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萧娴、林散之、高二适三位大师言传身教,耳提面命,谆谆如父语,殷殷似友亲,对桑作楷成长的裨益不言而喻。桑作楷捧袂托龙门,三师传佛灯,正谓深根固柢,源远流长。他得前贤之法、萧师之气、林师之韵、高师之意,入古出新,自成家法。他作小字如镌似刻、入木三分,作大字雄浑大度,豪迈奔放,笔力之深厚,墨法之变幻,气象之高古,法度之森严,着实令人叹服。先生诸体俱善,尤精草书,笔者曾见先生作狂草大字《将进酒》,纵两米,横十米,破空取势筑锋下笔,犹石破天惊!左盘右蹙,笔锋杀尽中山兔,上承下覆,递相映带白计黑,墨枯处似万岁枯藤,秾润处胜壮士劲铁。通篇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情景交融,物我一如。笔者还见到桑先生草书韩愈《石鼓歌》长卷,骨强肉润,古秀遒逸,线条圆健,似瘦实腴,如钢丝盘曲,张力十足。中锋主运,使转自然,带燥方润,将浓遂枯,或一笔十余字,似春蚕吐丝,绵劲不绝;或存筋藏锋,自出机杼,犹哲人行藏,进退合宜。绵密疏阔相间,疾徐轻重相应,参差错落,道炁充盈。著名学者、南京大学教授吴白匋先生曾撰文称桑作楷为“今之旭素”,信夫!
林逋《山园小梅》(69x69)cm
近五十年的书法实践中,桑先生在书学上形成了“四要”“四美”的理论思想,就是“笔要健、气要足、势要全、情要真”,“文学的抒情美、音乐的旋律美、绘画的虚实美、体育的抗争美”,言简意赅地把历史上“神、气、骨、血、肉”的书论思想实践化、大众化。
上世纪80年代,桑先生以巨大的理论勇气、深厚的学养和非凡的胆识,提出林散之先生为“当代草圣”说,继而又提出林散之、胡小石、高二适、萧娴为“金陵四家”说。在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下,这两项学术观点不啻于平地里起惊雷,引起了巨大关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们的考证,“当代草圣”、“金陵四家”均已得到书界、学界的广泛认同。当然,桑作楷先生提出此学术观点是他纵览前贤、深钻细研古今书法后的有据论断,也是他在编辑几位大师书法作品集过程中的切身体会。
崔橹《宿寿安山阴馆闻泉》(138x34)cm
那是江苏美术出版社成立后,受出版社之约,桑先生先后编辑了《林散之书法选集》(1984年12月)、《高二适书法选集》(1987年2月)、《胡小石书法选集》(1988年11月)、《萧娴书法选集》(1991年11月)。桑作楷深切感受到,四大家出生在清朝末年,成长于民国时期,名遂于新中国,陆续汇聚于南京这一江南形胜地生活,他们的成就代表了一个时代的高峰。从历史时空的维度审视,桑先生认为他们与“竹林七贤”、“吴门四家”“扬州八怪”等历史上的文学艺术群体一样辉映星空。桑先生编辑的金陵四家书法集,眼光独到,文脉清晰,精甄细选,富含书理,已被奉为法帖竞相珍藏,轻易难以觅得。南京市作协原副主席、著名学者俞律先生写道“文化之传播,赖著编两端,编为著之舟车,作楷为金陵四家编册传道,至诚谓功,至善谓德,必可流芳于世。爰赋一绝,用赞厥功:立雪程门问六书,兔毫犀角觅真如。三师堂上三更月,曾照斯人辨鲁鱼”。
于右任《谒成陵》(180x49)cm
2018年8月,黄胄、刘大为、刘文西、李秀峰国画精品展在京举行。四位画家在当今画坛有“西部四杰”之称。他们用笔墨描绘西部风情,以当代独具特色的绘画风格,为拓展中国画的表现形式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