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琵琶记》一直备受推崇。明代戏剧家汤显祖说,“读如此传奇,胜读一部《离骚》”;近现代著名学者王国维说,“独铸伟词,其佳处殆兼南北之胜”。
而在国际上,《琵琶记》也享有盛誉。早在1841年,法国就出版翻译了《琵琶记》法文版,介绍给欧洲各国读者。其他如英、美、日等国都有文学译本。上世纪三十年代,美国百老汇甚至把《琵琶记》改编为英语音乐剧《琵琶歌》,演出时颇为轰动。
然而,这部诞生于元代的剧作,在当代的舞台上重新呈现,却面临着如何传递当代价值的困境。
《琵琶记》写的是书生蔡伯喈父命所迫,抛下妻子赴京赶考、中了状元之后辞官辞朝未成,不得已入赘相府,被迫滞留京城。而家中的原配赵五娘独自奉养公婆、公婆双亡后娘携琵琶千里寻夫。在高则诚原著中,蔡伯喈最终在牛小姐的成全下,与赵五娘团圆,全剧也以“一门旌奖”的大团圆结尾。而在民间版本中,蔡伯喈最终以负心汉形象出现,最终有了“雷击蔡伯喈、马踏赵五娘”的结局,上世纪80年代,上海昆剧团就曾以这个故事版本为框架,恢复了赵五娘剧本线为主的多出传统剧。
而对于这一次特邀的剧作家王仁杰来说,如何重新剪裁缩编《琵琶记》,面临着多重的考验。在很多今人眼中,蔡伯喈简直是个“渣男”,如何以之为男主角,去芜存菁,并同时兼顾赵五娘和牛小姐两个角色的光彩,是个很大的难题。
最终,全剧42出缩编为《嘱别》《媒报》《陈情》《强就》《绐误》《盘蔡》《谏父》《寻夫》《悲逢》九折,剧长三个多小时。故事并没有可以为蔡伯喈翻案,而更多刻画了他的两难,保留了蔡伯喈的辞考、辞婚、辞官的“三不从”而不得。
剧终,蔡伯喈与赵五娘夫妻重逢,却在同时得知双亲去世噩耗的情节。功名利禄、家庭天伦,平衡与取舍之间,蔡伯喈所面临的人生困境,似乎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
以纯粹态度恢复经典,主演黎安的《琵琶记》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