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正文

专访阿来:十年过去,没一本写汶川地震的书让我感动

2018-05-17 08:45:00    澎湃新闻网  参与评论()人

《机村史诗》

这样的叙事结构,在宣传话语中,一度被称之“花瓣式结构”,阿来如何看待这一标签?当代乡土小说的写作又该有怎样的新面向?汶川大地震十周年之际,以此为题展开的作品又有什么成就?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就这些问题专访了阿来。

作家阿来

澎湃新闻:您在《机村史诗》的“后记”里提及,您放弃了传统长河小说的写法,因为这些年,政治、经济冲击使得乡村中没有一个人、一种人或一个家族可以像长河小说中那样始终处于舞台中心。在这个视角下,您怎么看当代的乡村长河小说?

阿来:我不反对别人依然延续这个写法,但这个路子用在我的小说中会有问题。这五六十年的现实使得村庄里每一代的风潮淘汰得很厉害,过去是政治,现在是经济,但是传统的乡村长河小说需要村庄长期处在某种不变的环境中,才有可能那样去写。我自己想改变,一方面是艺术家对自己艺术创新的追求,另一方面也是写作对象的使然,我倒想写一部长河小说,去讲五十年间一个家族、三代人的故事,但没有这种可能。我看到别人也有采用过这种围绕乡村,但不会只扣住一个人或家族的写法,但更多是在西方小说中会看到。

澎湃新闻:这样的写法会让小说看起来比较破碎,出版社用一个很美的标签来宣传,叫“花瓣式结构”,您怎么看这个标签?

阿来:我们现在讨论农村时,经常会用“破碎”这个词。破碎当然是因为政治、经济重心在往城市转移。过去我们不断把乡村旧的结构粉碎,今天我们想修复,但依然没想好在乡村里重建一个什么样的乡村。小说在写迅速变转的村庄,每个时代,每隔十多年,就会有人站在村庄的浪潮上,成为预示乡村变迁方向的新人物。但是到下一个时代,这个人离开浪潮中心,但他没有退出村庄,而是以次要角色出现在其他部分里。所谓“花瓣式结构”,其实不存在这样一种单独的小说形式。比起“花瓣式结构”,我的小说结构更像是一个青花瓷盘,它摔碎了,我们把碎片装在镜框里,它就像拼贴画,大大小小,它会另有美感,而且我们不试图把这些裂痕拼贴起来,假装它是一个完整的青花瓷盘。

关键词:阿来文学
 

云南白族扎染:“布里生花”展新韵

24-09-29 10:40:50云南白族扎染

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

24-09-25 17:29:18戏曲百戏

《黑神话:悟空》引发海外“西游热”

24-09-13 10:04:26《黑神话:悟空》

巧手制美饰 银辉耀苗乡(匠心)

24-09-10 10:14:41苗族银饰

传承千年文脉 厚植家国情怀

24-09-03 09:53:33眉山三苏祠博物馆

先人们是怎么给动物字定型的?

24-08-27 09:32:27动物定型

吉他赋能文旅发展(深观察)

24-08-19 10:29:29吉他文化,文旅

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公布特邀剧目

24-08-08 11:12:56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

北京中轴线:一条擘画了七百多年的文明线

24-08-05 09:38:00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

当“齐天大圣”遇见奥运盛会

24-08-02 09:25:26奥运会,国产动画短片《奔赴热爱》

中国电影迎来“火热”夏季 多题材致敬优秀传统文化

24-07-23 10:13:16中国电影,优秀传统文化

101座博物馆托起“博物馆之城”

24-07-19 10:07:57博物馆之城,太原

谁是史上第一个“吃瓜群众”?

24-07-17 09:24:02夏天,西瓜

“探秘古蜀文明”展览亮相北京大运河博物馆

24-07-05 10:15:24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三星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