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行当的划分一般根据演员的嗓音以及形体条件而决定,在京剧里面,老生表演的是较为成熟、稳重大方的角色,多演绎正面人物形象。唱腔上则以真声为主,真假声结合为辅。自幼与爷爷奶奶长大的杨超,深受家庭的熏陶,爷爷是评剧鼓师,也喜欢京剧,耳濡目染,让他坚定地选择京剧为毕生志向。2002年,10岁的杨超考入天津市戏曲学校,开始正式学习京剧,工老生。
在天津市戏曲学校的5年时间里,杨超苦练腰腿功,在刘昆、卢松两位恩师的点滴启蒙下,他唱念做打的基本功得到了扎实的锻炼。如今忆起老师,杨超感慨道,“很重要很关键的一点就是奠定了我很好的艺术观和审视艺术的眼光。如果一个演员有再强的基本功,他的艺术观是歪曲的,那他表现再好,也不会被观众喜欢和接受。我非常感谢他们,修内的同时修外,让我得到了很大的进步,在班里脱颖而出。”
《四郎探母》剧照
2008年,杨超考入中国戏曲学院深造,那时是他嗓音的低谷期(变声),在李崇善老师的指导帮助下,杨超度过了那段比较难熬的日子。他多次参加学院举办的各种演出活动,积累了大量的舞台经验,也磨练了自己的表演。2012年毕业后,他进入国家京剧院二团参加工作。
舞台上的杨超扮相清秀、文武兼备。常演剧目《定军山》《奇冤报》《将相和》《四郎探母》《秦琼观阵》《打渔杀家》《游龙戏凤》《桑园会》《连环套》等。
2015年,杨超拜师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谭孝曾先生。早在天津学戏的时候,杨超记得,,当时学校组织学生去剧场看戏,那是他第一次坐在台底下看北京的角儿演戏,台上的‘角儿’正是后来的师父谭孝曾,剧目是《将相和》。“那是我第一次以观众的身份真正感受到剧场的魅力,当时觉得戏曲演员太有魅力了。深深地吸引到了我,就像现在的追星一样。看到老师在台上演,都是唱腔,没有任何武打动作,但是气场非常强大,特别带劲儿。”
“我觉得谭派的唱腔,像一杯清茶,是很简单的味道,有回甘。”杨超这样形容所钟爱的谭派艺术。第一次领略到其魅力后,他遍寻资料,光盘、录音等等。“谭派艺术在当时有一句话叫‘无生不谭’,没有老生不学谭派的。谭派在老生艺术里算是一个标杆,是一个标志,就如写书法,那它就是正楷,正楷写好了以后,我们可以写行书、草书、隶书。它的艺术特色是‘嘴要老,声要嫩’,这也是谭派艺术能够延续下去的一个基础,它有着科学的发声方法。”
《奇冤报》剧照
《奇冤报》这出戏讲述了南阳缎商刘世昌结帐回家,行至定远县遇雨,借宿窑户赵大家。赵见财起意,将其用酒毒死,后将尸烧制盆,被鞋工张别古要帐索去。刘鬼魂哭诉,张代鸣冤,包公杖毙赵大。杨超在听谭富英先生录音时,他一上午单曲循环,没挪动位置,被声音和唱腔深深吸引住了。“老先生用唱腔表现刘世昌受害以后去伸冤的过程,通过录音,我能够感觉到,这个人长啥样,当时用什么样的眼神,特别传神。当时谭派的祖师爷谭鑫培为外国使节唱《奇冤报》后,虽然听不懂唱词,但是其优美动听的唱腔,让外国使节‘感觉的到这是一个冤魂在哭诉。’”
《定军山》剧照
2025年元旦前后,全国电影市场持续升温,一批优质影片汇聚银幕,为节日增添了文化气息。感人至深的剧情片、轻松搞笑的喜剧片、惊险刺激的动作片……为观众带来多样化的观影选择。
今年以来,国铁集团持续加大特色旅游列车开发力度,打造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旅游列车品牌。今年前11月,国铁集团累计开行旅游列车1737列,同比增长17.6%,掀起火车“慢”游消费热潮。
连日来,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积极“走出去”,对外精准推介燕赵文旅资源、签约合作项目、开拓文旅市场,海外“朋友圈”动态持续上新。
据了解,华熙LIVE·五棵松商业街区将文化、体育、娱乐、艺术、教育与生活等业态充分融合,并结合周边配套设施举行文体活动,很受年轻消费者喜爱。此外,首店、首发、首展、首秀等也增添了这里的吸引力。
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举办,“南腔北调”在此交流展示,戏曲名家带来精彩展演。本期我们约请参与百戏盛典的戏曲人才和相关从业者,就戏曲人才培养、濒危剧种保护、创新传播方式等问题进行探讨,为繁荣中国戏曲百花园建言献策。
“白族扎染的工序多达10余道,其中扎花和染色最为考究。扎花考量技法的精致度,染色是通过天然染料染出不同颜色,十分考量技术和经验。
历经19天的精彩演出,9月23日,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司长明文军出席活动并讲话,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杨志纯宣布盛典闭幕。
8月20日,国产首款3A(高成本、高体量、高质量)游戏《黑神话:悟空》全球同步上线,一经发售,相关词条迅速登顶海内外多个社交媒体热搜榜单,持续刷新在线玩家纪录,带动众多相关取景地关注度翻倍,中国外交部甚至也回应其热度……“悟空”彻底“出圈”。
银饰在苗族人生活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按照苗族习俗,新生儿出生的第三天要“打三朝”,亲朋好友在这一天带着礼物前来祝贺,新生儿将会第一次收到银制的礼物,蕴含着美好的祝福。
走进位于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纱縠行的三苏祠,秀美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令人心旷神怡。这里原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的生活居所,南宋时将故宅改为祠堂,经历代修葺扩建,成为人们拜谒、凭吊三苏的文化圣地。