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斯奎特只有19岁的时候,他在“混乱俱乐部”遇到安迪·沃霍尔的《访谈》(Interview)杂志的音乐评论人格伦·奥布赖恩(Glenn O‘Brien)。当时,奥布赖恩正在写一部关于纽约市中心文艺圈的电影,在见到巴斯奎特的时候,他立刻确定电影的中心角色就是为巴斯奎特量身定做的。虽然电影《市中心,81年》在2000年——也就是巴斯奎特逝世22年后才得以公映——但对他的追随者来说是罕见的视觉文献。
巴斯奎特在媒体上的一举成名可能还是要归功于他和沃霍尔的友谊。早在1979年,巴斯奎特和艺术家詹妮弗·斯坦(Jennifer Stein)运用当时刚起步的复印技术制作明信片。他们用街上捡来的、报纸上剪下的各种材料拼贴成图样,然后用复印机在卡片上印下图像并剪成明信片大小。同年,巴斯奎特在餐馆里偶遇正在用餐的沃霍尔,并上前自我介绍并展示作品。当时,沃霍尔用一美元买了一张巴斯奎特自制的明信片。
他们的友谊就此开始。1985年,沃霍尔与巴斯奎特联合展览,并在高调地发布他们的宣传照片。当时,巴斯奎特的作品受到若干媒体的批评,如《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称他的沃霍尔的“吉祥物”。
伦敦巴比肯中心的“巴斯奎特:真正的轰动”,图片来巴比肯中心网站
代表风格
在叙述巴斯奎特的成名过程之后,展览的后几个章节《艺术史》(Art History)、《百科全书》(Encyclopaedia)和《记事本》(Notebooks)展示了巴斯奎特的初露锋芒个人风格。巴斯奎特的代表风格大致包括:
一,巴斯奎特善于用画卷式图文并茂的形式阐述一种现象或一个想法。这种画卷往往包含了许多符号,这是由于他受到解剖学、经典画作、音乐以及对周身事物的影响。没有受过传统艺术教育的巴斯奎特解释:“我从书本、喷雾器上的图形文字、布鲁斯音乐、乙醇、埃及象形文字里的鹅群等获得真相。”(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