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打磨厂街修缮后,梶本音乐、西打剧场等机构纷纷入驻,形成以文化创意与设计创新为核心理念的“西打工坊”品牌,在老胡同里展开了一幅生活居住和文化产业融合共生的新画卷。图为四月九日,游客骑车游览西打磨厂街。本报记者 陈 曦 摄
和煦的阳光洒在北京西打磨厂街整洁的路面上,让这条自明代起就熙熙攘攘的老街越发迷人。走在这条街上,仿佛坐上了时光穿梭机,百年前街面的喧嚣好像重新升起,那些刻有“靛青颜料”的老颜料铺、齐白石等大家常去光顾的刻刀铺,以及带有老虎窗的老屋,似乎又重新焕发了活力。门前打个照面,提着鸟笼三五相约,夏天坐在街边摇着蒲扇,老街坊的岁月静好如沙漏般静静流淌……2015年,西打磨厂街开始整治修缮,与现代设计相碰撞、与当代生活相交织,在“老胡同·新生活”的定位下,西打磨厂街“打磨”出别样的味道。
昔日繁盛依稀可见
西起前门大街、东至崇文门外大街的西打磨厂街属于前门商圈。这条形成于明代的老街,因汇聚石器打磨匠人和店铺而闻名。清末民初,这里曾是前门地区著名的四大商业街之一。百年来,数不清的会馆、旅店、饭庄、票号、邮局、药铺等相继在西打磨厂街生长与消逝,许多旧址诉说着昔日的繁盛。街边矗立的清末旅店“义诚店”旧址、瑞华染料行旧址、始建于明代的临汾会馆……依稀能看到这里往日的繁华模样。
“打磨厂有东西之分,它们横亘在前门和崇文门之间。过去讲究‘门见门,三里三’,三里多长的胡同,在北京外城里是最长的。”天街集团总经理助理姚文国谈起前门老街历史,如同从小长在这里的老居民。“以中间的新开路胡同为界,以东为东打磨厂,以西为西打磨厂。过去,西打磨厂街的商铺林林总总,各式老字号在街两旁排开。”从前门大街拐进西打磨厂街,姚文国如数家珍般介绍起这一带的历史。
五千多年前,那时的华夏先民开始打磨石器、开垦田地,在泥与火、竹与墨的交融中,聚落成了国,符号成了诗。五千年后,这些历史悠久的文化符号又在数字时代找到了与古人思维互动交流的生动方式——电子游戏。
原标题:绘本《哇!故宫的二十四节气》发布 由故宫博物院宣传教育部与御鉴文化潜心研讨、打磨而成,中信出版社出版的文化历史通识绘本《哇!故宫的二十四节气》1月21日在故宫博物院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