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因为喜欢《琵琶记》的曲子,才特别喜欢蔡伯喈和《琵琶记》这个戏的。”
对于上海昆剧团的小生黎安而言,这个角色和这出戏,对他有着特殊的情感和缘分。几乎所有和他相熟的人都知道,这些年,他心心念念想把《琵琶记》恢复出来,演一个侧重蔡伯喈的版本。
最初,他只是想着把偏爱的《南浦》、《辞朝》、《赏荷》、《盘夫》、《书馆》这几折戏串起来。“尤其《盘夫》与《书馆》,曲词唯美雅致,把情感和人性的复杂写得生动、丰富、深刻,剧本体现的审美高度,以及对人和人性的刻画,简直动人心魄。” 在黎安看来,这些戏原本就被视作昆曲小冠生的代表剧目,本不该匿迹于舞台。
此后,随着剧团领导特地到泉州请来了王仁杰老师参与剧本,《琵琶记》变成了一出完整的大剧。
全剧恢复了《琵琶记》中很多重要的曲子。尤其是《辞朝》,此前仅有剧本与曲谱存世,前半出是昆曲中仅存的一套“唐宋大曲”,旋律古朴,风格殊异,小生一气呵成唱全需要近十五分钟。2009年,黎安从昆剧名家周志刚老师处学到此曲,这一次,把“唐宋大曲”完整搬上舞台。
此外,《南浦》、《孝顺歌》、《五更转》、《太师引》等剧中名段都会一一再现。整出剧的唱段占据了很大的比重。一个晚上连续同时呈现小生从巾生、小冠生、大冠生的不同气质,无论从唱功、表演、体力等来说都堪称是小生演员的“极限挑战”。
为了恢复这出难度极大的传统经典剧目,上昆老艺术家岳美缇、张静娴、张铭荣同时但任艺术指导,上音乐家周雪华任唱腔作曲、配器。而新锐导演王欢执导并任舞美设计,给这部作品带来了很多视觉感受上的当代感。
整个创作过程前前后后经历了两年多,这在当下的创作环境里十分罕见。剧组里的很多演员都是被黎安“吆喝”来的,包括剧中扮演赵五娘的陈莉和扮演牛小姐的罗晨雪等剧组成员,都是在平时极度忙碌的演出之余,抽出业余时间,一起参与排练。
“于我而言,排演《琵琶记》的过程,也是思考并回归昆曲本体的过程。我希望这个作品能让观众看到昆曲独特的美学元素:字正腔圆的中州韵水磨调和规范的四功五法。” 在主演之余,黎安自己还尝试着做一些导演的工作,通过恢复这出传统剧, 对昆曲的表演作一些归纳、思考和实践。
“大家来排练的时候都不确定什么正式建组,但就在一起磨剧本、背唱腔,这种纯粹的氛围特别好。”回忆起两年间的排练过程,黎安十分感慨。2002年,他就和王欢还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年轻创作者,在几乎“一穷二白”的情况下做成了昆曲首个现代题材小剧场剧目《伤逝》。16年后,他希望再一次和小伙伴一起,以一种同样纯粹的创作状态,做一部戏,塑造一个角色,完成一个艺术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