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生长》60cm×80cm
读陈渐作品有感
丁一林(中央美术学院造型艺术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多年前,我有机会拜访法国的枫丹白露,那里曾经是许多画家生活创作的地方。汽车停在一片不起眼的田野旁,我被莫名其妙地请下车。望着眼前光秃秃的田野,远处的草垛在晨雾中依稀可见。当朋友提到这就是米勒当年画《晚钟》的那块地方之时,眼前平淡的景色刹那间竟变得生机盎然。仿佛当年那两个激发米勒创作《晚钟》的农民正在田间祈祷……这就是艺术的力量!它可以与天地通灵,化腐朽为神奇。米勒的作品让这片田野倍感亲切与温暖。在我第一眼见到陈渐先生的作品时,仿佛又回到当年的恍惚状态。太行山下普通的山村小景,在他的笔下焕发出熟悉、朴素、温暖而亲切的艺术魅力。没有雕琢,没有犹豫,没有修饰,更没有哗众取宠,一句话,忠恳。那种坚决、果敢、一气呵成之气象隐含于山水草木、老宅村路之中,在不失传统油画特点的同时,又呈现出陈渐作为中国艺术家特有的灵气与自信。
凭着画家的直觉,我感到陈渐是一个热爱写生、勤于写生的画家。能够在普普通通的自然当中感受并捕捉到情趣盎然的图景,不是一个长于写生的高手是难以做到的。不出所料,前不久听他聊到自己对写生的钟爱。每次带领学生外出写生,他总是积极参与并带回一批批的写生作品。用他的话说,抓住每一次机会。我感到在陈渐热衷于写生的背后,是创作的喜悦和劳动的果实。在这些写生里,包含着他辛勤的汗水,学术的追求以及品格的提升。多年写生经验的积累与磨合,使他在解决造型、色彩、空间和物象表达以及构图等问题的同时,不断地融会贯通,也逐渐融入了个人的情感追求,于是,那画面之上的形、色已然化作情感的载体,焕发出艺术的光彩。作为同行的我完全能够体会到他的心情。
油画语言的长处在于“音域”及其宽广,尤其在具象写实方面有着其他绘画语言无法替代的优势,然而要熟练掌握这种语言表达心声决非易事,必须经过多年的磨练方能寄情于景,获得表达的自由。有道是:万事起头难。其实行至高处又是“难于上青天”。作为“心灵捕手”的艺术家,面前总有更高的山峰等待攀登,总有肺腑之言需要抒发。每每面对画布似乎总觉得一切刚刚开始,那欲罢不能、一吐为快的状态诱使着画家全神贯注于笔端,“编织”着缕缕思绪,“吟唱”着切切真情。
陈渐无疑是这样一个画家,在创作出一幅幅作品的同时,又伴随着苦恼与纠结,仿佛总在跟自己过不去。这让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样的画家一定会越画越出色,创作出慰藉心灵的好作品。
2015年6月23日
10月8日上午,在北京师范大学主楼四季厅,举办了一场以“《壮美中国梦-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为主题的画展开幕式,本次画展由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宇一艺术研究院、美育中心共同举办。
作为市公园管理中心今年的重要文化活动,《园说——北京古典名园文物展》将于18日在首都博物馆开幕。今天,所有布展工作已经完成,明代铜鎏金编钟、两米余高慈禧油画像等重点公园文物即将揭开面纱。
高志华的画在立意、构图上都很新颖,突破一格,具创新精神和探索精神,充分发挥了油画色彩语言的感染力和感情色彩,在油画语言上具有单纯、精炼、有力度又深厚的造型能力和较全面的艺术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