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有不少学者都认为,新概念大赛本身作出的贡献是不能抹杀的。
“新概念大赛是一个舞台,在没有这些舞台之前,有技艺的人得不到彰显,往往自生自灭。”北京大学教授曹文轩说:“有了舞台之后,一轮又一轮的竞赛将那些翘楚推到了众人面前,让我们看到了某个行业最高水平的技艺,也让我们看到一门技艺在不断地提升。”
评论家、《小说选刊》副主编顾建平向《瞭望东方周刊》回忆,2002年,现任《人民文学》主编的施占军向他推荐了一个新概念大赛一等奖作者,名叫张悦然。
“现在十五年过去了,张悦然已经成为‘80后’作家的中坚力量,跟王安忆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作家们同场竞技,这就是新概念大赛所作出的贡献。”顾建平说。
不过,从这个舞台走出来的人,并不都像张悦然一样选择继续文学创作。
“最早一批被媒体推到时代前台的人,很多最后都变成了投机者,为了利益去拍电影、拍广告、做APP,最终离开了文学行业。”杨庆祥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2000年之后,出版市场的发展、文化市场整体性的扩张,使“80后”作家面临着与前辈完全不同的创作环境和生存环境,他们的机会和诱惑都更多了。
在杨庆祥看来,“机会太多了未必是好事情”,“文学所能带来的利润极少”,早期成名的青春文学作家如果耐不住寂寞,一定会离开,“哪个能赚钱做哪个,哪怕大家都说这个创作、这个电影是负分。”
杨庆祥认为,这批作家当中的很多人,其实没有达到最初举办新概念大赛时文学界对他们的期待,“这是2000年以来很多青年作家的糟糕结局,我不希望之后任何一代的写作者再被裹挟进这个路径中。”
摆脱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