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完故宫9000多间房屋后,单霁翔内心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做游客时,看到其他游客抽烟,并不觉得有什么异样;做了院长后,再看到其他游客抽烟,简直不能忍。
这一细节,让他惊觉:自己已把故宫放上心头,开始把这里当成家了。
2013年,单霁翔提出“开放区不允许有一片垃圾”。
起初,他看到垃圾,亲自弯腰去捡;砖石缝里有烟头,他就亲手去抠。一年,他捡的烟头就有1000多个!
“我想把这当成家,有一种想呵护每一个角落的冲动。”弯腰俯身,是下属对单霁翔最鲜明的印象。
他要求一片垃圾落地后,两分钟内必须有人清扫掉,所有“犄角旮旯”,干干净净。久而久之,由于地面十分整洁,游客也不忍心扔了。
单霁翔又在2014年提出“屋顶不能有草”。
飞鸟或大风将草籽带到房顶,草生命力很强,生长过程中会拱瓦,瓦松动了,就会漏雨,导致木头糟朽,木结构的古建筑就得大修。
“我们做到了。从高处往下看,紫禁城的屋顶没有一根草”,单霁翔自信的说。
捡垃圾也好、拔野草也好,这在单霁翔看来,都是必须且紧迫要做的事。只要是对维护文物生态有好处,就得“有令即行、有禁即止”。为保证执行力,须坚持原则,甚至下猛药,用尊严来捍卫我们中国人的“家”。
整顿好垃圾,单霁翔搞起了“收复失地”工作。
第一步,拆除破坏景观和谐的临时建筑;第二步,把占用古建筑办公的单位请走;还有接下来的第三步——清理宫墙之内的私家车。
故宫有1500多名工作人员,每天800多辆私家车停在宫墙内。通通停到外面去,他自己的车也不例外。
2013年4月,法国总统奥朗德的车辆,按照故宫要求停在了午门前,步行参观,自此以后,所有国宾都再无例外。
当年10月,印度总理参观故宫,因为年事已高,有关部门希望故宫破例一次,让其乘车进入,未获同意,最后采取折衷方案:换乘电瓶车,才进入了故宫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