要求非常高,要做到画面层次感强,内容丰富,只图快是不行的。像李可染、陆俨少、傅抱石、潘天寿等画家,他们的创作态度都很严谨,推敲又推敲,点染又点染,所以作品无论大小,都能臻于妙境。假如李可染画一张大作品,估计没有半年时间他是断不会停笔的,而现在的很多画家,可能一个星期就完成了。而且,以前的画家,不是在画画就是在看书,炒作非常少,应酬也不多;今天的画家,书看得少,用在画作上的时间又不够,心思多在跑关系和炒作上,只关注自己的画一平尺多少钱,比较功利、现,佳作也就出不来了。因此,从根本上讲,不是今天的画家水平不行,也不是“大画”难出彩,而是很多画家的创作态度远不及前辈,才会有“假、大、空”现象存在。

另外,很多时候也未必是画家要画大作品,而是一些地方就要“大画”。因为公共场所越建越大、越来越好,作品要与之相称,规格上肯定要大,这也是当代社会的一种需求。

潘天寿在杭州景云村寓所止止室作画1965年  

遥想过去,书画本是个性极强的书斋艺术,被读书人视为基本技能,业外“余事”,更多的是自娱自乐,或与朋友交流切磋。我们现在看到的古人经典的作品,都是小尺幅的手札、信札、扇面之类。尺幅虽小,却蕴含着深深的人文精神和书卷气息,所以能流传至今、价值连城。当然,其中也有物质条件的限制,但更多的是心态因素。古人和今人对于书法创作的态度不一样了。

而现在书画市场的畸形生态中,“以尺论价”的买卖规则助推了大尺幅作品的高涨。一些书法家为迎合市场,唯“平方尺”马首是瞻,不在笔墨、内涵、格调上下功夫,而是专注于投市场之所好,为了捞实惠、博眼球,只管赚个盆满钵满而一味追风求大,于是搞出巨幅作品也不足奇了。这样一来,书法家赚到钱了,中介也赚到钱了,但书法的思想内涵与笔墨格调却是越来越空洞。

在最初不被理解的时代,黄宾虹寂寞中更显孤独

关键词:尺寸
 

云南白族扎染:“布里生花”展新韵

24-09-29 10:40:50云南白族扎染

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

24-09-25 17:29:18戏曲百戏

《黑神话:悟空》引发海外“西游热”

24-09-13 10:04:26《黑神话:悟空》

巧手制美饰 银辉耀苗乡(匠心)

24-09-10 10:14:41苗族银饰

传承千年文脉 厚植家国情怀

24-09-03 09:53:33眉山三苏祠博物馆

先人们是怎么给动物字定型的?

24-08-27 09:32:27动物定型

吉他赋能文旅发展(深观察)

24-08-19 10:29:29吉他文化,文旅

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公布特邀剧目

24-08-08 11:12:56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

北京中轴线:一条擘画了七百多年的文明线

24-08-05 09:38:00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

当“齐天大圣”遇见奥运盛会

24-08-02 09:25:26奥运会,国产动画短片《奔赴热爱》

中国电影迎来“火热”夏季 多题材致敬优秀传统文化

24-07-23 10:13:16中国电影,优秀传统文化

101座博物馆托起“博物馆之城”

24-07-19 10:07:57博物馆之城,太原

谁是史上第一个“吃瓜群众”?

24-07-17 09:24:02夏天,西瓜

“探秘古蜀文明”展览亮相北京大运河博物馆

24-07-05 10:15:24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三星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