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中华艺术 >

易至群个展:楚骚瑰丽沉雄,飞天墨彩氤氲

易至群个展:楚骚瑰丽沉雄,飞天墨彩氤氲
2020-01-06 17:41:58 消费日报网

出生于1938年8月的易至群,是名副其实的80后了。但他的作品中,既沉雄有力,又惊彩艳艳,无论是《楚骚辞意》系列,还是《飞天凌空敦煌舞》系列,在厚实中都展现着勃勃生机。成为当代画坛“文化寻根”的代表画家,是“荆楚文化”的探拓者和坚守者。

自近日起到2020年1月9日,“易至群80后‘新楚风’中国画展”在广东美术馆举行。展出易至群先生中国画作品50多件,集中呈现了艺术家易至群的艺术创作成果,特别是“新楚风”系列作品,代表了他从艺六十年以来的艺术追求与美学思想。

易至群个展:楚骚瑰丽沉雄,飞天墨彩氤氲

1960年,22岁的易至群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首届本科班毕业,留校任教,成为了关山月先生的助教。在关老的指导下,易至群一边教学一边进俢:临习颜真卿的《争座位》与《祭侄稿》;临习《故宫周刊》的白描肖像与永乐宫壁画;并直接用毛笔写生画习作……至今,易至群最难忘的是关老带着他到汕尾渔港体验生活,朝夕相处一个多月。白天一同写生作画,傍晚海边散步言传。回校后易至群根据笔记写下一篇《滨海传艺录》。正是关老的悉心调教,让易至群在专业素养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易至群个展:楚骚瑰丽沉雄,飞天墨彩氤氲

《离骚辞意》(入选第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获优秀作品奖)

20世纪80年代初,易至群被调到武汉画院工作,开启了新的艺术人生历程。武汉人杰地灵,易至群既得博览楚辞与现代楚文化研究文集,又得遍游荆楚大地,自此满怀激情地开始了《楚骚辞意》系列作品的创作。以《屈子悲秋图》《桔颂》与《光昭日月》为屈原造像;又深研《离骚》,创作出了《九歌》《天问》《湘夫人》等数十帧佳作。武汉大学美学教授陈望衡看过后,将这批作品的审美表达概括为“惊彩绝艳新楚风”。此后,无论易至群身处天涯海角还是大洋彼岸,始终魂系楚骚浪漫奇幻的世界,因此,本次展览也以“新楚风”为命名。

易至群个展:楚骚瑰丽沉雄,飞天墨彩氤氲

《橘颂》

在访遍荆楚大地的同时,易至群又行走齐鲁大地,汲取汉画像砖石的深沉宏博。且远赴西北探访敦煌大漠,寻迹飞天乐舞。甘肃省歌舞团1979年国庆30周年献礼舞剧《丝路花雨》,开启了复活敦煌壁画舞蹈二度创造的先河,这激发了易至群创作《飞天凌空敦煌舞》系列作品的热情。

易至群个展:楚骚瑰丽沉雄,飞天墨彩氤氲

《伎乐琵琶舞之四》

几十年间,易至群三访敦煌,不懈努力地投入到敦煌舞姿作品的创作中。他的敦煌乐舞创作,力求以现代人体艺术造型,特别是对舞姿身段、姿态、节奏、韵律美的表现,以及超时空自由组合结构的探索,结合墨与彩绘互渗互融互叠互泼互破的自动性技法语言,营造出一种长线灵空、浑厚丽雅、墨彩氤氲同辉的神秘意境,传承并发展敦煌壁画中舞韵仙姿的独特魅力。从《花雨图》《伎乐双飞天》《反弹琵琶伎乐舞》等到双8尺的《泼彩敦煌舞韵图》巨制,易至群的这一敦煌乐舞系列,也成为了煌煌大观。

易至群个展:楚骚瑰丽沉雄,飞天墨彩氤氲

《楚韵悠扬(4联)之一》

1999年9月,易至群曾于岭南画派纪念馆举办个展,当时关山月先生就有评价道:“我知道你平时很勤奋,爱读书,知识面较宽,还自学篆刻,后来去敦煌,从壁画里拿了不少东西,形成了自己既有笔墨又有色彩的独特风格,很难得。”

作为好友知交,林墉先生也这样评价道:“易至群先生生来浪漫,才华泊泊,文采过处,笔墨隨之而来。在广州美院,易至群先生是一枝‘笔’,光彩卓卓。其画文学氛围浓厚,气氛迫烈,一波一浪,来来去去,叫人心惊,文学过后,再来的是血的沉烈。《天国神遊图》本身就是神品,大气色,大品质,叫人神往,历历大器,立于中正,浩气凛然!”

易至群个展:楚骚瑰丽沉雄,飞天墨彩氤氲

《敦煌伎乐双飞天》

名家点评易至群精选(部分):

关山月先生1999年9月10日参观“易至群画展”(岭南画派纪念馆)评价说:“你的作品有很好的基础,一是造型能力,二是书法修养。大器晚成是建立在扎实的功底之上的。”“我知道你平时很勤奋,爱读书,知识面较宽,还自学篆刻,后来去敦煌,从壁画里拿了不少东西,形成了自己既有笔墨又有色彩的独特风格,很难得。”

——关山月(著名国画家、教育家、岭南画派代表人物、原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易至群的恩师)

易至群君是一位具有历史感的画家,有深厚的文化素养、广博的学识、独到的艺术见解,以及别开生面的艺术技巧。他多次考察黄河中、上游的石窟、石刻、彩陶等等历史遗迹遗物,贪图汉唐文化的恢宏气度,深入陕北采集民间艺术,吮吸其甘淳的乳汁。为了把握南方上古文化诡谲的意蕴,遍游荆楚之地,博阅历代不同版本的楚辞注释、现代楚文化研究文集,以及楚墓发掘的报告,乐此不疲。这种学养的积蓄,使他渐入“画修养”的境界。

——周韶华(著名书画家、美术理论家、原湖北省文联主席)

易至群先生生来浪漫,才华泊泊,文采过处,笔墨隨之而来。在广州美院,易至群先生是一枝“笔”,光彩卓卓。其画文学氛围浓厚,气氛迫烈,一波一浪,来来去去,叫人心惊,文学过后,再来的是血的沉烈。《天国神遊图》本身就是神品,大气色,大品质,叫人神往,历历大器,立于中正,浩气凛然!

——林墉(原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原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著名画家)

易至群先生1960年广美毕业留校任教,是国画系最年轻的教师,在广州生活多年,可他跨越了广东地域的限制,也突破了岭南画派对他的影响。他将触角伸向了长江、黄河两大母亲河——华夏传统文明的宝库,深刻领会民族文化精神,大量吸纳上古楚艺术元素,同时融合中原石窟壁画中超时空、多色彩组合结构之营养,从而大大拓展了明清以绛纯水墨画的形式语言,创造了极具壁画特色、富有鲜明个性的艺术风格。至群兄眼界胸襟都很开阔,性格积极进取,从不满足自己已有的成就,正如叶浅予导师所言,“涉猎中外,吞吐古今”,与时代紧密结合,才是中国画未来的出路。预祝易兄武汉美术馆大展圆满成功!

——谢志髙(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国家画院一级美术师、著名画家)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易先生无论人在大洋彼岸,还是天涯海角,始终心系“楚骚辞意”,鸿篇巨制,反复为之,热度不减,实属不易。恐怕是一份魔力的牵引,一片情怀的期许。今细读易先生的作品,有五点值得叙说。其一,尺度。易先生作品宛如壁画,拾中国艺术文人画之前的一脉薪火,重归汉风,直追敦煌华彩,浩然之气,浑厚之势,以壁画之繁盛、婀娜铺陈诗意之萦绕。其二,笔墨。书写强骨,泼墨流韵,更有墨彩氤氲之奇;在大开大合间,挥洒出楚人的浪漫与倔强。其三,造型。在简约的形象中,将符号指向性融入系统之内,抓大放小,自成一格。其四,心境。不拘泥于他者的逻辑,紧紧踏上诗的韵脚,我行我道,古稀不悔。其五,感怀。为泥土之芬芳而忘情,为屈子精神而笔耕砚田,百般情思系于笔端,故而硕果自成。

——吴洪亮(著名策展人、北京画院副院长)

作为荆楚乡亲,我对易至群的艺术创作多有关注,也十分喜欢他笔下那些稚拙、狂放、瑰丽、沉雄、神秘的意趣,那种上天入地和大破大立的精气神。他的画作显然是有根的艺术,有文化积蕴的艺术,既闪烁着中国北方的壁画、石雕、彩陶、剪纸,也沉潜了中国南方的帛画、漆画、木雕、幡旗,其眼界远及纵横万里和上下千年。

——韩少功(著名作家、海南省文联名誉主席)

关山月说他是“建立在扎实功底之上的大器晚成”。周韶华说他是“学养的积蓄使他渐入画修养的境界”。韩少功说他是“其眼界远及纵横万里、上下千年”。三位对易至群教授的赞誉已无以复加。我说易至群教授是“一个在当下画坛上难得的极为单纯的艺术家”。“也正因为他远离了那个喧闹的纷繁杂呈的书坛画界,才成就了他今天的这般辉煌”。

——张少侠(海南南国控股集团董事长、著名美术史论家、美术评论家)

我喜爱易至群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所创作的一批现代中国人物画,不论是藏原风情,楚骚辞意,还是京剧风采,敦煌舞姿,它们给我的印象是那样气盛而力健,深沉而厚重。既富于现代艺术的审美意趣,又有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可以说它既是现代的,又是中国的。

——鲁幕迅(著名花鸟画家、美术理论家)

易至群老师是湖北艺术界的老前辈、老朋友、老领导,他曾在湖北武汉工作了10余年,在那里有许多朋友和读者,在艺术创作上留下了很大、很深的影响,特别是荆楚文化,给予他创作上的灵感,成为奠定他独特的艺术风格。近60年的创作生涯,他先后在湖南、广东、江西、湖北、海南以及太平洋彼岸的美国生活创作过,可以说,他每到一处都吸纳当地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气息,融入到他个人的艺术创作中。这种方式和阅历不是每个艺术家都有或者具备的。易至群老师是一个有追求、有抱负、有思想、有能力、有创造的艺术家,他能将他对文化历史、艺术表现、个人风格紧紧的融在他的中国画、书法篆刻里。

——樊枫(著名国画家、武汉美术馆馆长)

易至群的墨彩画是以南派为主兼容北派的典范。在他的系列组画中,《楚骚辞意》是最能体现他的审美个性及艺术追求,其中大幅墨彩画《九歌图》堪称翘楚。他的画,轻灵飞动,惊彩绝艳,想象奇警,充满楚文化特有的热烈、野蛮、怪诞、神秘的生命意味,然而又朴质浑穆、沉雄凝重、刚健挺拔,不乏邹鲁文化很为突出的伦理精神。大胆神奇的幻想,恣肆狂放的笔墨,洋溢着画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挚爱,跳荡着现代生活的旋律,透射出浓郁的中华民族特有的睿智与人情的意味。我称之为“惊彩绝艳新楚风”。

——陈望衡(著名哲学家、武汉大学教授)

易至群的作品既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又富有现代艺术的审美情趣,正如有的论者指出,他的作品是“在古代与现代之间找到了一条跨越时空的通途”,这正也是易至群作品的一个主要特色。他的画弥漫着一层浓郁的“书卷气”。粗犷奔放的笔触并不妨碍深沉情韵的表达;凝重绚丽的色彩又蕴含着安详静谧的沉思,在他笔下流露出来的,不只是感人的形象,而且是他的修养;是他对祖国历史文化的强烈爱心。

——于风(著名评论家、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易至群的文学老师)

易至群早期是以“文化寻根”在美术界著称的。他以自己熟悉的楚文化元素为基础,创作出了《九歌图》《招魂图》《楚魂曲》等系列,这些作品张扬个性,以夸张的形式展现民族蓬勃生命力,色彩艳丽夺目,将楚文化的瑰丽雄奇渲染得淋漓尽致,一下就吸引了美术界的注意力,被视为“寻根意识”的代表画家,名声大振。退休后他前往美国长住,身处异乡但初心不改,将这一“寻根”在西方继续并扩大,开始为人类艺术而寻根,创作出了“世纪艺术巨匠肖像系列”,把中国巨匠与西方巨匠放在同一天平上对照,打破了西方美术史家对世界美术史的垄断,以自己特有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向国际社会高扬中国美术家的话语权。

——李少君(著名诗人、作家、《诗刊》执行主编、原海南省文联副主席)

易至群老师的作品很值得学习,他从传统中走过来,不停的革新,展现给大家全新的中国画面貌,作品幅面大、笔墨大、气势大,给人震撼的感觉。易老师的中国人物画能做出这么大的成绩,形成这么强烈的个人面貌,跟他的修养、胸怀、远见有直接的关系。

——乔德龙(著名国画家、原海南省博物馆馆长)

易至群是个纯粹的艺术家,他的艺术活动遍及海内外,作品受到广泛的赞誉和好评,用北京人的话说,他玩得很干净,没有那些令人讨厌的花花招数,而是用作品征服观众,五段不同地方的生活经历是构成他艺术成就的重要因素。他的作品有内涵、有气势,经得起推敲,更难得的是他的水墨具有现代人的审美趣味。他对艺术虔诚,人好画好,身体好。等着瞧吧,他会创作出更多的水墨精品。

——谢源璜(著名油画家、海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易至群教授是我的前辈,是我老师那一辈的艺术家。易老师治学严谨,学养积淀丰厚,师出名门,是关山月先生的得意弟子,一直是我心中敬佩的艺术家。我对于易老师的作品总结了三个没有:第一就是没有老态;第二就是没有旧态;第三个就是没有疲态。这三个“没有”对一位八十高龄的艺术家非常难得,并且不是一般的难得。

——王隽珠(著名国画家、黑龙江省美协副主席)

易至群先生起点不俗,有关老引路;底肥不浅,有楚地雄浑;迁徙及时,得南海阔大;跨域之旅,架中西之桥;落叶归根,集古今大成。

——杨国良(海南大学教授、《古典与现代》丛刊主编)

易至群教授是一个富有探索精神和现代意识的全才型、学者型画家。他既画国画,也画油画,既擅长书法,也喜篆刻,还写得一手好文章。他精研东西方美术史至文化史,对历代大家有着自己不同凡俗的判断、取舍,并在此基础上展开自己美术创作多方位的探索。他的思路极其开阔,选择方向极具现代意识,将文人画、民间艺术、书法、现代西方艺术等熔于一炉,再加上他自幼喜欢美术,数十年来无论身处国内,还是居于域外,赤子之心未变,昂扬激情依旧,创作了大量高品位、耐咀嚼的画作。徜徉其艺术长廊之中,不独赏心悦目、大快朵颐,且可以获得众多有益的启示。

——马良(著名文艺评论家、海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有理论家认为“易至群教授是当代中国美术界,一位罕见的培养了多位中国画大家的艺术大家!这是很值得研究的中国现当代美术史上的一个优秀典型个案”。我认为,他既富于楚汉文化传统,又具有新时代艺术创新精神的《楚骚辞意》和《九歌图》系列作品,就足以奠定易至群中国画大家的地位,而且是新中国培养的一位优秀的中国画大家。

——钱海源(著名雕塑家美术评论家)

易至群出生在湖南,学成于广东,工作于广东、湖北、海南,并多年游历于在美国。但是,他始终眷念的是故园的湘楚文化,他的作品深受这种独特的地域历史文化影响。我以为,在他多个作品系列中,最能代表他艺术追求的是《楚骚辞意》。艺术创作既要有历史文脉中的价值,也要有新时代创造性的价值,两者都不可缺少。易至群在文化的继承与现实的创造上是有价值的,是非常成功的!

——唐小禾(湖北省美协主席著名画家)

易至群老师是武汉画院建院之初的三老(另外两老:卢柏森、李国俊)之一,我们画院的成长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武汉画院有现在的成绩跟三老打下的基础是分不开的,他们种了树,我们后人在乘凉。我们这一辈人能为后代留下什么东西,我还在思考,借这个展览我要向湖北省老一辈的艺术家致敬,向易至群老师致敬,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湖北美术界现在的成果。祝贺易至群老师“新楚风”画展取得圆满成功!

——冷军(武汉市文联副主席著名油画家)

在那个时光隧道里找到了易至群先生楚风的本源,听到了易至群老师新楚风的音韵,感觉真好,我更相信您艺术的唯一性,不可复制、不容轻慢、不易超越的效果,您精神的长久性,值得看齐、值得仿效、值得珍惜、足以爱戴的境界。向易至群老师致敬!

——吴泽浩(山东省济南市文联主席、省美协副主席)

易至群先生不仅是一位优秀的艺术家,还是一位学识渊博、学贯中西的学者。他的作品雄沉大气、富有张力,既有西方现代绘画艺术的形式美感,又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意趣与精神内涵,追求画面的文学性,融诗、书、画、印于一体,代表了其从艺60年来的艺术追求与美学思想。

——王锐(海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海口市美术家协会主席、著名油画家)

(责任编辑:段颖 CC004)
关键词:

相关报道:

     

    云南白族扎染:“布里生花”展新韵

    24-09-29 10:40:50云南白族扎染

    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

    24-09-25 17:29:18戏曲百戏

    《黑神话:悟空》引发海外“西游热”

    24-09-13 10:04:26《黑神话:悟空》

    巧手制美饰 银辉耀苗乡(匠心)

    24-09-10 10:14:41苗族银饰

    传承千年文脉 厚植家国情怀

    24-09-03 09:53:33眉山三苏祠博物馆

    先人们是怎么给动物字定型的?

    24-08-27 09:32:27动物定型

    吉他赋能文旅发展(深观察)

    24-08-19 10:29:29吉他文化,文旅

    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公布特邀剧目

    24-08-08 11:12:56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

    北京中轴线:一条擘画了七百多年的文明线

    24-08-05 09:38:00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

    当“齐天大圣”遇见奥运盛会

    24-08-02 09:25:26奥运会,国产动画短片《奔赴热爱》

    中国电影迎来“火热”夏季 多题材致敬优秀传统文化

    24-07-23 10:13:16中国电影,优秀传统文化

    101座博物馆托起“博物馆之城”

    24-07-19 10:07:57博物馆之城,太原

    谁是史上第一个“吃瓜群众”?

    24-07-17 09:24:02夏天,西瓜

    “探秘古蜀文明”展览亮相北京大运河博物馆

    24-07-05 10:15:24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三星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