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文化艺术界联合会主办,中国美术家协会工艺美术艺委会,上海美术家协会、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上海龙现代艺术中心承办,上海市创意设计工作者协会、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协办,主题为“传统工艺的活力——首届全国工艺美术作品展”于日前在上海举办,本次展览共收到了2191件作品,最终260件作品入选,特邀作品27件。当日,“首届全国工艺美术作品展学术研讨会”同期举办,来自全国乃至海外专家共同围绕工艺美术的现状、困境进行探讨,并以各种案例为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相结合方面提出了真知灼见。
梁志钦/文
工美现状
六年前成立工艺美术艺委会
据资料显示,自1997年以来,国务院及国家有关部委先后发布了《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关于工艺美术行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等文件,在近20年的发展历程和进入新时期的重要时代节点上,工艺美术在国家层面受到重视,再次获得了迅速的发展。
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上海美术学院院长冯远在展览现场表示:“工艺美术迎来了历史发展以来的最好时代,打造大国工匠、培育工匠精神已经成为社会共识。”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许平则十分肯定地表示:“工艺美术毫无疑问有非常重要的特殊价值,它直接面对社会生活,直接面对历史,这样一种传承性、创造性它的价值是不可替代的。”
早在2012年,中国美术家协会便在北京召开了工艺美术艺术委员会成立大会。据悉,作为中国美协成立的第22个专业艺术委员会,旨在整合国内的学术专家力量,规范工艺美术这一艺术类型的学术储备和组织秩序,探索工艺美术在新时期的有效发展道路,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建立培养优秀工艺美术家的机制,多出人才、多出精品,持续推动中国艺术创作与学术研究水平的提高。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白明认为,“工艺美术艺委会在美协的基础上,它一定不是民间的,一定也不是工艺的,更不是导向性设计的。应该要倡导建立个人风格,发现个人的影响力,发现个人的思想体系和创造体系。
存在问题:
要么对传统简单嫁接
要么一成不变地传承
“我们所有人都站在一个十字路口,面对急需梳理继承的传统精华,也就是中华几千年的工艺美术的辉煌历史,又要面对日新月异高科技的挑战,在重续中国传统文化文脉的同时,又面对着西方文化强势的冲击,面对经济大潮快速席卷而来的诱惑,又要有手工艺慢工出细活的品质,这是一个令人兴奋而困惑的时代,这是一个繁荣昌盛的时代又是拷问初心的时代,何去何从对于每个手工艺术家而言都是一种挑战。”上海美术学院副教授、首饰艺术家郭新在研讨会现场的几句推心置腹的话就道出了工艺美术的困境。
而近年一直关注全国各地高校工艺美术教学工作的广州美术学院教授齐喆,在看了不少学校的汇报展后,结局却让他“失望”,他说,“我看到更多的是一种传统符号的简单挪用,都是非常表象化的,或者另外一类是被传统工艺奉若神明,不做一点改变的传承,这应该是进入博物馆的。”
中国美术家协会工艺美术艺委会秘书长孙磊更直言不讳地表示,“我觉得传统的工艺美术已经出现几个问题,一个是失掉的人文关怀与情感互动,失掉了物品与人的伙伴关系。”
学术建议:
手工艺或是引导艺术化生存方式的切入点
因此,在新时代如何重续中国传统的优秀工艺传统?如何吸收和借鉴新材料和新工艺进入到传统工艺中?如何激活传统工艺在生活中的应用空间?如何挖掘高校所特有的丰厚的人文文化资源,并融入工艺行业的开发中?一系列的问题摆在了工艺美术探索者的面前。
孙磊认为,通过学术活动、组织展览、学术研究等方面推动,“我们倡导在四个维度上实现,第一,体现手工艺与衣食住行用的伙伴关系;第二,手工艺与公共交往之间的互补关系;第三,手工艺与审美创作及消费共行关系;第四,手工艺与生态的共享关系。这是在设计我们四个标准,评判作品时把握的关系。”
而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艺委会副主任何晓佑则提出,“在理念层面上还是要再提升一下,而不仅仅是发展手工业。实际上是用中国传统手工艺来引领一种艺术化的生活方式,人类最终应该是艺术化的生存方式,手工艺可能是引导艺术化生存方式非常重要的一个切入点或者理念。”
齐喆则认为,“在工艺教学上,要呈现出的当代性、开放性、实验性、交叉性、复合性,这可能是作为各个院校的工艺美术学科带头人必须要去思考和有导向性的作用。”
探索案例:
深圳职院成立工艺美术学院
东华大学帮扶云南培养非遗传承人
在相应政策文件的发布下,高校教育也有了一定举措。有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院校增补专业中新增专业40多个,其中30多个与工艺美术相关,而削减的专业同样40多个,包括有7个工业设计,7个产品设计,有11个是服装设计。从这个增减数据来看,显然工艺美术在教学上得到了进一步的重视。
创立于1993年的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到现在已经有六个专业,在今年7月份,也成立了工艺美术学院。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周利群介绍,“2012年,我们成立了设计研发中心,有9个工作室,面向国内外院校开放。像蜡染艺术工作室从2012年开始到现在,对传统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做了很多对国内外院校的工作坊,至今为止已经有60多所院校,大概有将近150多人汇集到这里。”他还透露,在手工艺作品和深圳的产业相结合方面,也做了不少探索,“例如,腾讯CDC工作室和我们师生共同策划做的“侗乡有艺”,同时还有马尾绣深圳研发中心,也结合当地的传统文化元素如何和时尚产品结合,进行文创产品的再设计。”
2017年10月11日中国文联副主席潘鲁生把2018上合组织峰会宴会瓷重要项目带到了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这次尝试是产学合作的一次很好的实践。”周利群表示。
同样,上海美院也做了不少尝试,上海美术学院副院长陈青介绍,“我们做的尝试有三个角度,第一,是借力奢侈品牌,借它们的渠道做文化传播,经济效应不大,更多的是文化传播的效应。第二,是创立小众品牌,对接时尚文化,在引领生活品质与风尚方面去做探索。第三,是参与大众品牌做引导,服务民生,对应国家文化战略。当然还有很多平台式的渠道,比如说新媒体时代来临,众投等,对于年轻人非常熟悉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也能够让工艺美术有更接近新一代年轻人对于传统工艺美术的关注和消费。”
2015年便开设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服饰研修班的东华大学,每年都在帮云南进行非遗传承人的培养。依托专业传承再造,助推彝绣转型升级,东华大学教授仓平称,“比如说彝族元素,它实际上是万物崇拜的民族,没有形成宗教,它什么都崇拜,崇拜老虎、蝴蝶、山羊等等,提炼出很多非常好的元素。我们从内涵、图案、手法、材料等元素方面进行系统梳理,再进行重组再造。为了做这个工作我们前期也做了大量工作,比如说把所有的时尚专业都整合起来,包括服装、皮具、首饰、金工等等这些专业,光去年的毕业设计我们就出了300多套衣服,大量的饰品和皮具。”
宋代的丝织、印染工艺,在隋唐、五代的基础上,又有了较大发展。当时,管理丝织、印染生产的机构相当庞大,分工也很细。少府监所属文思院、绫锦院、染院、裁造院、文绣院等,都是染织生产部门。
手艺人在思考什么?生存,他们安身立命的根本;生产,整个行业发展的动力;生活,让作品物尽其用的载体;生意,保证从业者交流往来的形式。凡此种种,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生态圈——关乎技艺,关乎经济,关乎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