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也可以看出,当时的新概念大赛在青少年写作爱好者心中有着相当重要的位置。
彼时,无论是出版商还是大众传媒,对新概念大赛获奖者的热情都很高。出版商渴望新鲜力量激活青少年畅销书市场,大众传媒则关注着这些作者“80后”的身份和他们认知世界的全新方式。
于是,一场青春文学的“出版造星运动”出现了。这让新概念大赛培养出的一批青年作家,在知名度和经济收益上都获得了成功。
在近日举办的“北大培文杯×新概念青春联盟论坛”上,陈晓明说:“中国历史上有以一篇文章论定一个人的能力和价值的传统。只要写好一篇文章,就可以平步青云,千百年来以这样一个特殊的方式来理解人才、选拔人才、使用人才。这是中国一种特殊的文化。”
这从文化传统的角度,解释了为何有的青年作家能成为明星人物。
随着社会影响力的逐渐扩大,新概念大赛的参赛人数从最初的4000人次逐年递增,达到7万至8万人次,它为获奖者与高校建立了“直通车”,被誉为中国的“语文奥林匹克”。
这样的影响力,从“80后”一直蔓延至“90后”。在网络文学摸索出成熟的商业化道路之前,以新概念大赛为代表的各类青少年写作大赛,一直被青少年写作爱好者视作一种“成名渠道”。
“糟糕的结局”
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孙甘露从2013年4月开始接手《萌芽》和新概念大赛。她对《瞭望东方周刊》说,因为新概念大赛的成功,当初《萌芽》的发行量也一路飙升,在2005年底到2006年初,发行量甚至超过了50万份。
新概念大赛获奖者们所经历的青春文学热潮,更多地被认为是一种商业运作的结果。但是,新概念大赛的初衷其实是比较纯粹的——提倡“新思维、新表达、真体验”,鼓励青少年探索一条兼具人文性和审美性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