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屋顶
屋顶最上方为一条横向的屋脊,称为正脊.
较大的殿宇的正脊两端有鸱吻(鸱尾、龙吻).
垂(斜)脊的外端(檐角一端)排列着一系列脊饰,最外面是若干个小动物称为蹲兽,最后面龙头状的,称为垂兽。
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可分为庑殿式顶、歇山式顶、悬山式顶、硬山式顶、攒尖式顶和录顶等形式。按屋檐的层数分,庑殿顶、歇山顶和攒尖顶又分为单檐和重檐两种。歇山式、悬山式和硬山式又分出一种没有正脊的卷棚式屋顶。此外,歇山式还分出一种极少见的十字歇山顶。
1、庑殿顶
庑殿顶又称四阿顶,五脊四坡式,又叫五脊顶。前后两坡相交处是正脊,左右两坡有四条垂脊,分别交于正脊的一端。庑殿顶分为单檐和重檐两种,重檐庑殿顶,是在庑殿顶之下,又有短檐,四角各有一条短垂脊,共九脊。现存的古建筑物中,如太和殿和曲阜孔庙大成殿。重檐庑殿顶是清代所有殿顶中最高等级,只有皇帝和孔子的殿堂可以使用。
▲图为重檐庑殿顶宫殿建筑
2、歇山顶
歇山顶又称九脊顶,除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外,还有四条戗脊。正脊的前后两坡是整坡,左右两坡是半坡。歇山顶主要分为单檐和重檐两种,重檐歇山顶的第二檐与庑殿顶的第二檐基本相同。在等级上仅次于重檐庑殿顶。目前的古建筑中如天安门、太和门、保和殿、乾清宫等均为此种形式。五品以上官吏的住宅正堂才能用歇山式顶(单檐)。
▲图为单檐歇山(蓬莱院后院三清殿)
3、悬山顶
悬山顶五脊二坡,两侧的山墙凹进殿顶,使顶上的檩端伸出墙外(屋顶左右屋檐出山墙),又称挑山。
▲图为悬山顶 (趵突泉公园西北围墙边)
4、硬山顶
硬山顶 五脊二坡,与悬山顶不同之处在于,两侧山墙从下到上把檩头全部封住(屋顶左右屋檐不出山墙)。硬山顶出现最晚,是随着明清时期房屋墙壁广泛使用砖砌以后才大量采用的。六品以下官吏及平民住宅的正堂只能用悬山式或硬山式屋顶。
▲图为硬山(广智院的一座建筑)硬山防风火,悬山防雨,因此南方民居多用悬山,北方多硬山
5、攒尖顶
攒尖顶 用于正多边形或圆形建筑,顶部有一个集中点,即宝顶。角式攒尖顶有与其角数相同的垂脊,圆攒尖顶则由竹节瓦逐渐收小,故无垂脊。故宫中和殿、天坛祈年殿属攒尖顶。
▲图为太和殿(重檐庑殿顶)、中和殿(四角攒尖顶)、保和殿(重檐歇山顶)
6、录顶
录顶屋顶(四边或正多边形)上部做成平顶,下部做成四面坡四向(或多面坡多向)。垂脊上端有横脊,横脊排水的数目与角数相同。各条横脊首尾相连,故亦称圈脊。
▲上面是平顶,往下有斜坡和屋檐
7、卷棚顶
卷棚顶屋面双坡,屋顶最上方没有突出的正脊。从梁架结构看,梁架最上方没有正中的脊檩,而是在上方两侧并列两个脊檩,上加弧形罗锅椽,使两坡相接处呈圆弧形。硬山式、悬山式和歇山式都可以做成卷棚顶。此种建筑,园林中居多;宫殿建筑群中,太监、佣人等居住的边房,多为此顶。
▲图为前面为卷棚式硬山
▲图为卷棚式歇山
▲图为悬山式卷棚顶
8、十字歇山式屋顶
▲图为歇山式的变种——十字歇山式(临汾东岳庙元代戏台)
9、三川脊式屋顶
硬山式变种——三川脊式硬山
正脊中间高起来,并在高起来的两侧增加垂脊
▲图为三川脊式歇山
二、结构框架
中国古代建筑的承重部分为框架结构,主要包括梁、柱、檩、椽、枋等。关于中国古代建筑各承重部分的名称,有不同的说法。一般来说,如果以横向的屋脊作为x轴,以房屋进深方向为y轴,以垂直的立柱方向为z轴的话,z轴方向的圆木为柱;y轴方向的圆木或方木为梁,梁由下至上层层重叠,逐渐缩短,最下方的长梁落在柱头上或通过斗拱落在柱头上,上下的每层梁之间由短柱支撑形成梁架;x轴方向的圆木为檩,最上方为脊檩;沿屋顶向下,在相邻两个梁架之间的每根梁端架檩;在檩架形成的斜面上,在檩上排列椽,形成屋顶的两个坡面的骨架。在骨架上加置望板,覆以瓦,就形成了屋顶。
图为结构框架示意图:
三、斗栱
斗拱 中国古代建筑所特有的构件,方形木块叫斗,弓形短木叫拱, 斜置长木叫昂,总称斗拱。一般置于柱头和额枋(位于两檐柱之间,用于承托斗拱)、屋面之间,用来支撑荷载梁架、挑出屋檐,兼具装饰作用。由斗形木块、弓形短木、斜置长木组成,纵横交错层叠,逐层向外挑出,形成立大下小的托座。明清时期,斗拱的结构作用已逐渐消失,成了纯粹的装饰、等级的标志。
1、斗栱营造流程:
(1)、
(2)、
(3)、
(4)、
2、斗栱名词解释:
踩: 1、说斗栱几踩,这个“几”是奇数的。 2、斗栱向内、外挑出,清代叫“出踩”,以正心栱为中心向内或向外每加出一排栱,就叫一踩.
斗拱共有三种不同的位置,1、在柱头上2、在屋间额枋之上3、在屋角柱头之上,这三种各有专名叫:柱头科、平身科和角科。斗栱在结构上有四种重要的分件,略似弓形,位置与建筑物表面平行的叫做栱。形式与拱相同,而方向与拱成直角的叫做翘。翘之向外一端特别加长,斜向下垂的叫做昂。
四、墙与柱
墙与柱 构成房屋建筑立面的组成部分,房屋建筑一般三面围墙,正面为木质楹柱与门窗,左右墙面称为山墙。四根木头圆柱围成的空间称为“间”。建筑的迎面间数称为“开间”,或称“面阔”。建筑的纵深间数称“进深”。中国古代以奇数为吉祥数字,所以平面组合中绝大多数的开间为单数,每两根立柱之间为一间;而且开间越多,等级越高。北京故宫太和殿、北京太庙大殿迎面为十二根立柱,开间为十一间,曲阜孔庙大成殿,迎面为十根石质龙柱,为九开间。
五、台基
台基一称基座。系高出地面的建筑物底座。大致有四种。
1. 普通台基
用素上或灰土或碎砖三合土夯筑而成,约高一尺,常用于小式建筑。
2. 较高级台基
较普通台基高,常在台基上边建汉白玉栏杆,用于大式建筑或宫殿建筑中的次要建筑。
3. 更高级台基
即须弥座,又名金刚座。中国古建筑采用须弥座表示建筑的级别。一般用砖或石砌成,上有凹凸线脚和纹饰,台上建有汉白玉栏杆,常用于宫殿和著名寺院中的主要殿堂建筑。
4. 最高级台基
由几个须弥座相叠而成,常用于最高级建筑,如故宫三大殿和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即耸立在最高级台基上。
六、装饰及色彩特征
古建的各部分装饰都不是凭空产生的,都不是离开建筑构件独立存在的,它们只是构件的外部形式,它是一种起到装饰作用的建筑构件。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部分装饰也慢慢失去了原来的作用而成了纯粹的装饰作用。
▲宫殿建筑采用黄色屋顶和红色屋身。
▲园林建筑多采用白色的粉墙,褐色的梁架,黑色的望砖。
▲佛教寺庙建筑多以黄墙黑瓦为主,暗红门窗,整个建筑多处在绿色建筑之中。
▲皖南乡土建筑多采用白色的粉墙,黑色的瓦,灰色的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